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你的孩子是骆驼?还是狮子?
德国哲学大师尼采用两种动物比喻人的精神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沙漠里的骆驼,占90%,它自己并不想走,是被驼人拽着走,是被动的,用语言表述就是“你应该”。而中国的孩子在学习上,在太多的事情上,正是被家长、老师逼着去做。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艰难地爬行。
第二种状态是草原上的狮子。狮子在追赶羚羊的时候,它自已要吃,它拼命奔跑,它的心理状态是主动的,用语言表述,叫“我想要”。想让孩子真正学好,有成长的动力,得由内而外激发出他的成长动力,让他进入“狮子”的状态,如学钢琴是他自己想学。要他学习,如果没有引发出内在的东西,高压逼迫,越逼孩子,问题越大,因为这不符合脑力劳动的根本规律。而孩子一旦进入“狮子”状态,当孩子想要的时候,孩子发疯想要一个东西,进入了“我想要”的状态,发疯的这种欲望出来了。他自己会想办法创造条件把事情做好。
【感悟】
孩子是一个主体,你要把孩子当做跟你平等的人对待,让他做任何事情,由内而外启发,让他从心里产生要做这个事的欲望,这样他才能把事情做好。比如学习,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学好。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家长和老师通常所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有它特有的规律,就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脑力劳动的特点是:想干这个事,别人逼着干是干不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是在告诉我们,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前提是,想办法激发他想要学习的意愿,他从心里想要学了,有了这种主动性才能学好。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