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当接受成为习惯

10年前 [02-10 21:46 周一]
 

当接受成为习惯

2014210

  有一个人每天给一个乞丐十块钱,后来娶了妻子,开销大了,每天只给乞丐五块钱,后来生了孩子,开销更大了,每天只给乞丐一块钱。有一天,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竞拿我的钱养活你家老婆孩子?”

这个故事听起来,像是个笑话,不过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角度读出自己的感悟来。

早就读到过这个故事,可是今天再读的时候却让我猛然间又想到了那件轰动全国的“机场刺母”案。

201141日晚,在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搭乘航班从日本返沪的男子汪某到达不久,就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焦点是关于学费。当时,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九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汪某随即被赶来的民警抓获,同时民警迅速将顾某送至附近医院抢救。”

据介绍,汪某的家庭并不殷实,每年三四十万元的留学开销全靠其母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支付,家中积蓄耗尽,甚至不得不向亲友举债, 顾女士说,8点半多,她接到儿子后,提议一块儿出去吃顿晚饭,儿子答应了。当时,母子俩并没说很多话,“儿子问我为什么这次钱寄得晚。我3月份寄了两万元给他,比平时多”,因为“日本地震后,物价都上涨了”。

对于向母亲行凶的原因,汪某接受采访时说:“在机场她还是说没有钱,甚至说不可能给钱,还说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空白,冲上去就捅了她。”

当对爱的接受成为一种习惯时,后果是何等可笑、可悲,甚至可怕。

当前,中国已然进入了独生子女的时代,似乎哪个时代也没有像今天的父母这样,对孩子的关心、关爱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高点。以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于“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渐渐地没了用武之地。若是赶上个几代单传,集全家族之力倾注爱于这个孩子,也屡见不鲜。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的孩子就是掉在蜜罐里了!”……于是我们看到太多幼儿园和小学的校门口背着书包的往往不是学生,家里干家务的永远是年迈的老人或工作了一天的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条写在《小学生守则》里几十年的话,在每个学生的嘴里背诵得滚瓜烂熟,却根本看不到他们真正的实践过……

“你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

“你能体谅到父母的辛苦吗?”……

“在家里你经常做哪些家务事?”……

当这些调查和话题抛出去后,得到的回应有许多时候是沉默,迟疑,冷漠,甚至反感,因为现在的孩子似乎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知----“父母爱孩子,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就是应该的,做多少都不为过,我也没要求他们什么,是他们自己愿意的。”而我们从这样的认知中,读不出半点的感恩与敬畏。所以,许多家长们在精心培育着,不懂感恩与责任、自私、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爱慕虚荣、铺张浪费的一代新人。

如果我们吃过一种苦的东西,而后又尝到一种甜的味道,对于甜的感知是那样的深刻,那种幸福的感受久久地挥之不去,甚至在你的生命中扎下根去。而如果你整天能吃到这种甜甜的味道,即使这味再浓些,相信你也不会有更多的幸福与满足,因为你的感觉迟钝麻木了。

或许没有失去就不会珍惜,没有磨难就不会有深刻的记忆,而现在又有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受这份苦,遭这份罪呢?

“健全的人格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这个朴素的道理似乎任何一个家长都会懂得,但是行动起来却南辕北辙,舍本求末。想想那位望子成龙的顾妈妈,其遭遇让人同情,但她导演的又何尝不是自作自受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剧呢?据称,那个倾注了她全部心血,寄托着她全部希望的汪某留学5年却从未打过工自己赚过一分钱。

爱是一种情感,会爱却实实在在是一种能力。如果你所认为的爱给别人带来的伤害,这种所谓的“爱”与慢性毒药又有什么区别呢?作为父母,以你的爱,教会孩子会爱,这是正道,试想一个不爱别人,只爱自己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又该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将会获得怎样的境遇呢?

接受的同时学会给予与付出,这是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的一种基本生活哲学,就好比是一个账本,有收入,有支出才能平衡。若一味地接受“爱”,让它堆叠淤积起来,或者变味,或者决堤,或者麻木,或者糜烂。

在第一个故事的后面,有人加了这样一条评论:“当提供免费服务让客户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服务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劣势。”这是从营销的角度去理解的,而生活里的爱又何尝不需要思考与经营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