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说“不”,温柔地坚持
10年前 [12-22 12:30 周日]
《对孩子说“不”,温柔地坚持》
醉梅原创
家长讲述烦恼问题:
我的儿子9岁,读小学三年级。孩子想要什么就要马上得到,没满足他就大发脾
气,一直吵个不停,会让你也无法做其他事情。比如到书店要买书,我没给他买,就把我的摩托车推翻在地;在我上班的地方他要打游戏,我好好和他说,再等会,
妈妈还有一点事妈处理完,他就是不听,就在旁边一直吵,又推又搡,要立即坐在电脑跟前。平时就算答应他的东西你必须兑现,迟一点都闹得你无法安心,有时连
我生病时都不放过。
了解家庭教育背景:
经了解,孩子2岁半前是父母带,2岁半后到5岁之间由外公外婆带,妈妈不在身
边。5岁时要上一年级才接回自己身边生活。老人由于很宠爱孙子,只要能满足的都满足。比如在店里要闹买玩具,不给他买他就不走,最后老人还是妥协给他买
了。其他方面也是这样,他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最后都是他赢。
家庭教育方式分析:
老人由于隔辈亲,养育方式往往是宠爱有加,过度满足。特别是孩子两三岁时,不
知道什么该有,什么不该有,不知道世界上并不是什么都能得到的。而老人的轻易满足,妥协迁就,让孩子觉得原来很多东西可以“心想事成”。但随着孩子年龄的
增长,发现大人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无所不能,并不能事事都能满足的愿望,这时便有了一种挫折感,由于受挫,情绪自然不好,会发脾气、会生气、哭闹。而大人在
这个关键时刻却妥协了,让步了。在这场“战争”中,孩子最终赢得了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本来有原则的(比如,这个玩具家里有了不能再买),没有遵守;本来
有界限的(比如你可以哭,但你不能打人),没有坚守;本来有权威的(比如要有一点畏惧大人),没有了权威。其后果是让孩子形成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只要我要
的,我就一定要得到;只要我闹了,我就可以胜利。因而养成了凡要什么就要得到、如得不到就发脾气、我非得到不可的不良习惯。导致孩子有肆无恐、任性霸道、
蛮横无理的个性。
这种行为模式一直延缓到现在。同样是想要什么就立即要得到什么,否则我会折腾你个不停,直到你答应我为止。
了解家长应对方式:
那么,孩子到了妈妈身边,妈妈是怎么应对孩子这种情况呢?妈妈说,他要什么我
没答应时,有时我会讲道理,有时骗他哄他,有时狠狠打他,但他心里不服气,以后还是老样子。比如他要买玩具,因为上周才买过一个,我就没给买,他很不高
兴,回家后就乱摔东西。我气得骂他、打他。他的报复心理也很强。有一次,他和他奶奶一起睡时抢被子盖,我好好说了他,他不听,我就打他。他于是用手指着我
狠狠地说:“哼,你等着,看我怎么对付你!”我感觉我好失败!
不良教育方式后果:
孩子在妈妈身边的处事模式是小时候在老人身边生活时的延续。孩子的心理还是象
两三岁时的心理一样不成熟、幼稚。如果这种行为模式带到学校里和社会上,一定会受挫。当他想要而不得时,或是仇恨在心,攻击对方,报复他人,破坏人际关
系,或是怨天尤人,虐待自己,不能正确认知,易形成人格障碍。所以,如果继续漠视或放任孩子的这种行为,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幼儿阶段,孩子一般是遵从权威的,但可惜这个案例中的大人(外公外婆)没有运
用或放弃权威;中学阶段,也即进入青春期阶段后,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根本不听父母的话,我行我素,想怎样就怎样,不合我的意我可以离家出走,甚至打父母,这
说明父母完全丧失了权威。而小学阶段,往往是向父母挑战权威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保住权威,坚持原则,那么,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就会陷入管也不是不管也不
是,束手无策、万般无奈的艰难境地。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权威,它往往是用在针对孩子不合理需求时需要坚持的原则,需要遵守的规则。如果我们不守住权威,不坚持原则,任由孩子随心所欲,想怎样就怎样,或者说,我们在这个时候败阵下来,那么,输掉的不仅仅是权威,更是孩子的未来。那么,我们该怎么来做呢?
