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高红艳家长学校讲座稿

10年前 [12-14 11:41 周六]

家长学校讲座(四年级家长学校讲座)

嘉荫二小  高红艳

     又是一年金秋时,我们相聚在二小来探讨我们最关心的话题----孩子。正是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关注与关爱让我们走在一起,我和大家一样,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远远超过对我们自己。但做为父母,我们仅仅关心、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不够的,我们更希望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父母帮助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家庭教育”,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需要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我们要了解、知道你的孩子,现在正处于怎样的身心发展阶段、才能够更好的去帮助他。现在我们就以*印度“狼孩”为例,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人类发展的关键期。

我们都听说过狼孩,狼孩是因为种种原因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的幼童。也就是说 “狼孩”是人类的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被带到狼群里,由狼来抚养的,他是人类的后代,具有人的遗传基因,但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他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不会说话,不能直立行走,更不有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这个*事实表明,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离不开教育的,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学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怎样的时期:

*小学一二年级——塑造孩子一生的关键。

小学三四年级——激活孩子一生的关键。

小学五六年级——成就孩子一生的关键。

初中一二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关键。

初中三四年级——决胜孩子一生的关键。

……

而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期呢?

*小学4年级:

小学4年级——学习成绩的爬坡期

小学4年级——写作能力的关键期

小学4年级——情绪情感的突变期

小学4年级——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小学4年级——成绩定型的关键期

小学4年级——孩子习惯的定型期

小学4年级——道德情感的转折期

今天我们特意请到四年级学生的家长,我们将针对四年级的学生现在所处的生理、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和讲解。

有一个这样的比喻非常精当:* “四年级的孩子就像一个启动‘按钮’,只要适时按下,就会激活孩子的一生!”在习惯上,我们这样概括形容*小学的六个年级:

1-2年级  年龄小,问题少,无忧无虑期

3-4年级,酝酿期  转折期  过渡期

4-6年级,两级分化问题爆发期或平衡发展期

例如,教学过程中,很多家长都曾经向我反映过这样两种现象:

*现象一:

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特别棒,门门功课100分,可一到小学中高年级,问题就出现了,成绩开始在线下滑,各种能力上的不足也开始凸显出来。

*现象二:

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并不显山露水,可一到高年级,成绩好不说,还在班级里显示出过人的学习能力、领导才能。

为什么小学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后,孩子的变化如此之大?其实,关键还是在四年级这个特殊的阶段,孩子在高年级是进入到问题爆发期,还是进入到平衡发展期,完全取决于四年级这个酝酿期的教育成效如何。

我们根据四年级孩子的成长特点,来讲三方面的内容:

*4年级孩子的成长:

第一方面:做孩子学习时的良师。

第二方面:做孩子生活中的益友。

*一、做孩子学习时的良师。

*最好的爱,是没有感受到爱,但感受到无比幸福。

最好的教育,是没有感受到教育,却从受益一生。

做为父母,在孩子进入四年级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能帮助孩子呢?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需要学习的热情、勤奋、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方法一:给知识换个“包装”。

案例:《扑克游戏》

一天,吃过午饭,我和孩子一起玩了一个扑克游戏,这个游戏

我从来没有玩过,也没有看别人玩过,只是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一种玩法:我和孩子把扑克分成两摞,放在手里,两个人同时各出一张牌,谁能迅速地说出两张牌的差,谁就会得到这两张牌。赫赫非常高兴,几个回合下来,她就赢了我好多张。接下来,我们又换了规则,看谁能先说出两张牌的和,谁就赢得两张牌了,后来我们又玩了乘法的,所有带图的都算做“1”。通过这三次不同规则的扑克游戏,孩子非常快乐地渡过了中午的休息时光,她很高兴,是因为她赢了我很多牌。我也很高兴,是因为我让孩子在快乐的心情下学习,并且她乐此不彼。

细心的家长可能发现了,我之所以先玩减法的,是因为减法中差比较小,好计算。再玩加法的,相对提高了难度。最后玩乘法的,是为了复习最近所学的内容,而没有玩除法的,是因为整除的很少。孩子当天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

大家从中能够感受得到:*孩子是一样的孩子,家长是不一样的家长,教育得法,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如果将孩子的学习过程比作渡河,那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桨”。如果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要想渡河就必须凭借力气游泳过去,这样孩子要么多费很多力气、很多精神地勉强渡过河去,但到达河的彼岸,孩子往往已是*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要么就因为水深河宽而*放弃渡河,从此失去了河对岸更好的发展机会。事实上,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他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渡河,而是把渡河用的桨做好,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方法二:预习——由被动听课到积极求知。

