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有关孩子的安全感[转]

11年前 [11-05 00:03 周二]

一、 家庭教育理论——★关注孩子的精神需要——安全感

1、安全感的建立

2、克服恐惧的办法

——★博客分享:出差前《母女情深的两段对话》

二、意外伤害处理办法以及预防措施:

将重点介绍(117项):

1、休闲旅游的安全(10项)

2、父母护卫子女守则(10项)

3、识破歹徒的伎俩(5项)

4、教孩子学会机警(46项)

5、孩子面对危机的因应之道(5项)

6、孩子走失时的处理(孩子年纪大一些的家长可将此条介绍给亲朋)4项)

7、儿童性侵害的预防与处理(预防、识别、措施)16项)

8、校园暴力(21项)

三、如何火海逃生和烧伤早救?

四、本人关于安全方面的反思博客:《相信上帝,但请别忘记锁门!》


★第一项内容:关注孩子的精神需要——安全感

孩子的精神需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安全感的需要2、交往的需要3、信任的需要4、创造探索的需要5、成功的需要6、独立的需要7、发展身体的需要8、游戏的需要9、其它潜在需要。上节课堂有所介绍。

因为我不是这里的老师,不会教育各位如何建立安全感,大家如想获取这方面的知识请在网上直接搜索即可在这里,我只想把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分享给大家,如果能在里面找到一些灵感,将是我非常开心的事情。

安全感一题根据各位的需要,我认为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安全感的建立;二是认清安全感的反面——恐惧,以及探索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方法。

一、如何建立 安全感

第一、什么是安全感?为什么要建立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

安全感来自我们成长的经历,即自怀孕开始到3-6岁,周围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给予我们的愉悦还是痛苦的感觉和感受,如果是愉悦、温暖和充满爱的,那我们就有强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吵闹、痛苦的、缺少爱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就缺乏安全感。

为什么要建立安全感?很多父母都知道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但为什么要培养,却说不出个所以然,那么这种不知所以然的教育势必会夭折,或者大打折扣。

我们经常说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先来看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表现:

1、做任何事都不能离开母亲,导致母亲不能正常工作。

2、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仍然不能接受这短暂的离别,心理恐惧、害怕,然后抵抗力下降,最后导致生病,让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能继续。

3、到上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博士,因为安全感的缺乏,会让孩子养成多疑、忧虑、脾气暴躁甚至反叛的性格,因此在学校没有好伙伴、好朋友,还有可能是老师、父母最头疼的孩子。

4、成年以后,这种性格会继续左右他的人生,可以说很多犯罪份子的犯罪心理都跟幼年时期极度缺乏安全感有很大关系。

我们只有认识到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危害性,才能真正将这个问题放在养儿育女的首位。那么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对于年纪尚幼的孩子来讲----常识性介绍:

前面我们讲到周围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我也是一个女人,所以我下面说的话可能更偏袒女人一点,但我希望我们做爸爸的或者是将要做爸爸的能听进去一点。

现在的女性,说是解放了,但我觉得相反给女人的压力也更大了,以前女性只需要在家里相夫教子,而现在的女性除了相夫教子还要在外面工作,再加上怀孕,孕期的妊娠反应是不容忽视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脾气变得很大,甚至有些不可理喻,说不上两句话就会脸红脖子粗的想吵架,然后莫名其妙的大哭,殊不知,孕妇在生气或者哭泣的时候所分泌的有毒物质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准爸爸如果想要个健康的宝宝,你应该马上安慰妈妈,而不是和她对着骂或是摔门走开!不要一时头脑发热,觉得不批评我们准妈妈两句就是心里不舒服,就是她不对,凭什么要我不说?这对大家都不好。

再说生完宝宝以后的妈妈,这个时候的女人身体刚遭受大创,又马上要喂养小婴儿,难免的会很烦躁或是很忧郁,尤其是剖腹产的妈妈,身体流失大量的血液,会很虚弱,最容易患产后抑郁症,这个时候家人要多包容她,多给产妇喝一些有营养汤或是直接补充产后妈妈吃的多种维生素,这样才能让妈妈和宝宝都健康。要不然妈妈紧张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婴儿,就会多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夜啼、受惊、厌食等。

所以我们时刻谨记,做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在你准备发脾气之前,你要先想好后果。

