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感恩教育

11年前 [09-02 22:21 周一]

              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失的感恩教育

                            且末县中学  董敏

    前一段时间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期“对话”栏目,一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工作的博士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国的学生到美国家庭交流,可刚去不久,美国家庭却要求退还中国学生,中方就很纳闷,这孩子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为何要退还呢?问其原因,美国家长说这位学生在他家里生活了一周,我们帮助他很多,可他连一句“谢谢”的话都没说过,可是这位学生却告诉中方代表,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在中国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不用说谢谢。

     还有一个案例个大家一起分享:一对农民夫妇为了让孩子在城里上学,接受最好的教育。起早贪黑在集贸市场卖菜,自己舍不得吃穿来供养孩子,但是孩子却不懂得感恩和领情,一边大手大脚地花钱,一边埋怨自己的父母没有本事。

     这两个案例揭示的是社会最普遍的现象。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一味的娇惯溺爱,造成一些孩子任性,唯我独尊。感恩意识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下一代个性的和谐发展。有的家长认为言过其实了,感恩教育真的这么重要吗?

    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孩子不断的索取,父母是尽其所能,孩子们接受的是那么的心安理得。这一切都清楚的告诉我们:孩子的个性发展出现了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创造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孩子过得好,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可以双向互动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成为仅是家长对孩子的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家长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家长的爱麻木了,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孩子逐渐养成唯我独尊,骄横任性,浪费攀比的习惯。要改变这些不良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以唤醒孩子缺失的感恩情怀。

 那么要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呢?我想这需要学校、家庭的双方努力,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谈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感恩教育。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孩子做出很好的示范,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帮助父母时,家长应及时感谢孩子的施恩行为,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身教胜于言教,做父母的首先要做孝敬老人的楷模。上敬父母、下爱子女、宽容友善、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榜样示范为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案例:妈妈每次都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楠楠吃。一次在饭桌上,爸爸对楠楠说:“你看妈妈平时多关心你呀,这次你把鸡腿夹给妈妈吃吧!”孩子却说:“妈妈不爱吃鸡腿,妈妈喜欢吃菜。”妈妈听得愣住了。爸爸在旁边又说:“妈妈对你这么好,你总应该也向妈妈表示一下吧,你拿什么报答妈妈?”孩子想了一下说:“妈妈对我好是应该的,谁叫她是大人?我奶奶对我妈妈那么好,可妈妈给奶奶家东西时总是抠抠缩缩的”楠楠的爸妈顿时红了脸,不说话了。

     刚才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楠楠的爸妈对老人不够孝敬,这种行为对楠楠产生了消极影响。小孩子他还不具备好坏的判断能力,只能从父母的言行上模仿,他们会认为大人做得就是对的,他们会从大人的一举一动上得到好坏的评判标准。所以,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孩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来源与父母。所以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社会上的献爱心活动,您和孩子一起参加……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会关爱他人,孝顺长辈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榜样示范能够促进其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与施恩,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这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娇惯宠爱,总想着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什么都给孩子买最好的,使得孩子根本就不知其中的艰辛,不能体会什么是自己该要的,什么是自己该索取的。有的还养成了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滋生很多恶习,在价值取向上一些家长也存在误解,他们认为“好好学习”就是孩子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而忽略了“孝顺、善良、勤劳、节俭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使孩子从小就丧失了感恩之心。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家长就要改变教育观念,家长应该做到“三个不要”。

1)、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2)、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也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3)、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家长要学会说“不”,不能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合理,给孩子一些经受挫折的机会。如果家长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一旦有一天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孩子可能会失去理智地做出一些事情,家长就会看到恶果。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才能体会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才会真正去感恩父母。

第三、教会孩子学会“感谢”、学会“分享”

 感恩的基础是学会感谢。感谢父母是一种小爱,感谢他人和社会才是大爱、博爱。因此,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先从感谢父母开始。

     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本能,出自家长对孩子的无私的爱,但你们在对孩子做了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之后,孩子在得到了你们对他们无私付出的爱的时候,孩子是觉得理所应当还是应该真诚的对你们说一声:谢谢。孩子的做法关键取决于家长的态度。造成现在家庭中普遍出现的这种现象,其实是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所以每位家长都应该培养让孩子习惯说一声“谢谢”。我们的孩子常常会为一个陌生人的帮助而感激涕零,却最容易忽略父母给予他们的细小琐碎而又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每位家长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注重培养孩子学会说:谢谢,学会感恩。例如当带孩子参加了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或送给他一件他梦寐以求的礼物时,就可以告诉他如果此时他向说谢谢,会感到特别开心,引导他说“谢谢”。再如:妈妈为全家人做了丰盛的晚餐,这时就要告诉孩子妈妈多辛苦,上班那么累,回家还要为我们做这么多好吃的我们应该向妈妈真诚地说“谢谢”。这个时候妈妈要配合,在听到“谢谢”后,脸上要表现出特别高兴的表情。这样,孩子就能发现当自己向他人表示感谢时,能够带给他人快乐与幸福。久而久之孩子也能从自己一句句真诚的“谢谢”中感受到快乐,获得情感的满足,逐渐养成知恩就感谢的习惯。当然,这种感谢也是相互的,当孩子给予帮助时,哪怕就是一句“妈妈您辛苦了!”或为倒杯水,也要真诚地向他说声“谢谢”。同时,在生活中,您也要随时将“谢谢”带在身边,就餐时,接过服务员的手中的餐具时,说“谢谢”;有人为您让座说声“谢谢”;售货员跑前跑后为您调换商品时,说声“谢谢”……您千万不要觉得麻烦!因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教师,您的一言一行是他最好的榜样。

