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
来源:中华家庭教育资讯信息中心首席专家·陈应俊
○亲子话题
1月15日发了骆风教授上书温总理呼吁重视家庭教育的文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读者来信来电请教家庭教育问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教育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
孙云晓1993年以《夏令营的较量》闻名全国,在长期的青少年教育研究中,他发现青少年问题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最近,他出版了《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新世纪教育出版社),里面提出了许多广受关注的教育观点,如:“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父教缺失会让孩子终生缺钙”等。孙先生本人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的观点,相信能给家长朋友们启迪和帮助。
北京大兴灭门案是童年危机的爆发
【孩子12岁以前特别需要有安全感、幸福感,这是一生健康发展的基础。】
记者:最近,有包括北京大兴灭门案在内的很多家庭伦理案发生,从凶手归案后的供述中,均发现与其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您能以这个作为案例给我们分析下,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而又没有被重视的问题吗?
孙云晓:关于北京大兴灭门案,我同意犯罪心理学家的分析,根据李磊的供述,他从小家里管教太严,做什么事都要干涉,家人见着他就非打即骂,他觉得不自由,没有同龄人那么快乐,他年少时离家出走后就产生了杀人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关键是他的童年时代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亲子依赖情感,这是一生的隐患。孩子12岁以前特别需要有安全感、幸福感,这是一生健康发展的基础。李磊的悲剧在于他的童年遭到过于苛刻、严厉的管理,因而他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亲子依赖关系。这种情况大部分在后天的成长中得到缓解,如果解决不了,就会发生问题。李磊的妻子是比较强势的女人,他就觉得在家里没有尊严和自由,长期的积怨无处排解,导致疯狂的行为发生。这样的事件国内外都有发生,这是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童年危机的爆发。
记者:您觉得现在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孙云晓: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异化”倾向,看上去家长特别重视教育,误区在于过于追求知识化、技能化,这是本末倒置。事实上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品质教育,包括情感、道德、习惯等,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我们调查中发现,83.6%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全班前15名,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嘛。现在的家庭教育过于功利化,真正的教育被忽略了、荒废了。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责任感问题,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我很赞同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学教授文龙鳞的观点———“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道德智能,核心是明辨是非的能力。2岁前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满足、无条件的爱,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2岁到5岁之间,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建立规则;5岁到10岁,则要继续关心孩子的品德培养;10岁以后,则要尊重孩子。”
培养道德智能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包括同情并关心别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己情绪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和理解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等。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胡搅蛮缠,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规矩,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记者:广州大学骆风教授最近上书中央、呼吁重视家庭教育,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复,此事在民间和网友中引起极大反响,您怎么看?
孙云晓:这事骆风跟我提过,他的建议是对的。他提倡的“大教育”观念,是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中长期规划当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家教体系。我们各种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重大,也曾经向教育部提交相关的方案,专门谈到了将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今日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
【“晚入学一年”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记者:家庭教育对家长有什么要求?
孙云晓:《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应该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包括读书看报等,使自己具备教育能力。世界上很多职业需要上岗执照,好父母也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拿到上岗执照。
忠告天下父母六句话,第一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第二句:“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第三句:“领导干部包括一些成功人士要警惕教子误区”;第四句:“今日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当然不可能真的给你发一个执照,说明今天时候的父母比任何时候的父母更需要学习;第五句:“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最后一句:“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记者:您觉得男孩、女孩在教育上有什么差异?
孙云晓:我们以前认为男孩女孩都一样,其实很不一样。一是男孩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比女孩晚一些。我曾提出“晚入学一年”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晚入学一年,可以让男孩支配精细动作的运动神经和认知技能,让他有更充足的时间发育,人为缩小男孩和女孩的发育差距,使男孩跟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当然,这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小学教育阶段男孩相对落后,这是特点,而不是缺点。二是男孩与女孩的认知风格与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性,比如女孩获得语言、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更早,而男孩需要更多的运动。
要把男孩教育跟运动结合起来,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运动有多种意义,只有大运动量才能满足男孩的成长需要。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塑造男子汉的过程,有教育专家说:“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运动让人体验到很丰富的品质,例如规则、团队合作精神、荣誉感,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体育又是男孩子喜欢的。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好父母需要藏起一份爱心,要让孩子适当地节制。】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说,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给孩子增加很多负担,家长有时也会无可奈何。您怎么看?
