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孩子优质生存,家长要做好7个功课1

11年前 [11-05 01:09 周二]

  在好的教育当中,孩子是主角,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孩子就像一棵生命力非常旺盛的树苗,只要雨水充沛,土壤适宜,他就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而自己只是孩子的陪伴者,环境的创造者、提供者,学习样板的树立者。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知道怎样正确地爱孩子。不懂正确的爱,有的父母就会好心办坏事,用自以为正确的爱去伤害孩子,甚至毁了孩子。

一、独立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都会发现,那种遇到事情能够积极思考,能“拿主意”解决问题的人多半比那些只知道埋头做事、死用功的人更成功,更能为社 会创造价值。所以,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然成了一个人有没有竞争力的标识之一。它也被家长和老师们视为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而这些家长却不知道,每一个依赖性很重的孩子身后,都有一对“不愿放手”、“包办代替”的家长。正是父母这种“事必躬亲”的态度一手造成了“懒得思考”的孩子。

      有 的父母常常以孩子小为由,替孩子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孩子的思考能力、判 断能力、实践能力当然就被抹杀了。所以,家长们不妨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多给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独立处理事情的一些机会吧。

 


有自信的孩子才会少依赖

      心理学家发现: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的孩子多数都是不太自信的。因为一个没有自信,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认为自已什么都不能做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多半会认为: “我从来就不能做这种事。”他们当然也就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只能请家长或老师帮忙。而自信心强的孩子往往会认为“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能做”。在这 种信念的支持下,他们就会很主动地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想办法克服困难,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教育专家建议:

放下过高的期待。 

 


      很多父母本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常常在“起跑线”上就为孩子制定了很高的目标,这种不顾孩子自身条件,只知道“攀高枝”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只能望着目 标兴叹,却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从未被成功鼓励过的孩子往往会经常有挫败感,信心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孩子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孩子不断 地在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中受到激励,受到鼓舞,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不断滋长。

要适度批评,更要适度赞许。

      过 多的批评当然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些抱着“不打不成器”想法的家长对孩子苛责有之,嘉奖不足。觉得只有多指出孩子的不足,孩子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成 长。这样的家长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们成人在工作当中,一味地被领导批评、指摘,甚至是百般挑剔,我们的感受如何?将心比心,我们是不是对孩子过于刻薄?

 


      那么,赞许越多,孩子信心就会越足吗?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一些家长常常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奉为至理名言,处心积虑地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值当不值当地都要夸奖一番。这样的家长,也请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在夸奖孩子时的诚意和用心,孩子虽小,但他并不缺少起码的判断能力,空洞的赞美太多,小孩子 一方面会觉得大人虚伪,一方面也许还会心虚地在私下里琢磨“我是不是太差了,以至于这点小优点都要被拿出来说”?

如何批评和表扬孩子?如果家长实在掌握不好“度”和“量”,那么就以我们的“真诚”来做衡量吧,批评的时候正心诚意地“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而不是借批评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表扬的时候也要让孩子明白,家长是出于对他真心的欣赏。

要给孩子恰当的引导。

      有些爸爸、妈妈以锻炼孩子为名,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又不给予正确的指点和适当的帮助,常常会让孩子感到失败的痛苦,失去自信,害怕出错,遇事就会犹豫不决,寄望别人拿定主意。这样的孩子,自信心又从何建立?

创造独立思考的氛围

      身 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常常在犯这样一个错误:总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百般呵护、照顾,或是任意支配。其实,无论多小的孩子,他都是一个 完整、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得到尊重,成人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比如:不要嘲笑、轻视孩子看似稀奇古怪的想法;对孩子提出的合理建议应当给 予适当的重视;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事共同商量,给孩子做个榜样。不给孩子太多的拘束和压力,让他们保持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自然就 会有丰富的创造力。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或交谈时,要多用商量的口气,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 地和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当孩子在想问题时,父母不要太心急,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们。孩子答错了,可用启发式的问题帮 助他们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比如:“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等等,来引导孩子积极思考。

      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一磅的榜样大于一吨的说教。”父母在努力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自己也要多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给孩子做个榜样。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提出新的点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活力。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有好奇心的孩子都是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才会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

      不但如此,一位在儿童教育方面颇有建树的教育专家曾说过:要判断一个人的智力如何,看他是不是足够聪明,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看他有没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决定智力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好奇心人人都有,尤其以儿童时期最为强烈。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

      有好奇心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对一些新奇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粘着大人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父母应该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往往是,对于孩子因为好奇而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些父母往往表现得很不耐烦,敷衍、甚至喝斥孩子说:“问这么多,烦不烦?”要知道,这些做法无疑是孩子可贵的好奇心的杀手。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呢?专家的建议是:

父母要换位思考。

      一些大人之所以不理解孩子的好奇心,甚至表现得很不耐烦,往往是因为孩子问的问题,大人早就都知道了,大人觉得这些问题没什么可问的。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未知的。因此,要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父母们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好问的心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不要敷衍孩子提出的问题。 

