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嫉妒的代价

10年前 [03-11 08:39 周二]
 

嫉妒的代价

他叫杨雪,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咨询是在冬季,那天还下着小雪。由于偶然因素的巧合,我把他的名子、白净的脸庞与那天的小雪联系在一起,所以记住了他的名子,记住了他那白净的面孔,也记住了他咨询的那天,是个下雪天。

“期中考试后的这一个多月里,经常胡思乱想,不能集中注意学习。比如早读时,正背着书,又想到别的什么事;想控制不去乱想,回到背书的内容上,可总也做不到。老师讲课时,对自己有兴趣的语文、政治、历史学科,还可以听得进,对数学、英语自己不太喜欢的学科,不但听不进去,还心里老发慌,好像,好像……”他一时语塞,找不出适当的词来。

“好像什么?”我认为,他对‘心里老发慌’这一内心感受的形容定位很重要,所以紧跟着追问。

“好像,好像……好像是做了不光彩的事,被人看见了似的。”他终于找到了适当的言语来形容那种感受。

好像是做了怕被别人看见的不光彩的事。我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依我的直觉判断,这句话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什么样的感受,都一起说出来。”我继续问。

“现在走路的感觉跟以前不一样:以前走路,脚步轻快;现在走路,脚步沉重。现在学习的感觉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学习,感到脑子很灵活,学得进也记得住,写作业不怎么费力;现在学习,感到脑子迟钝,明显没有以前灵活,学不进,记得也差,写起作文思维也不如  

以前流畅,好像受到了禁锢。现在考试的感觉跟以前也不一样:以前

我不怕考试,甚至还喜欢考试;现在我有些厌恶考试,最近的几次小考,我都没参加。更为奇怪的是,这一个星期来,有两次我晚上临睡觉前,萌生了想轻生的念头,你说怪不怪?”

“是有些怪。”我边思索边说,“当时想过用什么方式轻生没有?”

他迟疑了一下,说:“跳楼吧,想从楼上跳下去。”

对于他的讲述,我是这样思考的:他学习状态上的变化,是在期中考试后开始的,一定是期中考试前后,发生了使他感到不安的不良事件,心理上失去了平衡,使得原本平和的学习心态变得不平和了。而最有可能的不良事件,是期中考试的成绩不如人意。

 “把你的学习状况简单地讲一讲,从高一时讲起。”我想通过了解他这一年多来学习上的变化,把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与以前的成绩作个比较。如果期中考试成绩下降幅度较大,就有可能成为不良事件。

“我前年参加中考,以高分考到一中。高一上学期,我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几次考试,成绩在班里都是三十名左右。高一下学期进行了分科考试,我考了全年级文科前六十名,被分在年级唯一的文科实验班里,这被认为是很光荣的事。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一下子掉到全年级文科排名二百名以外,被班主任狠狠批评一顿。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又回升了几十个名次。

进入高二后,我参加了两次月考,一次‘市统考’,一次期中考试。两次月考,一次年级文科排七十多名,一次年级文科排四十多名,‘市统考’年级文科排一百零几名,期中考试年级文科排一百三十名。”

“是不是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了学习心情?”我试探着问。

“我想不是。”他不认同我的推测,“过去我也曾考过一百多名、二百多名的,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心烦意乱过。”

“那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再好好想想。”

 “我也曾经想过,不过不一定对。”

 “没关系,说出来听听。我们还可以共同讨论一下。”

“我想可能是我心理不健康造成的。”他有些犹豫地说,“我有个初中同学,初中毕业考到阜阳市一中上学。有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学习上又有了进步,考试成绩的名次又上升不少。按常理说,我应该为他高兴、祝贺他的进步才对。可当时我听了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说了些为他高兴、向他学习的话,可那只是敷衍。而我的内心,有些失落和难受。我想,这可能就是嫉妒吧。”

“是嫉妒心理。”

“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他接着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就到上海打工,在家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学毕业后,爸妈接我到上海读初中。我在上海读了两年半的初中,因为在上海入不上学籍,所以初三下学期又回到老家上学。在上海读初中时,我有两个要好的同学,他们一个考上了师大附中,一个考上了复旦附中。最近他们给我打电话,说是学习又进步了不少。我听了心里特难受,觉得自己不如他们。当然,在电话里我还是祝贺了他们,但那只是应酬的话。我心里的感受却是……怎么说好呢。”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想起了这古诗词里的句子。

“说不上高兴,那只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他苦笑一下,“我想这也是嫉妒心理作怪,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吧?”

