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看过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电影的情节大概是:一个犹太小男孩在他五岁生日的前一天,突然和父亲一起被德国纳粹抓进了集中营。但男孩并不知道他刚开始的人生正面临着极度的危险。他以为这一切都不过是一场惊险而有趣的游戏。而这游戏般的幻觉正是小男孩的父亲精心设计的。为了不让孩子晶莹而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在被迫排队等候去集中营的火车上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孩子:我们正在参加一个漫长而刺激的游戏,如果我们积满1000分,我们就会获得第一名,奖品是一辆真正的坦克。
可以想象,在充满恐怖的纳粹集中营,要让孩子长时间维持这游戏的感觉,对这位父亲来讲,是多么困难!不,简直难以置信!然而这位父亲做到了——当孩子问那些德国人为什么那么凶狠时,父亲回答:他们是那一方的,他们怕我们赢啊。当孩子想看关押在女室里的妈妈时,父亲回答:这是规则,不能去看妈妈,否则我们就要扣分的。而更让我震撼的是影片的结尾:
感到濒临溃败的德国人决定大屠杀,父亲悄悄把孩子藏在一个柜子里,告诉他:我们现在已经积满了940分了,只差60分我们就是最后的赢家了!现在,你必须藏在这里面,不许说话,不许动!记住:不管呆多久你都要忍着,一直到外面没有任何人了,才能出去。父亲不放心,又叫孩子重复一遍。当德国人押着被抓的父亲经过藏着男孩的柜子时,透过鬼子的缝隙,男孩看见被德国人押着的父亲正悄悄地向他眨眼睛扮鬼脸——一切都像是在游戏。只是孩子不知道,父亲正在向他做最后的告别。
不知过了多久,一切归于寂静。男孩从柜子里爬出来,正当他茫然对着空旷的集中营不知所措时,身后响起了春雷般滚动的声音,他回头一看,阳光下,一辆坦克正冲破集中营的高墙隆隆向他驶来。“真的,是这坦克。”小男孩惊喜地叫起来,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年轻的盟军士兵将男孩抱上坦克,在欢呼的人群中,小男孩突然看见了还穿着囚服的妈妈。他跳下坦克向妈妈跑去,边跑边喊:妈妈我们赢了,1000分,坦克,我们赢了……
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这部影片获得奥斯卡金奖。作为教育者,我从中感受到一中真正的人文关怀,甚至是人性的关怀。诚然,影片中男孩的父亲无疑是在欺骗孩子,但在父亲看来,孩子晶莹的眼睛不应过早地蒙上邪恶的阴影,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应该过早地承受沉重的灾难,尽可能维持孩子无暇的精神空间,让他对这个世界尽可能地保持一份美好的期待,让他的蹒跚起步的人生多一些美丽的浪漫。这便是身陷绝境的父亲在告别世界之前献给孩子的礼物。这也是我从他最后向孩子扮出的那张滑稽可笑的鬼脸上读到的人性。
身为人父母,身为人教师,蹲下来看孩子,不只是形体意义上的俯首帖耳,而是有能力看到儿童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孩子生命每个敏感期的的真正兴趣,掌握孩子的每个年龄段生命所能承载的极限。
从这位父亲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要有能力给孩子奠定美丽的人生基调,教育者首先必备美丽的人生基调,面对残酷疯狂的纳粹党,生活在地狱般的集中营,居然能从游戏的角度给孩子解读这段生活历程,能以游戏形式引导孩子突破一道道险情,能一直坚持游戏中的规则,首先需要的是卓越的淡定,这种淡定才能保证险情面前智慧的萌生。再次需要坚强的毅力,巨大的内心是守护孩子生命的城墙,这道城墙一旦倒下,一切都会乱了方寸,不要说童心的浪漫情趣,孩子和他的生命都很难保障。最后才是具有胸怀博大的父爱,这位父亲不仅想通过孩子乐于冒险的游戏形式获得孩子的积极配合,更可贵的是,他更加保护的是孩子的精神生命,他的方式,让孩子坚信:他们坚辛的努力已经获得了940分,成绩辉煌,而且找不见身影的人们,都已经被淘汰(因为他没有关注到他人的努力,这么小的孩子的成长,主要靠自我体验),就他们是唯一的存留着,只要坚持到第二天,再得60分,就是最后的大赢家!这种信念,一直鼓励孩子潜藏,遵守沉默的游戏规则。父亲被抓时,故意手舞足蹈,让孩子坚信爸爸是因为潜藏不足,被游戏淘汰,而始终没有惊动孩子恐惧的神经,孩子坚守的信念,潜藏到了战争的胜利!
这样的残酷经历中,父亲给孩子奠定的人生基调是:无论多么艰难的事情,冒再大的危险,只要遵守规则,只要耐受困苦,只要善于积累,只要从容应对,只要坚持到底,顺利就属于自己!
我们说爱孩子,不是要把孩子留在自己丰厚的双翼下,不让风吹,不让雨大。昨天遇到两个小孩发生纠纷,一个孩子放声大哭,我上前想弄个究竟,还没等开口,一位孩子的妈妈冲过来了!因为在哭的就是自己孩子,他心疼,他气愤,他要报仇啊!
“我们家孩子没有先动手,是你先动的手,还把我们孩子打疼了,快给他赔礼道歉,太不像话了,你们家人就不知道管一下你,真是的太惯孩子了!”
我说,“您忙您的,交给我处理!”那位妈妈见我是孩子的老师,也许信任我,退到一边去了!
经过仔细了解,原来是他家孩子一脚把别人家孩子的跳绳踢进草丛,几个孩子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找不见跳绳的孩子急了,过去给了他的孩子一拳,他的孩子跟她一样,不愿意吃亏啊,于是找大人告状。
我们看,这么平常的事情,可能身边随处可见,不足为奇。但是,这位妈妈给自己孩子奠定的是什么人生基调啊?跟人相处,可以不顾别人感受,可以没有规则感,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不去反思自己的过失,只去盯别人的不足,只找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放任自己,约束别人,谁跟他在一起会感觉快乐啊?
如果不去改变,不仅孩子会失去应有的童年快乐,而且为以后的人际关系障碍埋下了伏笔,走向社会,一定会成为人际关系的定时炸弹,随时跟人冲突,成了新家,家庭关系难以和谐,孩子终身痛苦,这种后果,妈妈一定还会把责任推到孩子或者孩子周围的人身上!
如果我们为人父母者,有了这种习惯,真的是为孩子人生奠定了痛苦的基调,尽快调整奥!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为了孩子能做一个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请为孩子奠定美丽的人生基调!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