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小A单亲与隔代双重家庭个案指导日志(一)

10年前 [02-27 17:08 周四]

             小A单亲与隔代双重家庭个案指导日志(一)

 

2006年4月15日

志愿者:顾晓鸣(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

袁兰芳(小A的班主任,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

    今天的很温暖,气温回升了。
    我作为一名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和上虹中学班主任袁兰芳一道驱车前往小A家,因为袁老师已经和小A的奶奶、妈妈和小A约好,知道我去,他们家人还是欢迎的。
    通过一个小时的交流沟通,我看到小A家既是一个单亲家庭,也是一个以隔代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家庭。
    13岁的小A在他的生命成长中主要表现:
    很有礼貌(见到我们主动给我们沏茶),学习上基本能完成任务,智力水平很高(通过玩游戏中表现出来的)。
    学习不刻苦,特别是英语学习的没有兴趣;行为习惯上有问题,生活上经常去网吧打游戏,不按时回家,让奶奶操心;和妈妈、奶奶关系紧张,发展到动手想掐死奶奶。

查找家庭教育不足:
    孩子两岁后由于父母的离异,孩子就交给了奶奶带管。由于妈妈工作较忙,关心孩子的时间较少。奶奶文化不是很高,虽然向孩子倾注了孩子父母也不曾经给予的关 爱,但由于方式方法不科学,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给本来就缺少母爱的小A的成长造成心灵上的障碍。表现为:
   (一)不安全心理。小A时时怀疑自己是否被亲人所爱,从而缺少安全感。
   (二)自卑心理。父母离异后,由于缺少母爱父爱,造成小A时常忧心忡忡,感觉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失去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三)对立心理。离异后的母亲由于不善于科学教育孩子方法,时常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绝对权威,加之奶奶过于溺爱、唠叨,造成小A对母亲、对奶奶,甚至对周围人经常产生对立情绪。

改进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学校教育(以班主任为主):
   (一)耐心教育,帮助小A树立信心。可以通过个别谈心,鼓励他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 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 己,培养起他们自信。平时注意努力捕捉他的闪光点,保护他的积极性。
   (二)给予关爱,用爱心抚慰。尽可能启发他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特别是在班级活动中,让他能够感到温暖,对老师和同学产生信赖感,让他在集体 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中淡忘家庭不幸带来的忧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 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
   (三)多些信任,多些宽容。要放大他的优点,当他取得好成绩时,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四)严格要求,训练意志。这一步骤应该在前三个方法有一定成效后再实施。

    家庭教育(给妈妈开出的菜单):经过交流妈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要改进,这是改善家庭教育的良好开端。
    菜单一:树立一个“向孩子学习”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只有向孩子学习,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这要求妈妈做到三点,一是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这虽然难为了 妈妈,但要教育好孩子我们别无选择;二是以孩子为师,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要学习他这些优点,这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三是要学习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 法,已向小A妈妈推荐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希望她能坚持阅读这类书籍。总之,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妈妈虚心向孩子请教,不仅仅能增强孩子的优越感和自信 心,也强化了孩子教与学的能力,同时“代沟”的距离因此缩小拉近,何乐而不为呢!
    菜单二:树立第二个“平等交流”的家庭教育新理念。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确是很难的。就是说,对待孩子一定要象对待你的同事、朋友那样,包括谈话交流方式,只要努力去做,一般地讲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有希望了。