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知道都比较简单,只要孩子认真听老师讲课,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到了四年级,孩子的学知识的难度有了一个大的飞跑,因此在听课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碰到一些“拦路虎”,如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等。这时,如果家长再想让孩子轻松跟上老师讲课步调,轻松取得好成绩,只能是让孩子提前预习。

当然,有很多家长也明白预习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常常对孩子这样说:*“写完作业别总想着玩,好好看看明天的课。”但是预习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也许家长们并没有真正明白。*其实预习不仅仅是解决拦路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预习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听课的主动性,让孩子把学习由一个被动听课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求知的过程。

*预习对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四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0-25分钟之间。如果孩子在听课之前已经预习过了,那孩子很容易就会把老师讲课的重点出来,用注意力最集中的那段时间去听老师讲课的重点,从而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一些学习好的孩子大都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听课之前,他们都是有准备、有疑问、有目的地去听课的。

2.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听课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做笔记。如果不经过预习,孩子就会盲目地抄老师的板书,往往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哪些内容教材上有而不必记,哪些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或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而必须详细地记。这样不仅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听课效率。

3.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孩子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会加快,思维变得敏捷,分析问题问题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会提高。一个具备很强自学能力的孩子,他的成绩是没有理由不好的。

既然预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巨大的作用,家长们从现在开始,协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吧。

*指导孩子预习建议:

方法一:不要让孩子把预习当成负担。

预习是对新课程的一种准备,目的就是让孩子对所学的新课程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但如果家长让孩子没上课,就全部弄懂,就不可取了,那样孩子会学到很晚,影响睡眠,反到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而且事情往往是这样,当孩子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掌握得太多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全部掌握了,从而不再认真听老师讲课。就等于错过了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即使孩子在预习时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从来考虑,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要求孩子预习时,家长们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孩子试图把所有的知识都弄懂,这样做要么会让孩子感觉学习很累,要么使孩子对听课丧失兴趣。所以预习不要求深,只要孩子能够发现问题,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方法二:教孩子合理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当孩子刚刚接触预习时,家长们可以这样建议他们,先选择一门或者两门学起来感觉吃力的科目进行预习,等尝到预习的甜头,积累了比较熟练的技巧后,再一点点扩大预习的范围。当然,预习也不要平均用力,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可以不作为预习的重点,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薄弱的学科上。

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总的预习时间不宜太长,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那么,在这有限的半个小时里,如何合理分配,才能让预习发挥更大功效呢?应该让孩子把预习时间大部分放在自己比较薄弱的学科上。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这种课前预习最好是在成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孩子的学习具有盲目性,一旦脱离了成人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预习而无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身极端,自以为已无师自通,忽略听课。四年级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只要能让孩子明确预习的目的,孩子很快就会掌握预习的技巧。

*方法三:让孩子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3-4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适用的是阅读法。

阅读法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将新内容从头到尾朗读或者默读一遍,对新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浏览,了解基本内容,扫清字词障碍。

然后再读一遍,以勾画的方式做批注、使内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有利听课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最后把无法理解的地方记录勾画出来,留到听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直到弄懂弄通。

这种预习方法,不但对新知识是行了预习,而且还可以理出一条自己知识的水平线,看看自己能独立掌握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孩子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做一下比较,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出现错误并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是。

此外,孩子在预习的时候,会碰到一些不容易明白的问题,这时候,父母要建议孩子制作一些预习符号。比如,“?”表示疑问。“——”表示不太清楚,“”表示不懂的词语。

制作好预习符号后,末教孩子采用合适的预习方法,比如,先通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语,看看字形,想想意思,遇到不懂的在课文旁边打上问号,然后,对于自己不太明白的内容重点学习,还不明白的,就用着重号或者自己设定的符号表示出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认真听,直到弄懂为止。

的确,如果孩子能够合理地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能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那预习就会成为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这种学习方法在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学习习惯。如果在家长的下,孩子在四年级就掌握了预习的艺术,好这种正确,有效的学习习惯,将能够促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业道路上一帆风顺。

*方法三:复习——巩固记忆的“良药”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除了做作业,如果孩子学完了知识后不复习,那孩子学到的知识只有25%。可见我们时时在和我们的记忆力做斗争。看来只靠一次性的学习是永远不够的。*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练习和积累的过程,而这个不断总结、练习和积累的过程就叫复习。

我曾经认真地观察过,大多数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都没有平时复习的习惯。每到考试之前,只跟着老师的复习大概复习一遍,这些不会主动复习的尺子,永远不会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因为知识掌握得不全,或者不牢固,到了考试时,孩子自然会有很多题做不出来。*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平时的复习呢?