孩子的安全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的,我们不妨做一个安全感存折,今天我们给孩子做了一次抚摸或是亲子游戏,孩子和我们的安全感增加了5分,我们就记一个“+5”,什么时候让孩子听到你和家人吵架了,那就在存折上记下“-5”,一个月做一次结算,看看这个月你是让孩子的安全感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一般来说,生长在和睦家庭的孩子,都会有较好的安全感,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母亲的教养方法,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刚才我们讲了做爸爸的要体贴、包容做妈妈的,但做妈妈的也要懂得照顾自己、照顾孩子的方法才是。

首先妈妈要学会给孩子做抚触,哪怕不是很规范,但母亲手心的温度对小宝宝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安慰剂了。

其次,现代社会母亲的压力很大,很多妈妈要去工作,所以照看孩子的重任就只能留给保姆或者家里的老人,这是一个很普遍又很无奈的事情,但我还是要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完全丧失对母亲的安全感。所以这种母亲一定要做好补救工作:

1、每天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和宝宝在一起,不能让孩子缺失母爱。

2、抓紧每天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和宝宝做亲子互动,比如讲故事,做手指游戏等。

3、天气好的时候,给孩子做抚触或者按摩,让孩子充分享受母爱的温暖。

4、在你放假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去公共娱乐场所,让孩子在你的视觉范围内尽情的玩耍。

5、离开和回来时,一定要和宝宝讲清楚为什么要走,什么时候回来,让她认为所发生的事情都在她的掌控之内,她才会比较安心。

6、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已经很少啦,千万不要在这仅有的一点点时间里对宝宝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情啦!

(二)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稍大一点的孩子——经验性介绍

假如父母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学龄前儿童中有很多孩子会害怕黑暗,害怕孤独,害怕所有未知的、想像中的事物。这就是儿童的恐惧心理。

恐惧是我们面临真实的或想像中的危险时所体会到的情感。

据观察,5个月大的婴儿就有了对物质环境的恐惧,随后又害怕突然的响声和快速的运动,7~8个月的婴儿出现了对陌生人、陌生婴儿的恐惧,害怕母亲离开。

随着成长,学龄前儿童已经能够对已知事物形成意象,在此基础上,他们也能对未知事物形成意象,但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智力发展还还处于初级水平,以及想像的发展,这种对未知事物的意象往往是夸张的、扭曲的。他们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相信梦、相信诅咒,他们会把想像中的事物与真实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想入非非。会把影子当作鬼,会把风吹的声音当作恐怖的怪物。未知世界的几乎所有的事物都会让他们产生恐惧的意象。

另外,对真正危险的明确认识、痛苦的经历、对恐惧行为的模仿、对新的事件与以往令人恐惧的事件进行类比等,都是学龄前儿童产生恐惧的原因。

只有了解幼儿容易恐惧的原因,我们才能帮助孩子真正克服胆小、怕黑等恐惧心理。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发生一些情绪的困扰,如不开心、哭泣、发脾气和孤独感等等。他们不会向大人诉说自已的情绪状态,更不能自已化解。因此我们要知道如何有效的帮助孩子摆脱这些不良情绪,培育他们愉悦、向上、与人相和的积极情绪。这就要学会对情绪的管理

在新的环境中,孩子常常会有害怕的情绪,成人要关注他们的这些感觉;告诉孩子谁都会经历这种感觉,无须害怕;大人要在孩子身边帮助他们度过这种情绪,树立信心。

当面对不熟悉的情况时,孩子会害怕的。我们大人不能无视或轻视孩子的这种恐惧感。我们说“没有什么可怕的”,就觉得自已安全了,但事实上这种反应会伤害孩子,他们会认为害怕是可耻的。实际上恐惧感是普遍存在而且无法避免的。

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就需要让孩子正视他们的感觉。当他们说出这些感觉的时候,我们大人要表示承认、理解和安慰。如果孩子的这种感觉被忽略或轻视,或者他对这种感觉有差耻感,那么他将被这种感觉所困扰,不会去寻求大人的帮助。

与无视孩子的恐惧感相反,我们应该正视这种感觉,并帮助孩子克服它。具体方法要视情况而定

1、有些情况需要恐惧感,因为这种感觉会让孩子远离危险(比如远离凶巴巴的狗)。

2、有时恐惧是孩子的臆想睿睿的安全感建立的很好,但是我最近发现睿睿不像以前那样天不怕地不怕了,变得胆子特小。昨天晚上我问她怕什么?她给我形容了一个吓人的场景:有一个怪物,长得特可怕,会闯进我们家的。我告诉她,有门和窗户,它进不来,睿睿很肯定的摇头:不!它会用嘴撕烂窗户的!其实有时候孩子变得胆小,不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是她的想像力在作怪!接下来,我们在黑暗中聊聊怎么对付这个怪物!比如妈妈会一脚把它踢到南天门去!睿睿听了还笑了。

