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骄。爱子女不但应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更应该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为此,对孩子要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爱。
对于独生子女,父母都尽量给予一切方面的满足,但是过多的宠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和个性发展。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容易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不爱惜食物等不良习惯。过多的照顾,事事都包办代替,结果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过分的纵容,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过分的保护,把孩子封闭在家中加以严格控制和保护,使得很多孩子形成孤僻、胆孝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社会适应能力差。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别的可选机会,必须教育好,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寄托,因此对独生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甚至采取拔苗助长的过急方法。使父母与子女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给子女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妨碍了独生子女的个性全面发展。家长不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地过高要求,结果造成父母身心疲惫,子女心生怨恨,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种种心理隔膜甚至冲撞,孩子由此产生了许多不良性格。
在家庭中,千万不要把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和其它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做到这一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是关键。
独生子女身上大多存在着娇气,要克服这种“娇气”的办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因此,在物质方面,家长不要提供太好的条件;还应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有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让孩子去锻炼。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自立、自强、拥有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勇于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才不会被困难所击倒。一旦孩子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具有批判思维能力,他就会敢于承担责任,表现自己,形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的良性循环。完善自由的个性,挺拔的人格,正是将来迎接挑战的根本。
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成材期望,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家长的关注重点应该是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对自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能够有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独生子女是在特殊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成长的,这种特殊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作用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为尽可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并克服其消极作用,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独生子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