“是属于心理不健康。你认为你现在不好的学习状态,就是自己的嫉妒心理造成的吗?”

“应该是。我想过,近来没有其它的事搞得我心烦意乱的了。”

“他们给你打电话有多长时间了?”

“也就是期中考试以后。我学习不在状态,恰恰就是从期中考试以后开始。所以我想,正是我嫉妒他们的进步,才搅得我一个多月来

心神不宁的。”

他的这种说法,似乎有道理:期中考试后接了两个电话,接着出现了不好的学习状态,有因有果的。根据心理学知识和我的经验,我认为事情的原委不应是这么简单和表面,而应有属于潜意识里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我把他的讲述前后仔细梳理一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肯定的是,你把接听两地同学的电话后,产生的失落、难受等感受,归于嫉妒心理,这是对的,因为嫉妒心理的主要特征是妒贤嫉能。你对同学的进步不但不感到高兴,反而心里不是滋味和难受,这无疑是嫉妒心理作怪。另方面我认为,你把这一个多月来很不好的学习状态,归因于接听两个电话后而产生嫉妒心理的搅和,这样的说法过于简单和表面,与这一个多月来,你一直处于不好学习状态的实际不符。也就是说,你虽然曾经嫉妒那两地同学的学习进步,但不应该这么长期持久地影响到你的学习。”

“你这样的说法我不理解。”他打断我的话。

“因为我的话还没说完,如果我说完了,你自然就会明白的。”我接着又说:“嫉妒产生的原因,在于‘利益关联性’。也就是说,嫉妒者与被嫉妒者之间,存在相关的利益。被嫉妒者的强大,肯定使得嫉妒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使得嫉妒者相形见绌,所以才会诱发嫉妒心理的。你是个学生,既不会嫉妒某位歌星的歌唱得好,也不会嫉妒某位球星的球打得好,更不会嫉妒某位教师的课教得好,因为你们之间不存在利益的冲突。他们的成功和优秀,使你不‘见绌’,不损害你的利益,所以你不会嫉妒他们的。历史上,孙膑与庞涓、诸葛亮与周瑜的故事你该知道吧?”

“知道,孙庞斗智、三气周瑜的故事,中学生差不多都知道。”

“庞涓之所以嫉恨孙膑,周瑜之所以嫉恨诸葛亮,除了庞涓、周

瑜的才能不如孙膑、诸葛亮外,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冲突。

庞涓若不能置孙膑于死地、周瑜若不能置诸葛亮于死地,就有可能被对方打败和被置于死地的风险。”

“按照你的这种说法,我与那两地的同学存在着利益的关联性,他们的进步使我也‘见绌’,所以嫉妒他们。可你为什么又说这不是我学习状态不好的真正原因呢?”

“这正是我要进一步分析和告诉你的。嫉妒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情感有深刻、肤浅之分。肤浅的嫉妒之情引起的是短期的心态失衡,深刻的嫉妒之情引起的是长期的心态失衡。你那两地昔日的同学,与你有一定的利益相关性,但利益相关性不大,因为你们在不同的学校上学,可比性不大。无论他们怎样进步,对你构不成挑战和威胁。虽然你听了同学的进步曾产生过嫉妒之情,但应是一时的心态失衡。像你这样持续一个多月的心态失衡,学习提不起精神,其严重程度达到了心里发慌、像是做了怕被别人发现不光彩的事,甚至还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一定还有其它更深刻的原因,可能你暂时你还未意识到这个原因,希望你再好好想一想,找一找。”

