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情绪ABC理论

10年前 [03-24 22:28 周一]


世事并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怎样去想——哈姆雷特

 

·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A·Ellis(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观点: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

·简例:妮妮的同事琳达已经有两个星期没和她说话了,她们本来是很聊得来的,所以妮妮猜想琳达肯定生她的气了,因为她想申请一个职位,而琳达对这个职位也很感兴趣,她越是这样想,越是感到恼火,妮妮生气了好几天,直到后来才知道,琳达的女儿病了。

 

核心理论:ABC理论

·A:诱发事件

·B: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者评价

·C:继这一件事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引例:有一位男大学生,在失恋(A)后,变得消沉抑郁(C),虽然失恋本身给他带来痛苦,但这种负面情绪的根源可能是他的完全自我否定的态度(B……

·所以,ABC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态度,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这是治疗时间的核心。

·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治疗的重点也在于改变这些观念。

·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绝对化要求: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过分概况化: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糟糕至极: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不合理的信念

1、要求的绝对化(demandingness

    这是非理性信念中最常见的一个特征,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常用“必须”(must)或应该(should)的字眼,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怀有这种看法或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的困扰。

2、过分的概况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表现在一方面在自己的非理性评价,常凭自己对某一事物所做的结果的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对别人的非理性评价,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3、糟糕透顶(awfulizing

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非理性信念常使个体陷入羞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不安、极端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而不能自拔。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己、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

 

方法

1、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的想象技术

3、自助表

 

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有什么证据证明……

·为什么我(她//他们)必须……

·……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吗?

所以,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应该这样问:

·绝对化要求:“有什么证据表明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有什么理由必须友好对你?”……

·以偏概全时:“你怎么证明自己是个毫无价值的人?”“如果我完不成某一个任务,我整个人生难道都失败了?”……

·糟糕至极时:“如果这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世界就会因此而灭亡吗?你会因此而死去吗”“怎么证明你真的受不了啦?”……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首先,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里,体验到这种情境下强烈情绪反应。

·然后,改变这种不恰当的情绪体验,通过对自己情绪的不正确的认识后,且进行适度的情绪体验。

案例

·一个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的学生,咨询教师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予以矫正:

先让他想象自己正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的情景,并报告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他可能报告说感到非常恐惧和窘迫。此时要求他保持这一想象情景,但要求他想办法把刚才这种情绪改变为一种适度的反应,如适度的紧张。

一旦学生在想象中做到了这一点,就要求他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才使情绪发生了变化。如学生可能会说:“我既然已经站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了就不能讲一半逃走,那样更丢人,我也不能傻站在前面一句话说不出来,那会更难受。所以不管怎样,我必须坚持讲完。这样一想反而不像刚才那样恐惧了。”教师此时应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造成的,想法改变了,情绪也就变过来了。

 

自助表

·RET自助表: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写出符合自己情况的不合理信念B,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可以代替B的合理的信念,最后,写出他所要进行的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合理自我分析自助表(RSA):与RET类似,不过不像它有严格规范的步骤,报告的重点以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RSA案例

事件A:失恋,女友离开自己和别人好。

信念B:我那么爱她,可是她却不再爱我,做出这样的事,真是太不公平了,太让我伤心了。

情绪C:抑郁和(对女友)怨恨。

驳斥D:①有什么理由要求她必须爱我?难道仅仅是因为我曾爱过她?

②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有她的原因,我有什么权力要求她必须按我的意愿做事?

③如果我爱过她,就要她一定一直爱我,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这种绝对化的要求真是太不合理了。

新观念E:①每个人都有选择爱的权利,她可以去选择别人,我也可以有新的选择。

②像希望别人如何对我那样去对待别人。而不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③感情上始终如一是值得赞赏的,但人的感情也会变化,不能要求事情必须按自己希望的那样始终不变地发展下去。

 

意义

其主要目标是减低我们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帮助每个人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