*方法一:教孩子正确处理复习、做作业、预习之间的关系。

家长们可以这样想一想,放学后做作业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做的事情,而预习、复习费不了孩子多长时间,又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其实当孩子能够正确地安排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这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固定的学习方法,成为孩子的一种学习习惯,而这一切都将很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业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预习与做作业、复习之间关系呢?

我一向建议我的学生这样做:

开始学习时,先花半个小左右的快速地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再花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做当天的作业,最后再花半个小时时间来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而且,*三个环节的程序一定是这样的:做不完作业,也一定要复习;宁可不能预习,也一定要把作业做完。

在学习的这三个环节中,复习要排在首位,因为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孩子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和接受,通过复习,他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对接下来所做的作业也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我们都知道,知识都是有一定连贯性的,孩子只有掌握了前面所学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事实上,只要父母帮孩子把这三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安排好,孩子每次都能保持保量地完成。当孩子品尝到这一流程的甜头时,自然会把这一流程当作自己学习的一种习惯。

*方法二: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说到安排复习时间,我们就不午不提到*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了,这个曲线表明,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是很快的,但以后逐渐减慢,而且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所以把这个规律应用在孩子的复习上就是,在孩子听课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是极高的,可以达到72%;但如果孩子及时复习,当知识巩固了以后,遗忘率就会降低;当然,如果孩子在几天之后能够再复习一次,那几乎就能达到不遗忘的程度。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在遗忘尚未出现的时候,就要趁热打铁,当天内容,当天复习,做到及时复习,才以得很好的复习效果。其实,从记忆的角度讲,孩子也应该做到及时复习,巴甫洛夫学说认为,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刚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了再刺激,重复刺激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当天学习的内容,最好做到当天就复习,最迟也不要超过两天。其实,家长在指导孩子复习时,除了要让孩子做到及时复习之外,还要*让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1.让孩子掌握复习的次数和疏密。

2.提醒孩子注意复习时间的分配。

3.让孩子做到间隔复习。

*试验:

把四年级一个班的孩子分成两组,让他们背诵同一首诗。第一组一遍一遍直到会背为止;第二组每天背两遍,也是会背为止。结果第一组需要背18次才能记住,第二组仅用了7次就记住了。

结论:

间隔复习法比一口气复习法效率要高得多。因为间隔复习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保持大脑神经的确兴奋,间隔时间还能起到巩固记忆的作用。当然,家长们还应该注意,孩子复习时间不能过长,反复的次数也不要过多,不然会使孩子产生厌倦的情绪,影响复习的效果。复习的时间应该合理安排,做到侧重重点和难点问题,这样才可以提高复习效果。

*方法三:教孩子运用复习的技巧

有效的复习应该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四年级的孩子,也许他们发现不了这一点,但中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所学知识内部的联系。把孩子学的知识用一根线串起来。

*例:<黄山松> <金色的鱼钩>

三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这些能力都不完善,这种提纲式的复习方法,可以锻炼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孩子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能力。

*孩子之所以学习好,不是仅仅是因为他们获得了知识,更是因为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各种能力。而这些能力会影响到他一生。

  *二、做孩子生活中的益友。

*  1、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个性。

(1)造成孩子叛逆情绪的原因

①家庭围不够融洽。

②疏忽孩子正常情感的需求。

③溺爱引发孩子的叛逆。

④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和不尊重。

⑤当心孩子的隐性不良情绪。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虽然读过多次了,但每次都会对自己的心灵产生一种震撼。现在,我想把它分享给在座的家长朋友们。

*这则故事的题目就是《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喔”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问这问题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或东西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生气。约一小时后,他平静下来了,开始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也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你睡了吗孩子?”“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说。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这个故事意在提醒我们家长朋友们,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故事中所提到的上辈人对下辈人的不理解,导致父子关系间存在着很大的疏离。孩子需要父亲的关心与交流,能与父母在一起沟通是莫大荣幸。可父亲忙,顾不上孩子,孩子存在严重的情感匮乏,家长要勤于与孩子们交流,*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要等到孩子出现了一些毛病或者不良行为时,情绪失控地对孩子大喊大闹或拳脚相加,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问题。许宜铭专家曾这样说道:“孩子是老天的孩子,你只有代为管理的权利。”您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这种错误判断孩子的行为情况的发生?