      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要耐心地给予恰当的解答,你可以不立即告诉孩子答案,而是通过诱导式的提问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孩子更强的好奇心。

去论坛讨论

 当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应该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争取给孩子一个圆满的回答,或者和孩子积极讨论,一起研究问题。一旦孩子的好奇心受到家长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去探索并提出问题。

允许孩子探索问题、拆毁东西。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从小细节中发现问题,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鼓励孩子勇于独立解决问题。

      家长还要容忍孩子探索性的“搞破坏”。家中如果有贵重的东西,尽量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对于其他的东西,如果孩子因为好奇拆开了,你不能责备他。否则对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是致命的打击。

经常与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应该多带孩子逛游乐园、动物园。户外活动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训练孩子的求异思维。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当别人提出这种看法和结论时,你应该积极思考,争取想出不同于别人的看法和结论。鼓励孩子创新求异,训练孩子的奇异思维,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很有帮助。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注意提高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这三个元素也是构成智力因素的主要部分,也是孩子能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前提。

强化孩子的观察力

      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观察动物。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终于成为颇有成就的昆虫学家。

      法 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要求莫泊桑到马车站去观察马匹:“马车站有许多马,你仔细观察那里的马,然后用一句话描绘出其中一匹马与其余几 十匹马不一样的地方。”就这样,莫泊桑锻炼出了超人的观察力,因而,他的小说以人物刻画细致、入木三分而著称,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善于观察的孩子,才能发现身边的问题,才能为独立思考积累素材。要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就要多带孩子走近大自然,使他们视野开阔,博览多闻。接触感性事物, 是观察力发展的基本前提。现在,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如果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势必堵塞孩子的视野, 又怎么能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呢? 
      北京有位年轻的妈妈很懂得培养孩子。她的女儿从小爱画画,可有一段时间觉得画烦了,不想再画了。这位妈妈没有硬“逼”着孩子继续画画,而是带她去养鸡场、动物园观察小动物。女儿看得很仔细,回来后画了不少新画,其中的一幅百鸡图还获了奖。

      所以,家长要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玩、看一看,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多接触大自然。孩子在这些外出活动中,自然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有的孩子因为玩心比较重,只知道疯玩疯跑,还没有建立起观察事物的意识,这个时候家长就引导孩子确立观察的意识。比如,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可以事先 对孩子提出一些观察事物的题目:家门口增加了几栋楼?大街上增添了几家商店?动物园的猴子是怎么吃东西的?下雨的时候,雨是什么样子?刮风时,会发出什么 样的声音?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留心周围的事物,逐渐改变那种凡事漫不经心、视而不见的习惯。

 


      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培养一些观察对象,比如养几条小金鱼、小蜗牛、小蝌蚪,或者小鸡、小兔、小草,让孩子通过观察这些小生命的生活情况,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这一切都会非常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每周写一篇观察日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发展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爱因斯坦概括自己一生的科学实践,得出了“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真知灼见。他提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般人对大脑的想象功能区只使用了50%,这就说明,发展想像力的潜力还很大,而儿童时期又是个人想像力发展的大好时机。

      达 尔文上小学后,不知怎么变得爱?撒谎?了。有一回,他捡到一块小化石,回来跟姐姐说:?这是一块宝石,价值连城呢!又有一回,他捡到一个硬币,一本正经 地告诉姐姐:“这是古罗马造的。”姐姐一看,只是一枚被压得变了形的18世纪的旧币罢了。姐姐对达尔文的“说谎”行为很是恼火,几次向父亲告状,可父亲总淡然一笑,说:?这算什么撒谎!这个孩子倒挺有想像力,说不定哪一天他会把这种才能用到事业上去呢!?果然,达尔文长大以后,把丰富的想像力运用到缜密的科学研究中,创立了伟大的“物种起源”学说。
 


出色的注意力: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

      人的注意力集中不集中,将决定他未来成就大小,其实人的智商差异不是很大,但是注意力差异就大了。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精力全部集中起来做一件事,叫聚精会神。为什么科学家成就高?因为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一件事情上。

      孩子的注意力跟父母的影响也有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做事集中精力,孩子无形中就会养成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我们曾经采访过注意力很集中、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 子,后来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响很大。有一个孩子各门功课都很优秀,玩的时间很充裕。人家问他“为什么学习那么好呢?”他说:“关键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从来不 分心。”

      “你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他说:“你看我爸。他爸爸是一个学者,经常写论文,非常专心,喊他吃橘子他都不吭气。”

      如 果你想让孩子养成集中精力的习惯,专家有两个建议:第一,最好在孩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家创造一个安宁的气氛,到晚上大家都在各自的桌前做 自己的事情。孩子看到家里有学习的气氛,就养成了习惯。第二个建议,别总对孩子说“你瞧你怎么就坐不住,你瞧你坐的什么样,坐不了几分钟就出去跑”,这些 话就是在塑造孩子,孩子脑子里就会形成“我就是坐不住的孩子,我就是出去跑的孩子”。