     下面说说分享,说到分享,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相信这些情节在你的生活中也出现过。

     很多父母也很注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些家长在让孩子分苹果时会让孩子拿最大的给爷爷奶奶吃,而爷爷奶奶心疼孩子,通常在一番感谢,夸奖后,又会把大苹果还给孩子,而孩子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下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拿出水果,孩子就拿起最大的一个递给客人吃。客人十分高兴,猛是一番夸奖,接着就真拿着水果吃起来。孩子顿时傻了眼,就哭闹起来了,大喊自己“上当受骗”了,弄得一家人和客人都十分尴尬。

     错在谁呢?是孩子吗?不!当然是大人!刚出生的婴儿是最无私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占有,什么叫霸道。当他把最大的苹果给家长吃时,他已经是在与大人分享。而当家长把那个大苹果还给孩子时,就已经扼杀了他那宝贵的分享,从而造成他的自私。

     正是家长不断的“还给”导致了上述例子的发生。作为家长应该“手口一致”,不能嘴上叫孩子把最大的给你,可在行动上却让孩子吃最大的,久而久之你将灌输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反正大人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到最后还不是都让我!孩子呢?也会在平时与人交往中凭借着这个信息去为人处世。同时,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大人一定要统一意见,不能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从小教孩子学会分享。

 当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家长要引导孩子与大人共同享受当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家长要注重引导孩子学会分享。要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爱吃的零食、喜欢的书籍主动拿来和伙伴一起分享分享不仅仅是物质分享,还有劳动分享、精神分享等等。

  孩子是最纯真的,只要你给他创造一个机会,他们就会将“爱他人”的语言化为实际行动,有好吃和大家一起吃,有好玩的和大家一起玩,甚至还会把自己得到的小红花、小奖品带回家和你们一起分享。此时此刻,分享之芽已经萌发了;只要我们家长用欣慰的笑容和感谢的话语去灌溉,它就会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第四、通过节日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在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践行感恩

  家长可以利用节日和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孩子践行感恩。如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教师节、老人节等,让孩子给亲人、老师发个短信或打个电话,送去美好的祝愿和真诚的敬意。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节日贺卡,或者建议孩子用自己仅有的零花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买一份礼物,可以让孩子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写一封信,并让孩子自己送信,读信。这些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言,绝对是特大的惊喜,对孩子而言,也总是难以忘怀的。

  家长也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比如在汶川、雅安地震后,许多学校发起了演讲活动、捐款活动、图片展览等。通过图片,能直观地呈现给孩子灾后人们在废墟里救援的场面;通过捐款,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一份社会责任;通过演讲,则更能让孩子深入思考和感受。家长抓住这份时机,与孩子进行交流,深深拨动孩子感恩的心弦。

 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家孩子在上学期,他们班主任就在班级内开展过“护蛋活动”要求孩子将一枚鸡蛋带在身边天,比比谁保护得最好。我家孩子回来后就告诉我:“妈妈,我们周老师让我们好好保护鸡蛋,让我们感受妈妈养育我们有多么不容易。”我看到孩子,用棉花把鸡蛋包裹好放在一个纸盒子里,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带着,走路不敢太快,说话都不敢大声,就怕吧鸡蛋摔碎了就连晚上睡觉都把鸡蛋放在自己旁边。活动让孩子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当然我们家长还可以自己创设一些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去感受感恩。比如:餐桌感恩会——每周利用一天的晚餐时间,全家人依次谈谈自己最近一周得到的帮助及需要感恩的事情,自己做了那些感恩的实际行动,这些行动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获。

  制作感恩盒——“宝贝,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感恩盒吧!你想做个什么样的盒子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感恩盒,盒子上可以画上表示爱心的图案,以提醒孩子这是专属他的“感恩盒”。把自己需要感恩的事情写在纸片上放在感恩盒中。感恩盒的材料可以选用废弃的纸巾盒,还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也是我们人类对大自然感恩的一种实际表现。

  作的感恩盒不一定要很漂亮,也可以很朴素,就像感恩行为本身。关键要激发孩子对制作活动的兴趣,并鼓励孩子坚持下去。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孩子把感恩盒收集起来,等到他长大后再拿出来看看,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哦。

 总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等等,当然首先要学会感恩父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家长从一件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去引导孩子体会父母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对亲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当一个人怀着感恩的心去学习、去生活时,就有了一双发现美得眼睛,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积极情感,并能将感恩之情表达出来,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

  由此可见,感恩教育就蕴藏在生活中,就蕴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键是,我们家长要清楚的意识到感恩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它需要您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去感受去实践,更要做个有心人,从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机,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家庭作为塑造孩子感恩心灵之最初、最重要的场所,家长要注意结合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