    家庭教育(给奶奶开出的菜单):奶奶已经知道是自己不懂教育方法而造成小A目前的现状,希望能帮助她。
    菜单一:学会“尊重孩子”。学会尊重孩子,就必须要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奶奶要善于把平时对小 A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比如,谈话时孩子低头不 语,往往是感到委屈或产生抵触等心理的表现,而抽抽答答则往往是孩子内心羞愧失衡的反映。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尊心、独立意 识开始增强,希望别人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自己,另一方面,他们的认识仍有很大的片面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冲动,对后果缺乏考虑,出了事又不知所措, 表现出一定的孩子气。奶奶和小A谈话,要考虑小A这些心理特点。当然,谈话时还应关注孩子的个性。个性傲慢的孩子常对谈话表示轻蔑;胆小怯弱的,又易心情 紧张;心境不好时常沉默少言,或动则易怒;情绪兴奋时又常喜形于色,絮絮不休。我们需要对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准确地把握住孩子的真实心理状态。当然,这对 文化不高的奶奶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们将在总结奶奶平时常犯的语言、方法上的错误,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的语言和方法。
    菜单二:克服“唠叨”不良习惯。首先,奶奶要学会和孩子交流的正确方式。多以鼓励的方式,特别是发现小A的优点后,要多表扬他,发现他的缺点或犯了错误 时,不要过多地责怪他,特别是在语气上多责怪,多分析,帮助小A找原因。这样去交流就不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其次,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无奈的感叹,如今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是家庭教 育出了问题。一位事业有成的家长,孩子更可能会梦想自己是个成功的有用之材;如果家长嘴上说的天花乱坠,行动上却另是一套,孩子则从小“阳奉阴违”,只说 不做;如果家长经常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伙伴,从而形成一个爱攻击的儿童;家长在家不孝敬老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在家不尊敬长 辈,到学校不尊敬老师;如果家长间经常互相挑剔彼此的行为,“鸡蛋里面挑骨头”,孩子一定也是一个喜欢挑剔别人的人。不仅如此,若家长的行为令孩子骄傲, 那么,孩子在模仿家长行为的同时,还会从中获得安全感;而一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家长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可就要大打折 扣了。无论你的“言教”多么动听,都不会入耳。更可怕的是,在有不良行为家长的影响下,孩子会效仿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样的孩子更 可能出现反叛家长,离家出走,甚至参加违法犯罪集团等恶性行为。所以,家长一定要牢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身份,并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偶像角色,在家庭教 育中切记“身教胜于言教”的格言,少说多做,身教为先,言而有信。
    第三,学会运用艺术语言。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 站在一边。切实地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记得在晚餐前将你的房间清理干净。”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对年纪较小的孩子,等到时间快到 了,他却什么都还没做,才平静地说出处罚的方式,但是要用正面的说法。“等你洗完澡才可以看电视。”这种说法比较好,像“除非你洗好澡,否则不准看电视” 这样的说法是不好的。和较年长的孩子讨论时,要协商制定罚则的约定,规则要清楚,然后微笑地走开。然后是关键的时刻,万一时间已经到了,可是工作还没做, 那么只要遵照罚则即可,不需要再讨论,因为约定就是约定。


父母课堂:父母要学会的四种基本能力
    能力一:学用鼓励代替责备。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压力和困难都是十分正常的,问题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教养者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教育观念就显得十分重 要,是决定教育结果的最关键因素。这好比一棵幼苗,需要施肥、灌溉,如果有太强烈的阳光,太寒冷的风雨,都会摧残它。所以教育子女要如春风化雨,能够给他 鼓励,孩子们得到父母的鼓励,就加倍的要做好人做好事。
    能力二:用心爱代替责骂。首先我人应该明白,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家长不要以为自己是父母,就有权威,就可以任意喝斥、打骂儿女,那是绝对收不到好的效果。
    能力三:用关怀代替溺爱。由于家庭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多数孩子在家里缺少家长科学地关爱,放纵或者溺爱的现象较普遍。家长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业,关心孩子都在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爱自重。
    能力四:用同事代替隔阂。用“同事”法和孩子相处,好像母亲喂婴儿吃饭、吃奶时,他如不要吃,母亲拿个汤匙来喂,自己要把口张开,引导他跟自己一样,这叫“同事”。所以父母有时候要站在儿女的立场,跟他行“同事”法,将心比心,才不会有隔阂。

家长小技巧:化解孩子逆反心理小技巧
    父母若发现孩子有逆反心态,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化解:
    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
    开放自我。父母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 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需要反叛了。
    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时,一般只听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实践体验。就是通过实践,进行体验,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你子俩散步,儿子看了西瓜一定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提回去太累了,不买。儿子不高兴: “我喜欢吃的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父亲一想,对独生子说:“买瓜可以,你要负责提回家。”独生子同意了,累得满头大汗才把西瓜抱 回家,使儿子感触很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
    将心比心。父母要与孩子将心比心,相互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孩子也就没有逆反心理了。
    分析说明。父母要仔细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充分的说明,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失。
    总之,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其一,父母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其二,父母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 情;其三,父母不要作无谓批语和推测;其四,用担心的语气带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 导;其六,父母要威严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语气,并说明理由。


