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13期老师们讲的课,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感悟,我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完整,而不是完美。完整的人生才能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一辆汽车跑的再快,它也需要四个轮子,少了一个都不行,甚至一个轮子有点松都很危险,关乎生命。一幢高楼,只有一堵墙也盖不起来,即使是四堵墙,差的材料,也会倒,关乎质量。人生,也是这样,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都要尝。这才是完整的人生。而不仅仅是成绩。
孩子的成长过程很漫长,但是,成长的路上,我和女儿一起挖过泥鳅,一起玩过沙雕;一起闻过花香,拔过小草;捡过落叶;捉过莹火虫,看过瓢虫;去动物园看臭臭的河马,到水族馆瞧海豚;看过日出,欣赏过日落,数过夜晚的星星,对着流星许过心愿;在月光下踩着影子回家,听着青蛙的呱呱,蝉鸣。春天,骑着单车去踏青;夏天,穿着泳衣去游泳;秋天,站在农民伯伯的田边看插秧;冬天,穿起冰鞋去滑冰;放风筝,爬树,打冰球,拿起水枪打水仗;在小雨中漫步,在大雨中狂奔;堆雪人,打雪仗,甚至去海边玩沙,去草原骑马。。。。。。
在家里,我们用牙签做过小屋,用旧纸盒做过别墅,用橡皮泥捏过泥人,用超轻粘土捏过耳环,用彩纸剪过花鸟,用纸折过小兔,用空饮料瓶养过花,用手掌印过画,还画过大脚和小脚。我们用积木搭过汽车和房子,用雪花片拼过东方明珠电视塔,用旧布料给芭比做过衣服,还拼过太阳能电风扇,玩沙画弄的满桌子都是沙。。。。。。
我们一起泡脚,一起洗衣服,一起做饭,一起扫地,一起擦玻璃,一起养花养草,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一起下楼帮邻居扔垃圾,一起讲故事,看书,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玩的过程中,摔过跤,膝盖流过血,划破过手指,也扭伤了腰。最多一个月三条裤子摔破过八个洞,九年间,玩坏两辆滑板车,三双旱冰鞋,两双水冰鞋,三辆自行车,打坏四五个儿童球拍,每年磨破六到十双鞋。
孩子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体验过失败,刚学武术,舞蹈时全班倒数第一,分数考过不理想。。。。。。她也拿过正数第一,画画获得过全国三等奖,连续两年获上海市绘画比赛市级二三等奖,武术比赛连续两年市级银牌,甚至玩手工也得过市级二等奖,击剑比赛闵行第一,200米跑全校第一。。。。。。目前共有57张奖状。而我最欣慰的,是她去年获得的田园十佳好少年,她是因为孝顺入选的。她懂得摔倒了再爬起。在胜利时,她赢得过掌声,听到过喝彩;在失败时,她也遭到过嘲笑,讥讽。而我,在她失败时,为她擦去眼泪,鼓励她不放弃;在她成功时,为她鼓掌,为她开心。我只是陪伴,陪伴她经历高峰和低谷,陪伴她走出自己的路。因为我明白,失败时有人为她擦眼泪,好过成功时无数的掌声。
孩子在完整的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坚强,欣赏,善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与人相处的技巧,逆境中的不放弃,顺境中的不骄傲。。。。。。
总结一下就是首先让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机会去尝试,然后在众多活动中,你才能发现孩子的潜质和天赋。满足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为孩子提供一个动手的平台,心灵手巧是从细小的动作开始的。而我经常陪孩子游戏,增进了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经常外出游玩,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和阅历。鼓励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给孩子选择的权利。遇到各种困难,(包括学习和生活中的)自己解决的能力。
其实,我一直坚持思想品行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第一步,而身体健康是孩子人生财富中的第二步,各种能力是第三步。适应社会,适应顺境与逆境,在顺境中不自满,不骄傲;在逆境中更努力,更坚强。这才是我想要的。当女儿幼儿园毕业的暑假,小朋友们在为上小学准备的时候,女儿花了一个假期的时间在学安全教育。因为在我的眼里,她的安全更重要。当期末考试人人紧张的时候,我赶孩子出去玩,让她明白,什么叫劳逸结合,人不能一直不停的往前走,一直走会累的,只有走走停停,才能走的更远,速度更快。
现在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家长迷茫,苦读十几年,走向社会,才发现,所学非所用。实际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能用到的,可能只有小学那点知识。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口号“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们的童年越来越短,甚至在上幼儿园就消失了。孩子一个个走在父母铺好的路,每一步都印下了辛酸的汗水和泪水。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越来越早的背上了过重的书包,去学ABC,去学加减乘除,去死记硬背汉字,把英语当母语学,把语文当思想,把数学当理想。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家长们怕孩子玩,怕孩子闲,怕孩子学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扔掉了情感世界的建设,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切身利益的教导,让孩子们从小就拜金,挣大钱,找美女。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了纯真,说话吐字都表露出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失去了对美的憧憬与向往;或懒得陪孩子成长,放任孩子吸收各种暴力凶杀电影电视卡通漫画,电脑游戏的耳襦目染……家长的拜金,相互攀比,让孩子过早的明白了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除了会读书,没有学会爱,没有学会作人最低的底线,家长没时间教,学校没空教,学习似乎只是为了挣大钱,住别墅,买豪车,娶美女。于是,当孩子没有实现父母的目标时,当孩子成为压力山大时,杀母要钱,和父亲打架,抢同学东西,就成了 本不应该发生,却经常听说的事了。
