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一时找几个孩子到办公室,主要是谈谈他们作文中的一些小小问题,轮到他时,他赶紧解释,说这作文是他自己写的,不是抄的,我说,看的出来是你自己写的,文中的感情是真的,真情实感是我们作文时一直强调的啊。得到认可,他放松下来,大概他原以为被老师点名到办公室是没有好事的。
再一次点到他时,是在上《雷雨》一文,要分角色朗读课文,他主动站起来要读周朴园的台词,他的声音响亮、浑厚、有力,读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的确,他的声音配上他的沉着、投入,很有几分“周朴园”了。
第三次是在晚自习检查作业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他,高高地举着手,走到他跟前,他把语文练习翻给我看,说他早已做完了,都是他自己独立做的,而其他作业有的是抄答案的,只有语文没抄过。那表情,那语气,兴奋地像个小学生。
我有点疑惑,十六七岁的高中生一般不会这么急切地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原来他是休学一年后到这个班的,他的父母,包括祖父母都在上海,读初中时就是一个人在家上学,父母委托一个亲戚照顾他,说是照顾,也就是节假日去一次。
高一时出现适应困难,休学到上海打工,期间跟父母关系闹得很僵。打工几个月,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想继续读书,重新回到学校。而他的父母,大概是意识到以前忽视了孩子,想补救回来,一味的满足他、袒护着他,不作任何要求。父母的转变反而让他更难受,他跟我说,父母越是这样,他越是觉得对不起父母。
在班里,因为成绩落后,又有个“留级生”的名号,这个处境有点尴尬和孤独,所以,他先前的这些举动,是为融入同学团体中做的努力,是为得到老师的认可而主动出击。
后来上课时,我有意关注到他,也跟他单独谈心过,给他一些温暖。而我也会经常“碰到”他下课站在教室门口,高叫一声“老师好”!
这样的默契一直到高一结束。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