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如“溺水”说起
2014年2月11日
此“溺水”非彼“逆水”。如果把这篇文章读出来,这样的区分是一定要事前交待妥当的。翻开《现代汉语词典》,“逆水”意为(行时的方向)跟水流方向相反。“溺水”指淹没在水里。如果我们将题目改成“学如逆水”,大家自然容易理解,因为有句谚语流传了上千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比喻学习或做事就好像逆水行船一样,不努力就会退步。而“学如溺水”却是我对当前学生学习状态的真切感受。
睡不醒的孩子、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测验,背不动的书包,永远鞭策着的老师,永远难以满足的家长……不能不说如今太多的孩子就是处在这样的状态中,他们就毫无选择的浸在这学习的汪洋之中,神色匆匆,神情麻木,神采尽失。这还是孩子吗?这还是我们的要的那个孩子吗?
每当我看到背着书包,低头行走的孩子们时,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片汪洋中的挣扎,听到他们充满着愤懑与无奈的呐喊……于是,我怀着无比欣喜而又无比痛苦的心情,看到了考试结束后,孩子们撕成碎片的书本从楼顶上如雪片般倾泻直下,看到了孩子不堪重负写给补习教师的那封信,看到了孩子被一次又一次考试摧残后沉沉睡熟的样子。也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看到了被喻为象牙塔的大学之内,及格万岁甚至频频挂科的孩子们,看到了沉迷于网络和恋情的他们,看到了年轻人不应有的世故与圆滑。这些又怎能不让做为家长和教育者的我们警醒、深思呢?
传统的文化当中一直传递着“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一种“成功”即“幸福”的价值观念,让孩子在家长与社会的挟持中遭到绑架,而这样的成功得来的往往是一瞬间的感觉,一种满足,快乐的感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轻松,而此前需要付出和承受的是无尽的压力和焦虑,甚至付出了健康与生命代价。
人若掉进了水里,不沉下去的方式只有拼命地挣扎,而这样挣扎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能把头露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以延长或保全自己的生命。如果这片水域是广阔无边的,人们在拼命挣扎后,把头露出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或许还没来得及吸上第二口,就又得沉下去,于是一轮又一轮的挣扎在不断地继续,以换来一次又一次地露出水面呼吸。就这样,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挣扎在水里,享受空气的时间极其短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承受痛苦与折磨,直到精疲力竭。
这与当前孩子们的状态或许多人的生命轨迹又何等的相似?一个一百分,一次三好学生,一次考试通过,考入象征着成功的大学,找到让人艳羡的工作,赚到一笔书目可观的钱,在单位里当上一官半职……而当我们实现了这些目标,从短暂的快乐中醒来的时候,问问自己,真的幸福吗?
学生和成人一样,没有目标自然是不行的,而为了这些目标,并且把目标当成了学习和人生的终点时,我们仿佛忽略了对于过程的关注与体悟,享受学习,享受人生,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每一次感动,不然可能直到你离开人世前的那一刻里,还会有下一个目标没有实现。
爱学,乐学的孩子才能健康地发展,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追求目标、追求成功的同时学会在路上享受学习与生活,这样的人生才充满阳光与青草的味道。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