主页

为人父母,你准备好了吗?(原创)

11年前 [08-31 23:02 周六]
    今年以来,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开始,或即将开始多了一个光荣的终身荣誉”——妈妈~~
    
作为妈妈这一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几年来的育儿生活里,我看了不少教养类,幼儿心理方面的书籍,并在今年专门报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网络课程班来学习,再加上几年来的亲身实践,所以虽然谈不上多么专业吧,但也算对幼儿教养及儿童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也许是因为我多年来全职妈妈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和朋友见面时常会被问及与宝宝喂养相关的话题,也常接到此类的电话。
    
在准爸妈中,我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我都该准备什么东西呢?我已经准备了奶瓶,衣服,尿不湿,床铃。。。。。。”“你觉得婴儿床有必要买吗?””要不要备个温奶器?万一母乳不够怎么办?。。。。。。这时,我更多的是安慰她们不要太焦虑,并将我之前生孩子时备份的待产物品清单发给她们。
    
而新妈妈们的问题会更具体一些,比如,孩子积食了怎么办?”“什么时候断奶比较合适呢?”“几个月了可以加辅食啊?怎么加?。。。。。。此时,我会感觉自己正在客串一位儿科医生的角色,咳咳。。。。。。
    
在和朋友们交流时,我常常会回想起自己当时的模样,一样的欣喜,一样的期盼,一样的焦虑,一样的迷茫......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希望在此可以和各位妈妈,及准妈妈们分享。
    
还记得自己在有孩子前,曾是一个十分惧怕小孩的人。即使是再可爱的孩子在面前,我最多也只会嘴上说:哇,他好可爱呀!而绝不会伸手碰一下。因为我觉得自己完全不了解这种生物体。这种畏惧的心理缘于高中时期的一次经历。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午后我去上学的路上,刚出家门不久我就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独自站在路上哭泣,周围没有任何人。我犹豫了一下,走上前问道:小妹妹,你怎么了?谁知她不说话,反而哭得更凶了。我一下慌了神,你别哭呀,你家在哪?我送你回去好不好?我越问,她哭得越凶,就在我不知所措时,她仿佛一枚被引爆的炸弹,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简直是声震四野......我彻底被她的哭声镇住了,慌乱地看看四周无人,忙拔腿飞也似地逃走了,仿佛我就是那个欺负了她的罪魁祸首......
      
唉,这段经历至今回想起来都让我汗毛倒立,真是太恐怖了。
   
其实现在想来,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我不了解她。
   
再换个角度想,假如她是我的孩子,在街上突然不明原因的哭了起来,我会怎么办?换做初为人母的你,你会怎么办?是会不明就里地责备她情绪化,还是先询问理由?问过几遍之后,没有回应,是会失去耐性开始指责她,还是安静地等她哭完,平静下来?我们是否有耐心等待孩子释放出心中的情绪而不焦躁?是否会埋怨孩子耽误了我们的时间?是否会在意来来往往的路人好奇的眼光?是否会细细回想刚才一路上的细节,从中寻找可能的原因?
    
此时,我们是否还会注意到她身上你精心为她挑选购置的漂亮衣服?是否还会惦记正打算带她去游玩的乐园,美餐一顿的餐厅?抑或这些业已成为我们抱怨她的理由,觉得这孩子不知好歹,狗屁不通?
    
亲爱的,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今天的我,一定会静静地蹲在她面前,轻轻地抱抱她等着她哭完,微笑地告诉她:不要怕,阿姨送你回家。妈妈买了棒棒糖给你,这会儿一定等着急了。如果她不愿配合我,我也会留在那里一直陪着她,直到她的家人来找她。
    因为我已经懂了她的心。 
    
女人灵魂中母性天然的神圣感促使着每一个女性从得知自己体内有了另一个小生命的那天起,便开始准备成为一个妈妈,一个世间最好的妈妈。出生前,从每一个奶瓶,每一件衣服,甚至每一片尿布,都会事无巨细地做到最好;出生后,更是想方设法地下奶,没日没夜地倾心照料,孩子的每个声响都牵动着妈妈的神经——饿了?渴了?困了?尿了?粑臭了?病了?脸色黄不黄?身上有个小白点是怎么回事?......我相信所有的妈妈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就是母亲。她会愿为她的孩子付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要她的孩子是最快乐,最幸福的那一个。
    
然而当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完善的物质条件时,是否想过如何与这个全新的,陌生的小生命相处?我们该与他建立怎样的关系?你对他的期望究竟是怎样?他对你而言,又到底是怎样的意义?
    
当孩子出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吃手的行为时,你是会把他的小手用小手套套起来,还是帮他剪去指甲,任其吸允?
    
当孩子半岁后慢慢学会爬行时,你是会出于安全考虑把他放在婴儿车里图省心省事,还是会整理家庭环境来让他随意爬行?
    
当孩子一岁后开始试图自己吃饭,撒得满身满地时,你是会马上阻止他,还是会鼓励他继续每日练习?
    
当你给孩子哺乳时,是觉得母乳安全有营养,仅此而已,还是已了解到这个过程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在内心构建与母亲的安全依恋关系,这将是他心理稳定的基础?
    
当你教孩子说话时,是会装可爱地说这是喵喵,那是汪汪。,还是以清楚地发音告诉他这是猫,那是狗。
    
......
      
你是否认为孩子要坚强,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懦弱的表现?孩子是否可以拥有悲伤,以及愤怒的权利?
   
你是否认为孩子要懂得分享,不愿意分享就说明他是一个自私、小气的孩子?孩子是否可以拥有小小的自我,自己的物权?
   
你是否认为孩子像一团泥巴,需要我们去塑造,我们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孩子是否可以拥有天性,拥有发展自我的权利?
    
......
     所以, 
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很多时候,我们的以为自己很懂只不过是自以为是,静下心来才会发现自己根本未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仅仅看到了表象,没有看到本质;仅仅看到了眼前,没有看到未来。其实,我们不懂孩子的心。
    
衣,食,住,行上的需要我们可以列清单,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一目了然,购买便捷。
    
而面对一个幼儿,一个未成年的,他的真实心理需求,发展需要,我们思想上的盲点,该如何觉察?
    
几乎每个人都在说: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适者生存。父母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孩子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这个起点究竟在哪?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终点又在哪?是金榜题名,还是事业有成?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起决定因素的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这些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必须思考的。
    
当我们为了孩子将来在同伴中可以拼爹而不懈努力时,千万别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毕竟有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格,乐观的性格,才能保证我们的孩子不会在我们终于让他们有了拼爹的资本后,却学会了坑爹
     还是那句
老话,"七岁前养性,七岁后养智"。在孩子幼时,父母肯花心思培养起孩子的好性情,无疑才是给予他的除了生命外最贵重的礼物。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