他咬着嘴唇,眼看着桌面,认真地想了一会,说:“想不起来。”

“那就再回去想想,想好了再来谈。”我相信其它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存在的,不把这个原因找出来,他的学习状态就不会调整好。

他坐着没动,没有要走的意思,还在努力思考。我也不好催促他走,只好等待着。停了会,他轻轻地说了声:“肯定是这样。”

“想起来了?”我问。

“想起来了。这很符合你讲的‘利益关联性’的特征,是那种很大的关联性利益。”说到这里,他略微整理下思路,接着说:“我上初中时,班上有个名叫露露的女同学,她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如我。参加初中升学考试,我以高分被录取到一中。她呢,比我少考几十分,靠

着县里分到各中学的升学名额,才上的一中。我有些看不起她,真的。

到一中后,我俩先是不在一个班学习,互相不怎么了解。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后,我俩都分在了文科实验班,这说明她进了高中后,学习很努力,不然地话也考不了高分、进不了实验班。

我俩又成了同班同学后,我发现她学习比我努力,成绩不断提高,比我进步更快,一个学期不到,就撵上了我。最近的一次考试,她居然还超过我两个名次,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你说,这种‘利益相关性’是不是很大?”

“是的,你们过去是同班同学,分开一段时间后,又成了同班同学。这个昔日学习成绩远远不如你、被你看不起的露露同学,如今居然超过了你。这在你的潜意识里,是咄咄逼人的挑战。她的学习进步,使你相形见绌,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不安,甚至还有些恐惧感,引起心理失衡,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这就是你们之间有着很大相关利益性的所在。”

这种对露露的嫉妒之情,是在你的潜意识里滋生的。虽然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积极活动,这才使得你心神不安、注意力涣散,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也是你因嫉妒而付出的代价。”

他若有所悟,轻轻地点点头,说:“我怎样才能摆脱嫉妒,恢复到好的学习状态呢?”

“现在你正在摆脱。”我微笑着说。

“正在摆脱?我怎么没啥感觉?”他有些茫然。

“原先隐藏在你的潜意识里、不为你所知的嫉妒心理,一旦把它暴露出来,为你所意识到,它的活动就受到意识的限制,所以说你正在从嫉妒中摆脱出来,这是其一。

其二,要认识到嫉妒的危害。嫉妒是一种消极、有害的情感,嫉妒者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便心生怨恨,妒火中烧,心意难平,其实伤

害的是自己,被嫉妒者则不知所以然。除非嫉妒者采取加害被嫉妒者

的行为,被嫉妒者是不会受到伤害的。比如说你吧,你嫉妒露露同学的成功,结果造成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不能安心学习,而露露同学未受影响。所以,只有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才能去主动防范和摆脱。

其三,化消极为积极,努力提高自己。嫉妒固然是消极的情感,但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也可促进其朝积极的方面发展,这就是:提高自己,比对手更加强大。嫉妒产生的条件是对手比自己强,如果自己不畏强者,敢于较劲,敢于竞争,能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对手,自然就摆脱了嫉妒。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发展,变得强大起来。”

咨询结束了,他礼貌地道谢后,向门口走去。他刚走到门口,我突然问道:“脚步变轻了没有?”

他回过头,先是一怔,马上就理解了我的话意,笑着说:“比来时轻快多了。”

——————————————————————————

案例回顾:写完了这个案例,我突然想起周瑜临死前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呼叫。周瑜是被自己的嫉妒心理折磨死的。任何消极的心理都具有伤害性,伤害的又总是自己。本案中,当事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迟钝、厌恶考试,甚至偶尔产生的轻生念头,都是嫉妒心理造成的伤害。

本案最具成效的部分,是我没被表面的嫉妒心理所迷惑,而是运用心理知识和咨询经验,找出了伤害当事人的深层次的嫉妒,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从而帮助当事人走出了心理困境。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