*孩子出现叛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屡屡受到家长的介入和悍然打断后才发生的,是亲子关系处理不当和沟通不畅造成的,父母打断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受到了干扰,叛逆自然也就发生了。

你的孩子是不是有说不出口的烦心事呢?有没有受着不良情绪的困扰?他是怎样化解的,是告诉父母,还是自己默默消化?

*《天大的事》

曾见过一位母亲写过的这样一篇文章,拿来与大家分享。

“妈妈,我想哭。”停电了,我和孩子躺在床上说闲话,这在我们都是很难得的交流,因为平时她有作业要做,我有工作要做,到点了就打发她睡觉,难得谈心。在这种安详宁静的氛围中,孩子显得很放松,出人意料地说:“妈妈,我想哭。”我很惊讶,但是没表露,很自然地说:“想哭就哭吧。”

她果然趴到我怀里十分伤心地哭起来,眼泪把我的衣服都打湿了,我轻轻地拍哄着,耐心等她自己把原因说出来。

等她平静一些,终于告诉我,她把我送她的一本书弄丢了,厚厚的一本《格林童话全集》,自从我送给她,就成了她的宝贝,每天抱着上学下学,路上也看,自习课也看,回家也看,结果看了不到一半,就给弄丢了。

我这才想起她这两天的异常举动:在家里鬼鬼祟祟东翻西找,刚出家门又一脸紧张地跑回来,反复问我这本书多少钱,有多珍贵。问烦了我就呵斥她。她不敢说书丢了,把这件事一直压抑在心里,结果导致焦虑和忧郁,饭都吃得很少,天天失魂落魄的。

虽然我是一个现代妈妈,但在心底深处,仍旧是老一辈对孩子的看法:“有吃有喝,吃饱穿暖,一点大的人,能有什么烦恼!”总觉得她应该开心,快乐,否则就是不知福,不知足,不知趣。事实上,孩子也有七情六欲,而且因为孩子的世界很小,很单纯,所以各种情绪来得格外强烈。*世界名著《飘》里有这样一句话:“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匹小木马抵得上成年人的一头爱尔兰高头大马。”

的确如此。《格林童话》对我来说只是*一本很普通的书,丢了就丢了,对孩子来说却是自己的一方天地塌了一个角。*一方面有书被弄丢的不甘心,又有丢了书的心疼;一方面又有对班里某个小同学的怀疑,又有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对待爱书的担忧。*几种情绪把她折磨了好几天,而且惧怕受到训斥和惩罚,还要对我们千方百计加以掩饰,于是种种有害情绪在心里发酵,如果不是停电,不知道她还要自己承受到什么时候,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读过这位母亲的文章后,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想在座的各位指导师朋友也会有所感触,它在提醒我们,*当孩子的情绪有所异常时,一定要找到孩子情绪不好的原因。这种有害情绪真是不能长时期搁在孩子心里。有位专家这样评论道:*“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一生受益,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行为。”可见,当孩子产生逆反行为时,做为家长应该采用怎样地疏导方式,运用怎样的爱来化解孩子的叛逆情绪。

*(2)化解孩子叛逆情绪的方式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他们的情绪往往会直观的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应无端责备孩子的情绪感受,而应指导他们将自己的情绪感受恰当地表现出来,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情绪识别和体验,也有助于他们的情绪调整和健康。

①家长与孩子交流沟通时,不要急于求成,沟通从心开始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

②家长和孩子交流时,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让孩子变得“听话”的良策是尊重子女。

③父母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最后,我给大家公布这样一组调查问卷:某小学在调查中发现,有烦恼的小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9.2%,而没有烦恼的学生只有19.5%,其余的学生则“说不清”。在有烦恼的学生中,家长期望值过高、父母争吵、感觉不如别人、与同学有摩擦成为影响他们心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同时,家长更需要注意自己和孩子的沟通,以防止孩子从小有厌世或其他不良情绪而影响健康成长。

结尾:

现在你的孩子送上一份礼物给你们:

课件:《亲爱的谢谢你》

旁白:

多么美妙的旋律

多么稚嫩的声音

多么动人的画面

多么珍贵的心灵

让我们记着孩子的感谢

让我们记着孩子稚嫩的期望

让我们从这一刻起成为

最爱孩子、最懂教育的人

无愧孩子的那一声“爸爸!妈妈”!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