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唐若水:上海人,1968年毕业于华东师大外语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先后在贵州大学外语系和贵州师大外语学院任教,现任贵州翻译协会副会长,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和作家协会会员,其生平业绩已被载入《翻译家辞典》、《1999年世界名人录》、《东方之子系列丛书》、《中国创业英才》、《世界科技专家》(中国卷)、《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
自1981年以来,共出版译著(包括合译)《堕落》(北京时事出版社出版)、《罗丹传》(台湾新潮出版社)、《天南地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音乐的回声》(上海译文出版社)、《蓝袜子》(河北教育出版社)、《外国小品精选》(广州花城出版社)等8部,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文汇报、译林、读者、外国文学、深圳青年、现代家庭、加拿大"星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世界报"等100余家海内外报刊发表译文、编译、国际问题述评等1万余篇,计1000余万字。
《迷途笛音》这篇散文是唐若水编译的,作者是佚名,具体是哪个国家的不详。
迷 途 笛 音
唐若水编译
那年我六岁。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已被废弃的采石场,双亲从来不准我去那儿,其实那儿风景十分迷人。
一个夏季的下午,我随着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就在我们穿越了一条孤寂的小路后,他们却把我一个人留在原地,然后奔向“更危险的地带”了。等他们走后,我惊慌失措地发现,再也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孤寂的小道了。像只无头的苍蝇,我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太阳已经落山,而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了,双亲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靠着一棵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
一条小道边的树桩上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儿”的卡廷吗 ? “你好,小家伙儿,”卡廷说,“看天气多美,你是出来散步的吧 ? ”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了。”“请耐心等上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在削一支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完工后就送给你吧 ! ”卡廷边削边不时把尚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没过多久,一支柳笛便递到我手中。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音中,踏上了归途……
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时,却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苦 ! 那天当他听到我的哭声时,便判定我一定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 ! 就这样,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纯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儿强烈的自尊。
《迷途笛音》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迷途笛音》讲述了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因为好奇心的驱使,结果迷途于大人们曾告诫过的"禁区"。碰巧,被一位心地善良的乡亲——卡廷先生发现了,当卡廷先生听到哭声时,便判定小男孩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而是吹响柳笛以便让小男孩以现他,并跟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纯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的自尊。
有时候,对孩子们的错误行为,家长只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句名言、一首小诗、一则故事,一个暗示……往往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像卡廷先生,没有究其原因,而是吹响柳笛,间接启示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小男孩的殷殷教诲,也充分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尊重和信任。可见卡廷先生用心之良苦!
孩子们天真烂漫、好奇幼稚,经常会有一些我们成人认为错误的行为,当他们在无意中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让我们的爱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启示多一点,少一些唠叨、少一些责备,还孩子一份平等,一份自尊,使家庭教育多一份清新。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