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十五年了,做教育行业也五六年了,自己孩子的培养,与机构学员和家长的大量接触,使我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才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靠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很难培养出一个合格健全的社会人,“教育孩子首先要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系统地接触家庭教育知识后,发现经常有句话被很多做家庭教育的老师挂在嘴边,那就是“孩子生病,家长吃药”,经过无数个案例下来,我发现这句话值得推敲,孩子本身就是个独立的个体,自身就带有一定特质,而当孩子的认知越来越广,接触的外界环境越来越丰富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时候,这句话其实应该改成“孩子生病,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吃药”。
原来在培训机构和一些单位做教育讲座,一般到最后留有一部分提问时间,而家长们所提的问题大都是关于教育方法的问题,如:
“孩子做作业特别磨蹭,该怎么办啊?”
“孩子才两岁多,特别暴力,老打人,怎么回事啊?”
“我们家孩子最近发现有撒谎现象,我发现一回打一回,但现在越来越严重了,该怎么办?”
“我家孩子初中了,老喜欢上网,学习也受了影响,我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我发现女儿有同性恋倾向,经常和一个女生在一起,我痛苦死了,不知道该做什么?”
……
面对上面的问题,短短的现场交流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都需要详细了解孩子发生这些现象的背景、频次、带养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观察孩子的行为、与孩子面谈等,通过这些方式多方面了解情况才能做出一定的诊断,再给出具体的矫正方案,接下来还要跟踪、观察,再调整等一系列的措施,直至孩子朝着一个良性的模式发展,这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父母、孩子以及其他人都付出努力才行。
如果把家庭教育指导师看作一个医生,那这个医生就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医生,既要治标,还需治本,所谓治标就是矫正不良行为,所谓治本就是找到这个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的根源,这往往是长期家庭教育的结果,后面这副中药是需要家长喝的,而孩子用的西药还需要家长用心想办法让孩子用,针打得痛,但孩子愿意打,药虽然苦,但孩子会吃,有本事的家长是自己边喝中药边想办法让孩子服西药,这才是有希望的家庭,有了懂科学的父母,孩子的病自然就会好,而治病真的不是几天、几次就能解决的,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一个孩子几年、十几年累积的问题,不可能几天、几次就能改变,这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努力和坚持。
今天晚上无意中听了一个网上的家庭教育讲座,那位“教育专家”在网络课堂里反复质问向他提问题的家长,“你买了书吗?你到我这儿来学习吧”“那都是你的问题,你来参加学习吧!”想必提问题的家长们也很郁闷,病没看上,还被医生一阵猛批,专家可能有专家的脾气,但以这种方式来要求家长们学习不一定每一位家长都能接受,何况即便去听了课也不一定能对症下药啊。
前段时间也是在网上听课,主题也是亲子课程,一个家长提出自家孩子初三了,不爱学习,好动,该怎么办?没想到那位主讲老师从孩子是否剖腹产,小时候是否有感统方面的问题开始给这位家长作辅导,考虑到咨询时间会比较长没有继续听下去,不知道最后解决方案如何,至少这种纯生理和心理式的指导对这位家长来说有些不合时宜。
现在给家长和孩子看病的“医生”太多,家长要学会去判断“医生”开出的药方是否适合自己,如同你去看病大约还是要知道自己的心肝肺肾大约在什么位置,要有些医学常识才行。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在孩子出生后,就需要了解孩子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如孩子的几个逆反期大约在什么年龄段,哪个时期有什么特点,比如孩子初中阶段,刚好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的第二个反抗期,也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和外界经常产生矛盾的阶段,这时孩子会经常思考一些类似“人为什么活着”之类的问题,如果我们家长懂这方面的知识,也就不会为孩子提出这个问题也忧心忡忡了。因此,我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孩子未出生或出生后,有时间在这方面补补课,读读《发展心理学》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不是专家,只是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应该说了解这些知识就如同我们平时吃点“善存”之类的维生素,这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建议家长们注意家庭关系的和谐,很多教育专家都提出一点,即关系大于方法,关系如同煎药的水,没有好的水,再好的药也发挥不出药性来。这个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老人的关系都涵盖在其中,而夫妻关系是首当其冲,虽然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的处理需要技巧,但有了核心的和谐关系,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相信其他关系的维系都能顺理成章,那孩子自然就不会出多大的偏差,“医生”开出的“药”自然就会“药到病除”了。
最后一个建议给大家的就是终生学习。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要让孩子顺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需要家庭不断给孩子输送营养, 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特别是在孩子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时候,否则一不小心孩子就容易走偏,这都是父母们需要做的功课。象现在网上的贴吧、最流行的动漫、最火的微信圈与校园青春小说,作为家长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去了解、去学习、找方法,帮助孩子作判断,家长对外界要有高度的敏感,不要等孩子走入误区了才发现不好拉回来了。
“孩子生病谁吃药”,想必大家应该知道了答案,那就是父母要学习做家长的能力,如心态的调整,和孩子沟通的方法等,孩子要学习做孩子该知道的知识,如各学科有效学习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式等等,而不是一味的“孩子生病,家长吃药”,对孩子来说这会逃避本身他该承担的责任,对家长来说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教育的效果并不好。
家庭教育是个系统的工程,是讲究科学的,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家长多进补,补知识、补理念;目前举国上下把孩子的教育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家长在这个大环境下要学会判断,判断哪些理念是适合,哪些方法是适用的,不要今天看了一本《卡尔威特的教育》或是明天去诵读了一部经典,后天就准备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学贯中西的神童,这是不可能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有原则、有方向、有方法,只有家长一直不断“进补”,经常练习,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才不会“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