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出“熊孩子”——年轻父母的永恒焦虑(转)

10年前 [12-23 08:26 周一]

盘点家教这一年—— 教出“熊孩子”——年轻父母的永恒焦虑

  盘点2013年关于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热词,择校难似乎永远不会退出榜单。

  随着上一波生育高峰开始后出生的宝宝纷纷进入入园和上小学年龄,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人数逐年上升。单单上海市,2013年幼儿园的在园人数就达到了50万人左右。由此,择校热从小升初蔓延到幼升小,甚至蔓延到择幼儿园。各地热门幼儿园的报名甚至需要家长提前半个月天天半夜到门口排队。为了让孩子在择校大战中胜出,家长们带着孩子在各类培训班出没,热门的奥数培训班现在也从半夜就开始排队报名,一年级的学生参加了两三个奥数培训班甚至成了常事。

  但是在各类培训班中奔忙的家长们似乎忘记了,教育的最终力量是父母,热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在带着孩子追逐名校的过程中,家长们别忘了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让他们在童年的时候尽情游戏。

  ——编者

  

小学生减负出台“国十条”

  已经持续数十年的“中国式减负”始终难见实效,尽管今年8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新规”。其中包括,幼儿园升小学的“零起点”教学,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一到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全面取消百分制等规定。但这些“颠覆性”的新规出台后,却换来家长忧、学校怨、孩子不以为然的尴尬反响。家长们焦虑不已,他们担心面对重重升学压力和择校竞争,让孩子们“放羊”会使孩子败在现实的面前。

  事实上,中国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孩子的严格要求,甚至都蔓延到了全世界。除了两年前的虎妈现象,今年连澳大利亚的一些中学都出台政策,要增加学生的作业,因为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学校的学业负担太轻不满意。

  

儿童性教育引起社会关注

  今年9月份开学之初,各地都紧急编写了性教育的教材,学校也紧急开出了性教育课程。

  今年5月份曝出海南万宁校长带小学女生开房案,随后全国又曝出多起校长和教师性侵幼女的案件。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议论,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在感谢室友不杀之恩后,应该感谢当年校长不性侵之恩。虽说这些事件的发生是极少数,但是却唤起了教育者和家长们的反思——我们是不是给了幼儿足够的性教育知识。

  儿童性教育,宜早不宜迟。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保护。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懂得“不为坏人保守秘密”“不让陌生人抚摸自己的身体”,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不能确保这个社会没有“怪叔叔”,但是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小升初严禁考察奥数成绩

  教育部今年又发文,小升初严禁考察奥数,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要清理小升初与奥数挂钩的做法,包括清理各类奥数培训班。事实上,取消奥数从10多年前就开始提出,但当年学奥数的小学生现在已经熬成了大学生,取消奥数也已经不知提了多少次,奥数的培训却越来越热。

  虽然有专家说:“奥数是让大部分孩子一次又一次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也有专家说“只有不超过10%的孩子适合学奥数”,但是奥数的培训班却越开越多,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带着孩子忙于各个奥数培训班。

  屡禁不止是因为既然是一种选拔方式,就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好学校就那么几所,谁都想上,凭什么你去我不能去?就凭你在难题上比我强。去哪儿找难题?当然就是奥数了。不少学者认为,不改变选拔方式,奥数在近期之内难以销声匿迹。

  

《爸爸去哪儿》引家庭教育讨论

  今年下半年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收视率瞬间攀升,剧情中各种职业的父亲能够丢下手中的工作,陪伴孩子,让大家见证孩子的成长,看到亲子关系的温暖。这档节目重新唤起了人们关于爸爸的温暖回忆——只要有爸爸的陪伴,就能“天不怕地不怕”地健康成长。

  但现实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忙碌的工作节奏使得不少孩子在生活中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孩子只能和老人相守。而爸爸全身心的陪伴,更是生活中最稀罕的时光。

  父亲的边缘化甚至缺席,使少儿独立性的培养或处于自发状态,或由社会机制进行替代性培养。这种社会机制曾由大家庭或家族的兄弟姐妹以及熟人社会中亲戚朋友和守望相助的邻居等构成。但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替代性培养也缺失了。这就对父亲在亲子关系中在场的要求日益强烈。

  

中小学生自杀事件,让教育反思

  今年5月,南京两名小学生因未完成作业自杀;10月,北京一名初中生因被老师罚站3小时回家后跳楼自杀,四川一所小学五年级男孩因不遵守纪律被老师罚写千字检讨,从30层高的楼上跳下……单单今年上半年通过媒体报道就有31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也许在反思教师们的教育方式之时,家长们也要明确,如何给孩子的人生路途中铺设起心理安全防火墙,是每一位父母的家庭教育责任。

  不论导致孩子自杀的原因是什么,结局却是只能由家庭独自承担。家长们也许应该思考,当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时,我们也应该让孩子明白,“父母也应该是孩子永远的牵挂!”让父母减少一份担忧,为父母分担一些责任,是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的信念,也是孩子的责任和担当,它不仅是孩子做好自己事情的动力,也是对父母永久的关爱。

今年冬天孩子学作文去哪儿?作文大讲堂群:   198051555(初中作文班热招中)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