所以,这时我们可通过和他共同体验来消除这种恐惧(比如有的孩子担心床下面有“东西”,这时不妨和她一起钻到床底下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或是一起在黑暗中进行有趣的谈话等)。

3、有些恐惧感是必须要战胜的(比如打针),我们可通过身体上、精神上的暗示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恐惧感,告诉他——“我就在你身边”。

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关心他所有的感觉——正面的或负面的。知道如何克服这些不良的感觉。我们要让孩子建立自信,拥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让他可以说出:“害怕的时候,我知道我该做些什么!”

●面对必须要迎接的恐惧时,首先要说明事实,不能隐瞒,不能威逼利诱:

睿睿从小就不怕打针。因为我知道打针对于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意义。于是当他面临扎针的时候,她会鼓起胸脯:妈妈,你放心,我不怕!每当这时,我都会平静的告诉她:睿睿,妈妈说实话,小时候妈妈也怕扎针,怕的时候妈妈也会哭。你要是不怕,那你比妈妈要勇敢!但是妈妈想告诉你:“扎针不可能不痛,但是不是很痛,就像淘气的蚊子叮了你一口那样!如果你觉得疼,那你就哭出来,但是不要躲~要是躲起来,大夫就扎不到正确的地方了!”

所以当我把打针的疼痛感向她描述了以后,她反而就能接受这个事情了。每每打针,站在她身后的我都紧张的不得了,而睿睿的表情始终没有变,有时候我观察一下她的眼睛:我的天~真是一下都没眨!打针之后当然是我夸张的鼓励(事实上我也是真服她了),她听了以后打针的自信心更是彭胀了!

●在面对必须要迎接的恐惧前,向孩子说明将要发生的事情:

平时难免她有个头疼脑热的,对于去每次医院,在路上,我都会如实告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会见到李大大(亲切的儿科主任),他会用听诊器给你听听,还会用一块小板板查看一下你的喉咙看是不是发红了。有的时候,孩子烧得厉害确实需要点滴,她就会害怕的追问我是不是要点滴,我会告诉她:“你现在发烧,体温很高,所以要不要点滴,得听大夫的!”

所以,当睿睿预期到去医院以后会发生什么事的时候,她就平静了。我记忆当中,今年有一次高烧,一个下午连扎了四针,这时她才哭了,其它时间,要是她觉得不舒服,还要求去医院查查看呢!

试想,如果第一打针的时候,明明是疼的,却欺骗孩子说没事,还趁孩子没注意就赶紧扎下去!看上去打针的问题是解决了,但事实上造成了孩子对大人的不信任:明明疼却说不疼!所以下一次再扎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恐惧,任大人再说什么也不会相信了!

●在面对必须要迎接一些新的恐惧(如生活变化)前,需要给孩子做一些心理铺垫,让孩子逐步建立安全感:

我去年8月开始工作从固定工作变为要经常的出差。那时睿睿不到三周岁。为了应对这个变化,我利用一套美国的情绪管理从书,这套丛书汇集了孩子经常发生的七种情绪——想念亲人、难过、害怕、生气、嫉妒、自信和关心他人。作者逐一将孩子这些难解的情绪放在自然寻常的生活情景中,用彩图和易懂的文字展现出自已情绪的可行办法。

利用这套书,睿睿慢慢的在脑中形成一个定势:妈妈出差了,还会回来的!

记得我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视频,睿睿在我关电脑的时候才意识到妈妈会因为电脑关闭就会不见,哭得特别凶,那时无助的她利用书上的原话表达出她的感受:“妈妈,我需要你,我需要你现在就在这里!”

我以后再出差,她就会给爸爸说:“你吃完饭回家吧,妈妈出差,我住奶奶家!”

4、在平时的沟通中我从不说让孩子最没安全感的话:

1、再不听话就打你了!

2、妈妈不要你了!

3、你是从垃圾桶捡来的!

4、我说不行就不行!

5、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6、再不听话,妖怪(或大老虎等)就来吃你了!

孩子的安全感很多时候来源于父母。所以在教育中,把孩子的人,和孩子的行为分开是很必要的。让孩子明白他有时调皮的行为会让妈妈感到生气,但是妈妈生气的是她的行为,妈妈尽管生气,但是还是喜欢她的人!

