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教你怎样走出赏识教育误区

11年前 [09-10 19:53 周二]

(一)不能把赏识理解为表扬。


       赏识不是表扬,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表扬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却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而表扬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扬,即对行为的赞扬。通俗地讲,“赏”是欣赏,“识”是认同,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欣赏孩子,认同孩子。赏识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励等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同的概念。把赏识等同于表扬,是将赏识当作了一种手段。赏识的确可以用表扬这一方法来实现,但赏识决不是表扬。赏识包括表扬,它的外延也大于表扬,内涵也比表扬更丰富。表扬是赏识教育这颗大树上的分支。可以这么说,以赏识的心态巧妙地运用表扬的方式,来达到赏识学生的目的。
 

       如果说表扬是外显的,那么赏识就是内在的;表扬是单一的手段,赏识有丰富的内涵;表扬是对对方已有的东西的肯定,而赏识则更多地包含了对对方在今后发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赏识,仅有表扬还不够。还要有关爱,欣赏,从内心真正地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爱心,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学生,用欣赏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信任而不是怀疑的心理来相信学生可以变好。赏识就是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1]。赏识名师周弘说:家长应该用一种“花苞心态”去教育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善待他的缺点,孩子一定会像花苞一样开花结果。因而,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在学生的缺点中发现优点,放大优点,通过赏识来淡化甚至消除学生身上的缺点,运用智慧把缺点转化为优点,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表扬要讲究技巧。


       表扬要有客观真实性,准确公正,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从你这儿真正得到肯定和认同,同时也体现出老师的真诚、真心;表扬要有丰富性,要注意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避免单一重复,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表扬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表扬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当地进行有的放矢的表扬。

       有个叫伟涛的学生,成绩很糟,调皮捣蛋,经常欺负同学,尤其是上课不专心,坐不住,经常做小动作,捣乱。老师头疼,同学讨厌。罚站过,训诫过,家长请过,都没用,后来有个姓郑的老师改变了方式。那一节课是公开课,教室后面坐着几个听课老师。公开课上伟涛会收敛很多。但一样不专心听课,心思早飘到云霄天外,只是手脚不动罢了。郑老师抓住他在别人看来似乎在专心听课的时候,开始了他的计划:突然停下正在讲的课,兴奋地大声说:“我发现伟涛同学今天上课听得非常专心,从来没看到他这么认真听我的课,老师今天好高兴好自豪,原来我的课这么受听!”伟涛一听,一下子愣了,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他的脸“刷”地红了。后来的时间里,课听得很认真了。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一上完课,郑老师把伟涛叫到办公室,趁热打铁地表扬:“伟涛,真的谢谢你!”“谢我?”他又愣了。“你想,今天是我的公开课,后面这么多老师在教室后面听我的课,你这节课很安静,真给我面子。又听得这么认真,让我觉得,我的课好受同学欢迎。你说,你不是给我长面子吗?我能不谢你吗?”伟涛的脸又红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真的听课,但老师却这么相信他,不由得感动起来。觉得这位老师这么看得起他,又像朋友一样和他说话。打这以后,伟涛在他的课上听得最专心,爱上了这门学科,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赏识名师周弘有句话:“孩子最怕什么?最怕感动。”孩子感动了,你的教育就有希望了;孩子感动了,就能和你积极配合了。这种平等的交流、不伤自尊的赏识,用心良苦的设计,都体现了赏识的高超技巧。这不是简单的表扬和粗暴的批评能取到的效果。

(三)批评要讲究策略


       其实,赏识教育也包括了批评、惩罚,批评惩罚属于赏识教育的内容。赏识教育从来不排斥批评,而是让批评更加有力;赏识教育从来不担心学生遭遇挫折,而是让孩子在挫折中更加奋发向上。学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扬他,要欣赏他;没做好,也要批评他,甚至惩罚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当老师真正在信任学生,从内心深处深爱学生、赏识学生,从为学生负责,帮助扶正去邪的角度来实施批评和惩罚的时候,学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配合惩罚。如果不尊重学生,即使他在学生面前说尽花言巧语,极尽“赏识”吹捧之能事,也不会赢得学生的感激和认同,更不用说惩罚会激起学生的反抗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只要你能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他好,是在帮助他成为真正的好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怎样惩罚,你都是爱他的。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说,惩罚也会成为赏识的一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所以,批评和惩罚都是必须的。出发点同样是为了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健康成长。如果表扬是糖,那么批评就是盐;有和风细雨,也要有一定的闪电雷鸣。总之,都归于一个“爱”字。因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

       但批评、惩罚也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伤及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信心。批评、惩罚的出发点也是爱,本质更是爱。

       赏识教育需要批评,批评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脾性来批评学生。比如,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不伤自尊的批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的、较温和的批评方式。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做到让接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对于承受能力较小的幼儿要采用先扬后抑或含蓄轻松的批评方式。有的也可以采用寓批评于表扬,明表扬实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到感到内疚,充满歉意,“唤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打碎他心中的‘坏孩子’”(周弘语)。要学会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的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不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评。讲究方法的批评,才会使得教育方式艺术化、有温情、轻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科学的教育。教育者仅仅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赏识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艺术水平。要透彻理解赏识的概念,摸清赏识教育的本质,才能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直抵教育的真谛。

http://www.hjzcn.com/Primary/fmjy/20120321/3480_2.html 【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