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一起聊天,总会评价谁的儿子怎么样,女儿怎样的,有的抱怨说:我的儿子真懒,家里的活一点手都不搭。也有的会说:“我女儿都是上高中了,袜子都没有洗过,更别说衣服了,这要是上了大学我还得陪读去,要不怎么办呀?”我总是说:我的女儿很好呀,做的饭比饭店的还好;我的儿子也很听话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呀。他们就会羡慕我,但是真的给他们说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时,他们说我做不到。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者,也常常遇到有的家长问:“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我的孩子对什么也不感兴趣,真让人无奈。”......我就问:“孩子在家做家务吗?”家长总会回答:“不做,哪会做呀。再说功课那么忙,做作业的时间都不够用!”家长的借口很多,那么孩子的问题就也会很多。孩子连最简单的生活都不会,又怎么会喜欢枯燥的学习呢?
我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在孩子小时就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个动手能力不仅指的是孩子的玩玩具、写作业、穿衣吃饭(曾经有个家长说她家的孩子已经八岁了,自己不穿衣服,都是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来穿)等,更重要的是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事。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机会锻炼。不是每个人生来就能做好每个事和某些事的,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才可以。其次家长切不可要求完美,那样只会伤害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原动力、兴趣等。最后,家长要学会享受孩子带来的关爱。
1.家长要让孩子感到做事是快乐的。
孩子在两岁左右就能自己吃饭和穿简单的衣服了,做简单的事了,家长就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习。比如:孩子看到家长在扫地、倒垃圾时也会去做,不管扫的是否干净,都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宝宝长大了,都会帮妈妈扫地了,妈妈可高兴了。”这样孩子才会有原动力,有信心再去干别的事,他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满足感。有的家长呢,总嫌孩子扫的不干净,或者认为是在捣乱,便斥责孩子,使孩子感觉到主动做事总会挨骂,而且做这些事很痛苦,以后再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帮父母做事了。俗话:“多做多错,不做没错。”便是从这些事例上得来的。因此作为家长要允许他犯错误,然后不断示范给孩子,直至他们掌握技巧,而不是代替他做。反之,久而久之,你不做谁做?因为你做的最好。没有人可以心疼你、替代你,那是你应该的。
2.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各个特征和表现,以便及时地引导和教育。
孩子在五到八岁的时候是识字的关键期,也是好奇心很强的时候,走到路上看到广告牌,总会问:“妈妈那是什么字?”“妈妈,为什么要这做?”,作为家长要不厌其烦地回答、解释孩子的提问,并且让孩子动手试做,那样他就会明白其中道理,也会自我创新。不能像有的家长那样:“怎么那么多问题呀?烦死人了。”孩子表面上住口了,内心却不明白家长为什么会生气,也会不在提问,表现假成熟,对周围的事物不会再有新鲜感。
3.家长要学会享受孩子带来的关爱。
劳累一天,下班你回到了家,孩子递过来一双拖鞋 ,让你换上,你要坦然地接受。孩子问你要不要喝一杯水,你也要坦然地接受,并且说:“有儿子(女儿)真好,回家就有可口的水喝”。你做饭时,孩子过来帮忙摘菜,你要指导他做的更好,而不是“你看你的电视(你写你的作业),妈妈来来做。”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关爱,虽然很小,他表现了孩子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要引发他,让他对我们的爱更加仔细化、具体化,那样当我们有一天老了,我们不会担心孩子的生存、生活能力的同时,孩子也会很细心地照顾我们。因为那些关爱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
记得去年在教孩子们《弟子规》时,专门做了孝亲的活动,有的孩子就反应家长不配合,敷衍了事。偶尔在路上,也能看到母亲拎着大袋的重物,孩子在一旁悠然自己得地走着,要是熟人问问:“你怎么不帮妈妈呀?”“我说了,妈妈不要。”等你老了,孩子也不会理解你的“爱”的。你付出的都是应该的,你做不了事,他还会骂你笨手笨脚了。
4.身教大于言教,想要孩子以后孝顺和关爱我们,我们先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果循环,想要得豆就得种豆。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教育,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教育,也是其终身的教育,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因此责任重大。你想要过什么样的老年生活,你就得在年轻时对你的孩子做出相应的教育和培养。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