★本人博客分享——母女情深两段对话

睿睿今天早上跟我说:妈妈!你今天晚上早点回来,给我带点礼物回来好不好?

看着她,我心里很明白我今天做不到,因为今天晚上有重要的客户要见,再想想一周以后我要飞上海和广州八天的时间,心里就有点酸。

我看着她的眼情,非常认真的告诉她:睿睿,你知道嘛?妈妈最爱的那个人就是你!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妈妈离你有多远,妈妈心里面永远最惦记的人就是你!

睿睿看着我的眼睛:妈妈,不行!你还得喜欢爸爸、舅舅、舅妈。。。呢!我说:行!但是,妈妈最爱的还是你!

睿睿说:我知道了妈妈!如果你要出差开会我就到奶奶家呆两天。。。

在我还不知道这些事情怎么和她说的时候,孩子已经把答案给了我。。。

我感动的无语相对。。。

我们穿好衣服往楼下走,睿睿突然又担心起来:妈妈!不行!我不在你身边,你出差的时候我担心你过马路会被撞着!

我说:没事!妈妈是大人,会小心的!

睿睿:不行!我还是担心!要是那些车撞着你可怎么办啊?

我感动莫名:我的孩子长大了,而且能有自已的担心了。。。

我明白孩子确实在担心这个问题了。(平时我俩总是牵着手过马路,所以她认为没有人牵我的手过马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于是,在到达奶奶家前的这段时间,都是我把我在外地打算如何安全过马路的办法讲给她听。。。

比如,在过马路前,我会先看看左边和右边的车,如果没有开得很快的车,我就会赶快走过去,如果有很快的车开过来,我等它开过去了,我再往前走。。。

直到最后,睿睿确实放心了。。

一个早上,我的心都被温暖的包围着。。

二、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下面的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远离恐惧:

  ★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孩子正处于容易胆小的年龄段,我们不但不能鄙视孩子的胆小,而且要时时处处沉着冷静,给孩子可靠的保护,在孩子害怕的时候及时给予安慰:“爸爸妈妈在这里,宝宝不怕!”做孩子的保护神,万万不可在孩子害怕的时候撒手不管,搞所谓的“锻炼胆量”。

  ★平时绝不吓唬孩子。

  不要给予孩子可怕的体验,如把孩子塞进冷僻的屋子“关禁闭”、把孩子扔在陌生的地方、开玩笑说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或扬言不要孩子。

  ★避免恐惧的刺激。

  让孩子看或听故事、电视等内容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任何恐怖的、紧张的、刺激的情节。

  ★在孩子紧张、胆小的时候及时疏导。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胆小、害怕,孩子就不会精神过分紧张。所以,假如孩子非常害怕,一定要把孩子害怕的心情说出来:“宝宝很害怕,宝宝怕那个黑东西对不对?”假如说中了,孩子害怕的情绪立刻可以缓解。不要说“黑有什么好怕的”或者“胆子那么小,以后有什么用”等等排斥、训斥孩子的话,那样做只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应该说:“妈妈小时候也怕黑”等等认同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把胆小当作平常的事而接受现实中的自己,不自卑。

  ★假如可能,让孩子说出害怕的感觉和原因,然后帮助孩子弄明白究竟。

  比如那个黑影是什么造成的,那个啪嗒啪嗒的声音是怎么回事。这时候父母的态度一定要亲切温和,给孩子充分的安慰和信任。

  ★尽量让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平安全。

  一般来说,孩子喜欢明亮的空间,有柔柔的音乐,有代表勇敢、安全的玩具在身边,知道屋子每个角落、每件物品后面是什么。在孩子不得不呆在黑处或电闪雷鸣时,有足以让孩子安心的父母陪伴。

  ★父母要做好榜样,自身平时镇定自若。

  父母平时绝对不要因为一只蟑螂、一只老鼠而大呼小叫,遇到意外总是先弄明白究竟,孩子自然会照着做,不再胆小。

  ★尽量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多掌握科学知识。

如果孩子害怕影子,就让他明白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影子会移动,会变长变短,这样,孩子自然会因为对自然万物的了解而减少盲目的恐惧。父母最好能像黑夜小精灵那样,创造机会和孩子一起呆在黑暗中,静听风吹虫鸣,看看黑夜中有谁在做什么。孩子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一般就不会对黑暗大惊小怪了。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