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学习感悟—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

10年前 [03-02 17:56 周日]

   现实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唯恐委屈了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成了全家人注意的中心,全家人围着孩子转,孩子要怎样就怎样,全家人都在为孩子服务,成了孩子的奴仆。但是,孩子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他理应受到如此的宠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他是一颗独苗苗,全家人都爱他,他给全家带来了欢乐。这种没有任何要求和约束下成长的孩子,比较任性,在家里他们不尊敬长辈,拿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他们表现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有的家长看到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坚决主张必须严格要求,他们对孩要求很严,管得很死,决不放过孩子任何小的错误。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做得不对,就严加管教。他们管教孩子的方法是板起面孔,厉声责问,讽刺,挖苦,用各种方法惩罚孩子,打骂是经常的事,从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他们信奉“严是爱,宽是害”的信条。他们说,严厉是为孩子好,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但是,这种误把粗暴与压服当严格要求的教育,其效果往往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在这种没有欢乐,没有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是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思考、没有自制自理能力,就是暴躁、凶狠、肆意胡为,抗拒一切合理的管教,成为难教育的孩子。
    还有的家长既看到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不良后果,又看到了专制型家庭教育的弊端。他们认为,只有耐心说服,慢慢给孩子讲道理,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他们家里,既没有禁令,也没有规矩。他们热衷于给孩子讲许多道理,提许多要求,却不下功夫贯彻落实。孩子没有按要求做,家长也不去纠正,孩子已经发展到对家长无礼的地步,家长仍然无动于衷。孩子已经十分讨厌他们那没完没了的唠唠叨叨,这些家长还是耐心地重复那些令人生厌的老生常谈,一些不起任何教育作用的道德说教。当孩子进入青春期,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无能为力,完全失去了控制。但是,他们仍然在为孩子操心,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升不了学,担心孩子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这些善良的家长整天心情沉重,高兴不起来,只因为忧虑孩子的表现和发展前途。
    显然,只有良好的愿望,还不能胜任教育子女的工作。为了探求教育子女的良策,有些家长也读过有关教育子女的书。但是,在书上往往找不到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现成妙方。教育上面临的问题,总是千差万别的。很难碰到完全相同的情况。在每一种个别情况下,都要有特殊的教育方法。首先,每一位父母自身,都有不同的具体条件。孩子们也是千差万别的。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难以预料的情况和问题,要想充分准确地预测这些情况,是不可能的。任何教育任务都是非常复杂的心智劳动,它需要人们付出全部心血和智慧,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细致的工作。教育人,塑造人的灵魂,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每时每刻都需要人们去观察,寻求,思考,比较,体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呕心沥血”,用整个身心,全力以赴去创造。
    苏联教育家A•马尔库沙说得好:“教育只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门科学,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讲是一门艺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那些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把握教育情境,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教育活动,被誉为家庭教育的艺术。虽然,每一位父母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图教育子女,但是,决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掌握家庭教育的艺术,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注意学习,体察,总结,积累,有选择地读一些有权威性的家教读物,用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不断补充,充实,丰富,提炼,才能做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炉火纯青。教育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只有教育者具备了一定的素养,才能掌握这门艺术。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