孙云晓:作为父母必须明白什么是最主要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人格是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行为模式。那什么是健康人格、什么是不健康人格呢?我们有五个指标:第一是看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的,第二是友善的还是冷漠的,第三是有责任感的还是没有责任感的,第四是善于自我管理的还是生活杂乱的,第五是有抗挫折能力的还是脆弱不堪的。前者就是健康人格,后者就是不健康人格。当然大家也不要害怕,如果你的孩子很小,是在幼儿园或者小学,还是在成长期间,弱一些是可以理解、正常的,当然如果过于胆小、过于冷漠那是有问题的。
从教育的智慧来说,好父母需要藏起一份爱心,要让孩子适当的节制,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这就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一种方法。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富有,可是,他给自己孩子的零花钱,一个星期不超过5美元,而且要求他的孩子记账,钱是怎么花的呢?周末要进行报账,如果花得合理下一个星期奖励1美元,如果花得不合理就少1美元。这么大的一个富翁,给孩子一个星期一两百美元,本来并不算什么,但是他不,他只给孩子5美元,这就是有远见的父母,他要让孩子学会节制,这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就是培养健康人格。
记者:我们知道,作为一位教育家,您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女儿毕业于名牌大学,事业顺利而且是一开始找工作就不用靠您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良好,心智成熟。这都是令很多80后、90后父母所羡慕的。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最注重的是哪些方面?能举个例子吗?
孙云晓:儿童教育实际上是生活教育、体验教育,没有生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我女儿的成长就得益于体验,她在中学时跟日本学生交流特别多,接待了3批日本学生,后来她也去日本,住在日本学生家里,叫“民宿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她很多好的品质,比如有责任感、爱心、组织协调能力,这些光靠我的说教是没法做到的。她从小学到中学都当小记者,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也选择了当记者,这些都是她自己的意愿。因为她从小就自己体验生活,培养了这方面的兴趣,所以她愿意投入进去。家长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做父亲是男人事业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
记者:您的新书中提到“父教缺失会让孩子终生缺钙”,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孙云晓:我认为要加强父教,父亲需要给孩子做出榜样。父教的缺失对男孩子伤害最大,父亲是男孩性别角色认同不可缺少的榜样,如果失去这个榜样,男孩就会陷入迷盲状态,会令其自卑、不合群,甚至从小对性别产生混乱。对女孩影响比较大的一般是母亲,可是如果缺少父教,女孩也容易自卑。因为父亲是女孩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如果缺失父教,女孩就会缺少与男性交往的经验,会从童年起就产生对社会的不适应。其次,青少年时代如果缺少父教会使男孩不能独立,有可能出现违反规则、变得懦弱。一般来说,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父亲果断、坚毅的气质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父爱缺失,孩子则往往表现得比较柔弱、独立性差。
对于男人来说,做父亲也应该是事业的一部分。今年68岁的蔡笑晚有6个孩子,他以当父亲为事业,而且把这个事业做得很精彩。他的孩子,一个是科大硕士,5个是美国博士,每人工作都挺牛。他说:“教育不能靠运气,我的经验并非不可复制。我的三个关键词:早期教育、培养励志、自学能力,都是可以复制的。”
记者:现在很多父母反映,跟孩子的关系总是处不好,有的甚至很糟糕,您有什么建议?
孙云晓:我发现有一个规律,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什么时候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什么时候教育是成功的,什么时候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什么时候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所以我提出来,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做起,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父母要有一种什么样的胸怀呢?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不管学生好与坏,都要坚定不移地爱你的孩子、相信你的孩子。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永远不放弃你对孩子的爱和信任,你的孩子就不至于太差。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
记者:您有个观点“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很多家长也赞同。但是,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孙云晓:我常说“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我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新世纪出版社),在广州购书中心一个店就卖了2万多册。我主持教育部的十五到十一五国家课题,即关于习惯的研究做了8年,关于习惯的培养,广东也有50多所学校参加这个课题的研究。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我们和很多心理学家一起研讨,总结出习惯培养的5个步骤。第一步是提高认识,你得让孩子对习惯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向往,对坏的习惯产生厌恶;第二步是明确规范,知道好习惯是什么样的;第三步是持久训练,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号召出来的;第四步是及时评估;第五步是形成环境。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父母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时代,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习惯的养成有几个层次和重点,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社会性习惯;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智慧性习惯;在培养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时代性习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教育的条件是好的关系,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掌握了这三个要点,你就掌握了儿童教育中最核心的真谛。
http://edu.ifeng.com/news/201001/0125_6978_1524211_1.shtml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