家庭教育指导建议:
我们假设孩子向妈妈要钱买饮料喝,而妈妈觉得饮料不卫生、不同意买为例。妈妈
开始讲道理,说饮料没有营养,属于三无产品,可孩子听不进去,还在闹,妈妈被他闹烦了,于是开始责备他,再不听,最后动手打他。孩子不服气,开始摔东西,
甚至打妈妈。也就是说,妈妈的应对方式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点起了孩子的怒火,使孩子更加嚣张。
其实在这里,妈妈并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也没有用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1、肯定孩子的需求是一种需要。
如果从孩子自身的角度想,他所有的需求都应该是正当的。因为他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买,他只是需要满足自己的口欲。或者说他虽明白也去不理睬这些道理,他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在这里成为暂时的快乐。
妈妈可平静而不带情绪地说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喝这种饮料,但是这种饮料不卫生。”然后问问孩子,是否可换成吃别的东西。如果孩子同意,则满足他;如果孩子坚持要那种饮料,则进入下一步——
2、坚持原则和底线,绝不让步。
讲理给孩子讲了,如果还是不听,又哭又闹,还摔东西,妈妈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认为这饮料不能买就是不能买。不管你怎么闹都是没有用的。”说完这话就走开,去做自己的事。说的时候口气要平静,要坚决,让孩子感受到这里面的力量。这是冷应对。
很多孩子之所以要坚持闹,就是因为知道了闹有效果——你要是不满足我,我就摔
东西,我就撒野,我就捣乱!你千百万不要上他的圈套,因为你一让步他就赢了,下次得寸进尺。一旦形成这种互动模式最终会让孩子下次如法炮制。如果这一次你
坚守住了,那么,你就有了权威,教育也有了效果。下次孩子就明白了:这样的事妈妈不会让步的,我怎么闹也没用的。
3、事后安抚孩子,接纳孩子情绪。
当妈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时,他会有极大的挫败感,这可能会有很激烈的反抗,哭
闹,撒泼等,这我们不妨看作孩子是孩子在宣泄他的负性情绪。一个人的情绪不能被压抑,需要通过某种途径宣泄,在孩子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之前,不妨让孩子去
宣泄。等孩子宣泄完情绪,冷静下来后,再进行安抚。
妈妈可以走近孩子,温柔地对他说:“孩子,刚才妈妈没答应你的要求,你很生
气,很愤怒,很难受,是吧?妈妈理解你……”然后,顺势轻抚孩子的肩头,或拥抱,或递给孩子一张纸巾都可以。这样的表达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
他生完气,发完火,妈妈还是一样关心他,爱他。除了那件事之外,一切和从前一样。这就是:爱而不迁就,爱而有原则。
最后总结:
对孩子说“不”,处理好了就不难,只要记住这句话就可以做好:温柔地坚持。即坚持持原则,温柔对待。具体就是——
措辞要委婉——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责备孩子,找到该肯定的地方先肯定他,再委婉地指出不合理的地方。
语气要温和——不要带着情绪(不耐烦,生气)对孩子说话,因为孩子可能正带情绪呢,或许后面他会有“暴风雨”呢。
态度要尊重——不管孩子的要求多么无理,对他说话时还是要尊重他,平等对待他。做到不打不骂,不生气不发火。
事后要关心——孩子本来就因你的拒绝而不开心了,如果再不给孩子爱,则孩子觉得他不讨人喜欢了,你不爱他了。所以,对孩子表达关心和爱非常重要。要把孩子的问题和孩子本人分开,对事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