童年过早的消失了,在孩子无奈的泪水中,在孩子堆成小山的习题中,在孩子承担起父母兴趣而弹的琴声中,在没有选择的电脑游戏中,而我们,却是打着“爱”的旗号。有多少家长能在别人的孩子语文好,数学好,英语好,而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好时,能够淡定的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这不仅仅是为孩子,更多的是我们家长的面子。为了自己的面子,牺牲了孩子。记得有句话写得特别精彩:我们不给孩子们以地球,却去教他们地理;不教他们语言,却去教他们语法。他们渴望的是叙事诗,供给他们的却是编年的史实和日期……最可悲的是,在这些孩子中,有许多人早已习惯了这种了无生机的童年生活,并渐渐地认同了这是必须付出的“成长的代价”。教育理论家周贝隆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足够的闲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赋权利,也是现代教育的特点。”惟有七彩的金色的童年,每一个成年人都有推卸不了的一份责任,那就是——放当分数成为关系到教师是否下岗、学生前途命运、家长深切期望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形下有多少人能对它无动于衷漠然视之?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把分数视为头等大事,众多处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更是围着考试的指挥棒疲于奔命。在这种功利化和单一化的评价体系之下,孩子被肩膀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得透不过气,以致出现诸如 “交朋友先看成绩”、“成绩好才是真的好”等等荒谬的行为和想 法。 智商是上去了,背后却是以情商、心理等方面教育缺失为代价。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家长、学校没时间知道,也似乎没必要知道,因为只要考了高分就说明是优秀的、 成功的。至于孩子是否能够完整地成长,没有人关心,甚至连孩子自 己也不会在意。就这样,孩子完整成长的权利被活生生剥夺。 放牧孩子的心灵,把童年还给孩子。
孩子考试分数高了,家长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各种奖励接踵而来。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家长就觉得孩子“不争气”、“没出息”,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得出成绩都不高,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也表现不好。家长的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高分数、高名次能带来老师的喜欢、同学的佩服、 家长的自豪;低分数、低名次则只会让老师不重视、同学看不起、回家受惩罚。如此一来,孩子为分数而学习、以名次为目的竞争求胜,也就理所当然了。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很多人对平凡不屑,整天就想着成功,成功教育,成功宣传,铺天盖地,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义。比起一个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能否考上好学校,学校更关心的是多少学生能考上,政府关心的是哪所学校考得好。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因为正如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幸福一样,教育的不同阶段同样有不同的主题。理想与现实,玫瑰与毒刺、美丽与邪恶,真诚与虚伪,热爱与憎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生,都是应该或拥有或经历或感受的,但对于成长于特定学段的孩子来说,是否都应该将这些一股脑儿全部展现给他们呢? 不,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教育者只应该给他这个年龄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对孩子的欺骗,而是对人性的尊重。
微信中有段话非常好: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但并不是每粒种子都会在春天开花,有夏天才开花,有秋天才开花,也有冬天才怒放的。甚至有永远不开花的,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他的成长需要经历风雨,而我们,只是陪伴他,仅此而已。让孩子完整的成长,不要追求完美。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