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永远的记忆、光荣的使命

10年前 [12-01 20:13 周日]

    学校通知今天起听讲座,为时四天, 虽然听课前我不知道听的具体内容,但是我守时的性格让我早上七点半就出发了,直到中午十二点多我才回到家,家人给我留了午饭,看我进门时红光满面,爱人诧异地问“咦,今天的讲座听得这么迟才回,怎么你还这么高兴啊”我兴奋地回答“那当然,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爱人半信半疑,我也意犹未尽,边吃边打开了话匣。

    我是一个认真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妈妈,但很多时候我们很迷茫很无助很需要这些类似的指导和教育,可以说她就是指引我们的一盏明灯,让我们在探索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参加工作快二十年了,工作、学习、生活中听课听讲座的机会不少,虽然我也都在认真听,但鲜有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唯有这次例外,一听就深深喜欢上,而且有无比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一种忍不住的兴奋,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我很想很想传承这些使命,传播这些知识,让家庭教育真正的落地,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

    我很爱写作,也应该可以说有些功底,参加工作起就已陆续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发表得最多的是散文,至今已不下百篇,也写过不少自己教育学生和孩子过程中的散文和论文,获过奖。CN级论文也有几篇,早在十几年前,我就有针对性地写过一篇《三到位教育模式思考》,后来这篇文章在二零零四年入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教育教学从书《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从书中》还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其中谈的就是根据自己教学途中的一些案例所引发的思考和探索,我当时就已经感觉到中国的教育不能把担子全压在学校教育上,要让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到位,才能培养出我们想要的人才,才能成为祖国真正的栋梁。我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的观点正不正确有没有引起共鸣,但是我的确有感觉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老祖宗就有说过“三岁看老”的话题,一个人的终身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能看出大概了,这应是有科学依据的,孩子的性格基本形成,可是一个人三岁以前,其教育主要来息父母来自家庭,根基打好了,以后的教育就更能得心应手,在孩子今后的成长中与家庭的关系也息息相关,很多家长都没体会到这点,他们忙着工作忙着事业忙着赚钱,总以为我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任务就完成了,这是一种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观点和作法,你想想,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个体不一的学生,老师也是普通人,不是圣贤,他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做到充分的了解,做到每个人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我们的家长呢?一般都是一个孩子,肯定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许教育能更到位。如果能多沟通,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能结合起来教育那效果会更好。但我发现一直以来,想把三者结合起来的的声音很少,能把三者结合起来的就更鲜有了。家庭、社会的教育缺失,大家过高的期望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几乎成了万能者,老师背负的压力太大太大。同时出现的让人触目惊心的事情也一件接着一件,你看统计数据说在中国刑事犯罪70%是青少年,其中的70%又上十五岁到十六岁的少年,这是让人多么的可怕,现代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社会有了一大批无情、无能、无责任心的孩子,那我们的未来能不输吗?我以前也看过国内外青少年夏令营之类活动的较量,让汗颜,我也看到中国学生体育标准的下降,而且一直是在下降的趋势,说实在的我非常的担心和惶恐,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

   今天我非常高兴,面对这类课题,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露,看到现在有些不能忽视的的教育终于得到了重视,还能如此听到系统的课程,自己还能成为其中一种教育文化和理论的实践和传承者,我无比的开心和兴奋。同时也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能不负使命。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牢记“  我会努力的,我一定要不负使命”,一起为中华的复兴和长久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