阅读参考
章剑和:善于放大孩子的优点
http://mhjj.xdxxblog.com/archives/2006/2006128173153.shtml

       我们做家长的常常为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而担心,为孩子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而慨叹,为孩子恨铁不成钢而揪心,为孩子不听教而恼怒,忍不住每天都要说说他骂 骂他,希望他学业有所进步,做事更大胆主动,做人乖巧灵活,将来有出息。可不知怎么搞的,我们越说孩子成绩反而每况愈下,而且人显得越来越孤僻、自卑、不 言不语,与家长隔阂加深,甚至与家长对着干,家庭笼罩着一片阴影。我们愤怒,我们难过,我们焦急,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给我们这样一个愚笨不长进的孩 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往往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教育是训导与惩罚,对孩子的优点、长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不动声色,而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他们没有认识到,没有肯定和赏识,孩子就会在抱怨与批评中丧失自尊与自信,就会影响心理健 康,甚至可能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其实,孩童时期的一次表扬,很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让我们不再吝惜赞美之词,肯定孩子的长处,放大孩子 的优点,树立孩子的自信,让肯定和赏识成为开发孩子创造力、加速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使孩子在肯定和赏识中变得越来越好。曾听说过一个故事,对我们做家长的 很有启发意义。
        一个老员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的智商都不高,老员外很发愁,怕自己的家产败在儿子的手中。老员外决定给三个儿子找一个家庭教 师,让教师教三个儿子学学文化。老员外找到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老秀才,聘请他来做家庭教师。老秀才说,你请我做你儿子的家庭教师可以,但是不能破了我的规 矩。老员外说你有什么规矩?老秀才说我得考考你的三个儿子,他们通过我的考试我才能收他们。老员外心里暗暗叫苦,可又不能破了老秀才的规矩,说那就照秀才 说的办吧。
  考场就设在老员外家的一处客厅里。考官自然是老秀才,老员外坐在一边,只许听,不许出声音。第一个考生是老员外的大儿子。老秀才出 的题目是:东边一颗树。让员外的大儿子对下联。员外的大儿子站在秀才跟前,急得头上冒出了汗,也想不出该对个什么下联,只是嘴里一个劲儿的念叨着“东边一 颗树,东边一颗树……”在一边的老员外急得直从心里往外冒火,心说你倒是对呀,咋一个劲的念叨!就在这时,老秀才说话了:“此生记忆力不错,我说了一句他 就记住我说的是什么了,可教也,这个学生我收下了。”
  老员外松了一口气。
  第二个考生是老员外的二儿子。
  老秀才还是出 的那道题:东边一棵树。老员外的二儿子进这间屋子之前,已听他哥说过老秀才出的什么题,哥哥是怎么回答的,他想他不能像他哥哥那样只是一个劲儿地念叨“东 边一颗树”,不能只是让老秀才夸他有记忆力,他得比他哥哥强,不就是“东边一颗树”吗,这还不好对?老二张口就来:“西边一颗树!”气得坐在一边的老员外 恨不得上前来煽自个儿的儿子一嘴巴,你对个什么不好,偏偏对“西边一颗树!”就在这时,老秀才说话了:“此生把方向改得好,把东改成了西,对得好,可教 也,这个学生我收了。”
  老员外又松了一口气。
  第三个考生是老员外的三儿子。
  老秀才给老员外的三儿子出的仍是那道题: 东边一颗树。老员外的三儿子想我该怎么回答?不能像他的大哥那样嘴里一个劲儿地念叨:“东边一颗树”,也不能像他的二哥那样把“东边一棵树”改成“西边一 颗树”。想了半天,没想出个好的答案来,急得他大哭起来。气得老员外直跺脚,心说你哭什么,真是丢人现眼,没出息!这时候,老秀才说了:“此生有羞耻感, 可教也,我收了。”
  老秀才收下了老员外三个儿子并把他们教育成有用之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老师、家长。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孩子身上的优点、亮色。
  渴望赞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幸福。
  有一位学者曾经呼吁:“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家长对孩子客观、肯定的评价,是孩子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家长的,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尚幼,便随意嘲讽、斥责,甚至侮辱和惩罚,这会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家长善于放大孩子的优点,就能有效促进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不会 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家长善于放大孩子的优点,就是让孩子确信他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行选 择、决定,使之看到正确结果,这才是培养和锻炼孩子成长成才的正确方法。
  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男孩在拿坡里的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个 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说:“你不能唱歌,五音不全,你的歌简直就像是风在吹百叶窗一样。”回到家里后,他很伤心,并向他的母亲----一位贫穷的 农妇哭诉这一切。母亲用手搂着他,轻轻地说:“孩子,其实你很有音乐才能。听一听吧,你今天的歌声比起昨天的乐感好多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唱 家的……”听了这些话,孩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这个孩子成了那个时代著名的歌剧演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当他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这样说: “是母亲那句肯定的话,让我有了今天的成绩。”
  也许,卡罗素的母亲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她的儿子能成为一代名人,也许根本没有指望过靠她那三言两语去改变她的儿子,然而,事实上,正是她那句放大孩子优点的善意肯定成就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唱家。
  善于放大孩子的优点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它催人奋进,能开阔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它往往在给人信心的同时也就会催生一个人才,创造一个奇迹。
  愿天下所有做父母的都善于放大孩子的优点。


下一步计划
    主要是要了解归纳奶奶、妈妈常用的教育语言和教育方法。
    奶奶常用的教育语言:
    奶奶常用的教育方法:
    妈妈常用的教育语言:
    妈妈常用的教育方法: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