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差异在哪里呢?就在于爸爸说话往往比妈妈要果断,听到孩子的耳中,也就没有商量的余地,让他不会心存侥幸。
明白了这一点,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学会坚定自己的立场,用果断的话语表明你的态度,这样既避免了在孩子心中的唠叨形象,也能很好的树立妈妈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我所熟识的一位女性朋友,这一点就做得非常成功:
在我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只要儿子的行为、要求是错的、不合理的,我从来都会非常果断地表明我的立场。
比如说,儿子看到班上有的同学在玩游戏机,就吵着让我给他买一个。考虑到玩游戏机不仅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更是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我很果断地告诉他:“我不同意。”儿子央求了我好几次,我都是那句,“我不同意。”儿子看说不动我,就开始去做他爸爸的工作。我也非常郑重地告诉孩子的爸爸“我不同意。”结果,儿子没有如愿以偿。
相信很多妈妈在碰到类似的情况时,一定会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玩游戏机多耽误学习啊!”“你把时间都浪费在玩游戏机上,什么时候去干点别的呀!”妈妈说得是“忠言逆耳”,孩子则未必会放在心上,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唠叨、麻烦。我的朋友做得就非常明智,表明态度,多余的话不说,让孩子明白你的立场,就能留给了孩子这样一个印象:妈妈是说一不二的,妈妈是言出必行的。当孩子给了妈妈这样的定义,妈妈自然也就远离了唠叨行列。当然,妈妈们在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自己本身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如果你的决定是不正确的,却还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就不是明智而是独断了。
2.做个粗放型的妈妈
每个妈妈都想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孩子,这也就造成了妈妈们,对于孩?的关心泛滥,事无巨细都要加以过问,结果成为了一个“管的宽”的妈妈。
在陪女儿一起逛书店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幅场景:
一个小女孩子拉着妈妈的手,一个劲地向漫画区走。而孩子的妈妈却拍着孩子的手说:“宝贝儿,你应该看一些童话故事,你看,这本就不错。”说着话,妈妈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装帧精美的童话故事。女孩闷闷不乐地瞥了两眼妈妈手里的书,眼神仍然看着漫画区。妈妈手捧着童话故事,递到孩子眼前:“宝贝儿你看看,真得不错的。”孩子不情愿的扫了两眼,嘟囔道:“妈妈,我想看漫画!”
“漫画不好看,童话好。?孩子就应该看看童话故事。”妈妈坚持道。
“我就要看漫画。”
“人家小孩子都在看童话……”
看着这一对母女僵持不下,我真是感到哭笑不得。只是看书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妈妈就会忍不住地对孩子进行包办,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妈妈对孩子的干涉将会达到什么程度也就不言自明了。
其实,在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也发现妈妈们这个通病:对孩子的管束太过宽泛,事无巨细。大到升学、工作、婚姻,小到穿衣、吃饭、娱乐……妈妈们总是会不厌其烦地去叮嘱孩子、关照孩子,抢在前面为孩子安排好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动一下手,操一点儿心。
妈妈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我看不见得。当妈妈把孩子的事情统统包办到自己身上时,只会造成两种结果。其一,孩子的自主能力大大降低,没有自己的主见,遇事容易依赖;其二,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妈妈的包办之下极大的增强,开始对妈妈的干预反感,造成孩子和妈妈的感情不和谐,和妈妈对着干。
这两种结果,无论哪一种,恐怕都不妈妈们想要看到的。
既然如此,妈妈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呢?做一个粗放型的妈妈。
这句话怎么理解?小事粗、大事细;表面粗?内心细。
(1)小事粗、大事细
在家庭生活中,有的妈妈深谙“小事粗、大事细”的道理,给了孩子一定自由发展的空间;有的妈妈却对此不屑一顾,一直将孩子护在手心里。结果有的孩子在妈妈的有意培养之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有的孩子却只是生长在温室的花朵,经不起一点儿风雨……孩子个人能力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作为和孩子最为亲近的妈妈,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成才、不成器,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事事依赖别人,毫无主见,缺乏独立自主能力。但是不想归不想、不愿归不愿,如果妈妈们不去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还是会无可避免地沿着某种不能挽回的趋势发展下去。
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呢?小事粗、大事细。
在和一些妈妈们谈起这个问题时,一位教子有方的妈妈深有感触:
我对儿子牛牛的教育就一直奉行这个原则。小事上面,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说,他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周末想要怎么过、如何安排学习计划……如果孩子的想法比较靠谱、合理,我就按照他说的来;大事上面,在我对事情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也会给孩子一部分自主决定的权利,比如说,孩子小升初择校、初升高择校等等,我往往在对一些学校进行一番调查之后,把我的调查结果拿到孩子面前,让孩子选择,这样既能保证大方向上不会出什么错误,又能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利。
这些年下来,孩子也真的没有让我们失望,自己处理小事不含糊,面对大事也有一定的主见。人们都说,我家的孩子要比很多同龄人出色呢!
这位妈妈的做法就很值得大家借鉴:
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给孩子自主决定的自由,既能慢慢培养出孩子的决断能力,更是能让孩子在选择比较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关系重大的事情,在妈妈把好关的基础上,给孩子部分选择的自由,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大方向上不出什么问题,又能让孩子学着比较和鉴别,从而学会趋利避害。
(2)表面粗、内心细
我曾认识这样一位妈妈,对孩子的管教从不像别的妈妈那样事无巨细,但他的孩子在学习上却一直很优秀,在生活上也一直是无忧无虑。
很多妈妈对此感到费解:我们比她花费更多的心思去照料孩子,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是越管越差,她的孩子不管反倒很好呢?
每当有妈妈发出这样的质疑,我都会笑着告诉她们:那位妈妈并非对孩子不管,只是表面看起来对孩子似乎不大管,但实际上,却非常细心地关注着孩子的动态,孩子出现问题了,这位妈妈就会及时地帮助孩子去纠正,帮助孩子认清形势、克服困难。也就是说,表明上看起来对孩子管教很“粗”,其实内心对孩子的观察却很“细”。
比方说,孩子和同学闹别扭了,回家后有些不爱说话,和往常不大一样,这位妈妈就会装作什么都没察觉的样子,找孩子聊聊天。在和孩子聊天过程中,找出问题出在了哪里。这位妈妈就会这样跟孩子说:“同学之间有点小误会是很正常的,明天就没事了。”
比方说,孩子考试成绩没考好,信心大受打击,表现的特别没有精神,这位平时不怎么过问孩子成绩的妈妈,就会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告诉孩子:“一次考不好没关系,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有这样一位陪伴在孩子身边的“生活顾问”,孩子的成长自然也就会充满阳光和快乐,孩子也就会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当妈妈能够做到该放手时放手,该用心时用心,孩子就能既感受到妈妈的爱,又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