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成语心理之三:多愁善感

10年前 [02-26 08:53 周三]
 

多愁善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晚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罢这两首词,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愁肠百结、感情深厚的人向我们诉说他心中的烦闷和苦恼,我们不但为他不幸的遭遇而顿生怜悯之心,而且为他借物喻意、把忧伤的情感表现得那样自然和完美而叫绝。

这两首词是唐后主李煜所写。李煜,字重光,是南朝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南唐灭亡后被俘。他流传下来的词,意境深刻、清新,感染力较强,同时多是抒发伤感怀旧的情怀,所以后人评论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多愁,指经常情绪忧郁;善感,善于感受,指内心体验深刻。“多愁善感”指容易发愁和伤感。

易“多愁善感”的人,在心理学上被认为是典型的抑郁质气质的人。属于这种气质的人,情绪忧郁,内心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事物,但在行为上却表现出孤僻、谨慎、怯懦等。

为什么抑郁质的人容易多愁善感呢?这是由其所固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特点所决定的。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四种:强而不平衡型,强、平衡而灵活型,强、平衡而不灵活型和弱型。弱型也就是抑郁质型。巴甫洛夫认为,属这种气质的人,神经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是弱的,而且抑制过程显得更弱;阳性和阴性的条件反射形成都比较困难,接受不了强刺激。这具体地表现在神经过程强度的两大特性方面。一是感受性,这是人对身体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可用感觉阈值的大小来度量。二是耐受惩性,它反映人对外界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抑郁质的人,主要特点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感受性高,即善于感受到一般人所感受不到的事物,可归结为“善感”。耐受性低,即对外界刺激的耐受程度低于一般的人。一般的人都能忍耐或不当成一回事的事情,但这种人却不能忍受,因此引起忧虑和伤感。

在社会生活中,属抑郁质气质的人是很多的。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个性心理学家都认为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这种气质的典型。《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里有一段林黛玉听戏文时的情绪体验和行为的描写,就活脱脱地勾画出一个多愁善感的痴情女子,很能说明林黛玉的气质问题。

有一天,林黛玉途经梨香院墙角外,听见墙内“百韵悠扬,歌声婉转”,仔细一听,原来是女孩子们正在演习《牡丹亭》戏文。当她听到“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者付于断井颓垣”时,联想到自己的家世,内心“十分感慨缠绵”;接着,她又听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不觉点头自叹”,深有感触;她再听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联系到自己的身世处境,“不觉心动神摇”;接着,她又听唱到“你在闺中自怜”的句子时,“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她又细细品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意思,又联想起古人诗中“水流花谢两无情”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句子,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上述曹雪芹对林黛玉心理活动的描写,从“点头自叹”到“心动神摇”,又到“如醉如痴”,最后到“心痛神驰”,其内心忧愁哀伤的情绪体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行为上也越来越难以自持,最后不觉落下泪来。就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跃然纸上,读后使人感慨不已。

正像有些人把多愁善感列为消极情绪一样,他们也同样认为属抑郁质气质的人,性格缺陷较多。其实,这样的看法是偏颇的。心理学认为,气质并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知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大哲学家康德就极为推崇抑郁质的人。他认为:“(抑郁质的人)具有一种崇高信念,享受给他带来的乐趣具有严肃的味道。他的感情服从于原则。因此,他不受他人看法的左右,他只以自己的见解为出发点。他善于保守自己和他人的秘密,痛恨虚伪和做作。他具有深刻的人类尊严感。他懂得自己的价值并把人看做是值得尊敬的生物。他往往既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世界。”

事实证明,属抑郁气质的人也是大有作为的。李煜能给后人留下许多不朽的词作。果戈理在他的作品里,对场景、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为深刻细腻,显示出抑郁气质的优势来。林黛玉虽说心胸狭窄,多愁善感,但她才气横溢,感情丰富,对封建社会的没落在观察上更有独到之处,也能显示出抑郁气质人的长处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