      有 一位妈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每次孩子写完作业的时候,她都要对孩子说一句:“孩子,你做得真好,真专心!”在这位妈妈看来,你越说孩子专心,他就越通 过专心来回报你的夸奖。如果一个孩子玩电脑很专心,他就知道专心是什么感觉,我们把正面的东西描述得具体一点儿,把负面的东西慢慢地在孩子字典中去掉,这 样孩子就能走正道了,不要把他看成病人。看成病人之后,家长的焦虑使孩子有了负面情绪,本来不多动也多动了,人都是这样的。多接触正面信息,慢慢地孩子就 会更阳光一些,而且更能够踏踏实实地专注于一件事。

 


      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段时间后,就要换点别的事情做。任何人,长时间地做一件事都会感到疲劳,何况是小孩子。如果在精神或体力疲劳的情况下还让孩子苦苦撑着,那么孩子就可能养成精力涣散的毛病,边做边玩,哪样都没弄好。

      所 以家长要控制一下时间,该集中的就集中,什么都不说,该玩的时候就不提学习的事,让孩子专心地玩。比如说孩子写作业,就是要专心写,不仅为了写作业,也是 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写作业的时候就是要什么事都不干,专心在写作业上下工夫。让他在三周之内养成这个习惯,养成习惯,孩子受益终生。 独立思考,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越强,他发展得也就越好。正如美国成功学专家经过多年跟踪调查所发现的那样:几乎所有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质:那就是“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家长们一定不忽视孩子这种能力的培养。

二、让孩子主动、自觉地爱上学习

任何人在没有兴趣、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就不会主动做事。

理解孩子的家长

      说 到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很多家长常常大呼头疼。一方面,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指望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真的很难。另外一方面,如果孩子没有自动自发、 主动学习的愿望,家长和老师再怎么强制都是没有效果的。那么,自动自发的内驱力从何而来呢?一位日本教育学者给家长的最大建议是:先让孩子做他自己。

父母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这位日本教育学者就是平井信义先生,他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家长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孩子自己做他想做的事情!先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有机会 按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在父母看来,孩子想做的事都是“不应该的”,但是父母也一定要忍住,不要多嘴,平井信义把这叫做“无言戒律”,以平井 信义的经验,无言戒律的实施在小学二、三年级效果最佳。“无言戒律”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是父母的一种修行,如果父母能坚持三到六个月不对孩子进行不 必要的干涉,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父母。

      如果孩子的自觉性得到充分的发育,那么 他一定会是一个有着旺盛积极性的孩子,所以家长必须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允许他淘气、反叛、打架、逗趣、吵闹等行为,平井信义认为,打架是孩子心理上 的营养剂,通过打架,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主见也养成了,社会性也培养了,所以,他奉劝大人不要介入孩子打架中间来。平井信义甚至提醒父母,要把 老师表扬的孩子当做危险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觉性,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位中国妈妈 鹏鹏妈的经验和方法。

自觉性建立在好习惯之上。

鹏鹏今年11岁,虽然正是淘气、贪玩的年纪。但是鹏鹏却能做到每天一回家就先做作业,不完成作业绝不看电视,绝不和小伙伴出去玩。

      鹏 鹏这种好习惯的养成要得益于妈妈的帮助和督促。鹏鹏妈觉得:孩子的自觉性往往是建立在好的习惯之上的,都有一个从开始的被动、不愿意,到后来慢慢习以为常 的过程。只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自动自发的行为品质就会自然形成。所以,从鹏鹏上学的第一天起,妈妈就为鹏鹏制定了非常合理的学习计划, 比如:每天放学回家后,首先要做家庭作业,个别题目做不来的可以先搁置一下,等爸爸妈妈讲明白之后再做。对于假期作业,妈妈会和鹏鹏做个时间表,按照作业 量和放假天数,计算出每天完成的作业量,严格按计划走,如果有旅游或外出的活动,作业要提前赶出来,否则就取消活动。这样长期坚持下来,鹏鹏在不知不觉中 养成了学习第一的好习惯,从刚开始的不自觉,到现在回家就自觉做作业,这就是习惯的作用。

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性。

在鹏鹏妈看来,要想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就要调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比 如:鹏鹏刚开始上作文课时总觉得自己的词汇量不够,写起作文来搜肠刮肚,还常常不及格。为了帮鹏鹏改善这个问题,鹏鹏妈重点培养孩子对汉语字词的兴趣、对 阅读的兴趣,常常在家里组织比赛,看谁说的成语多,谁读的文章多。刚开始,鹏鹏比不过爸爸妈妈,就悄悄去翻词典、字典、翻课本,再来跟爸妈比,每进步一 点,妈妈就认真地表扬他、夸奖他。这让鹏鹏很有成就感。一个学期之后,鹏鹏对阅读的兴趣、对积累词汇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浓厚,作文也写得越来越好。

      所以,鹏鹏妈的第二个重要经验就是:要让孩子好好的学习,必须要让他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一旦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然而然就会形成。

http://www.hjzcn.com/Junior/jjys/20121130/10656_5.html【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