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智慧
作者:邵玉萍
(写于2014-3-28)
常常思考教育孩子的真正智慧是什么?这就要提到最关键的词“智慧”,这个词很抽象,有时它不是能用具体语言来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个古老的词叫“道”(可以浅显的解释为规律,道理),类同于西方文化里“真理”。我想家庭教育的智慧就是爱真理,追求真理,遵循教育规律、孩子成长规律来教育孩子。
现代父母更多爱在孩子出问题时寻找技术层面的解决之道,比如孩子恋爱了、痴迷网络了、学习退步了、叛逆了待到具体问题出现时才会意识到需要寻找解决的答案,那时家长急切渴望有一种办法能快速解决,立竿见影。为了急着解决问题,他们希望能有什么对应的好方法,一试就灵,甚至是期待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却很少有耐心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采用某种方法的背后原理。即使这次的问题解决了,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手足无措。这是现代父母不追求教育规律而片面追求技术层面导致的结果。古语云“道在器之上”对于形而上的大道之理,我们不去探寻,只在操作层面穷于应变,最终也会落入“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的境地。
因此,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家庭教育需要确立一个高远的追求,那就拿出追求真理的热诚来对待,先解决的是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要明白教育孩子没有通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自古皆然。方法虽不同,但是原则却是相通的:增强孩子自信,维护孩子自尊,鼓励孩子突破,引导孩子健全自我等。特别是规律也是相通的:情感认识规律、孩子成长规律、心理发展规律、自我意识规律、孩子行为方式规律、智育发展规律等等。
所以有智慧的父母当在孩子一个个行为情绪下去探寻背后的原因和潜在的规律,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下面我谈一些自己学习家庭教育后,自己总结的一些小规律,这是我不成熟的心得,敬请师友们指正交流:
一、把孩子当成一个成长的生命去尊重和唤醒,当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去养育。
父母陪伴孩子的这段时光,最有效的教育不是说教和命令,而是用自己的生命状态来唤醒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理解。如果父母能对自己的生命状态保持清醒,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清晰的规划,那么同行的孩子会感到踏实和安全,生命状态变得清晰。而现实是有不少家长自己的人生都没有规划没有热情却要求孩子的生命要精彩,自己看电视聊大天不学无术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成功。这种自相矛盾的教育必将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抵触和内心的抗拒。如果父母的生命状态是乐观积极的、是求真务实的,那么这种身教的力量将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润进孩子的生命力去。以自己的生命热忱唤醒孩子对成长的理解,自古都谈熏陶渐染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来自家庭的氛围、家长的素养,更来自家长自己生命状态的呈现。所以家庭教育首先是让家长的人生态度变得积极向上,家长的生命精彩了,才能对孩子起到正能量场的影响效应。对孩子不是权威的苛责,专制的命令和规划
。而是用你自己对生命的全部热忱点燃孩子对生命美好的期待,这才是智慧的根本,所谓的不言之教,不教之教。
还有,如果尊重孩子的完整生命,家长就该懂得一个完整生命的成长不仅包括智力,还包括情感、道德、人格、心理、健康等诸多同样重要的成长。那么在培养孩子时就不会孤注一掷盯住智力培养一点这而走到死胡同去。多少育人悲剧都是因为这一原因而造成的啊。只要成绩好,别的都不重要。只要成绩好,妈妈什么都答应你。这样错误的言论你肯定耳熟能详。但谁都不愿培养出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我常常说一个孝顺父母善解人意的孩子胜过一个高智商自私自利的孩子,因为在长远的人生道路上他们输了个性品格的完善。
从教十多年我始终记得我的大学老师第一堂课给我讲的故事。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我也常常以此故事来警醒自己。对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要更多教会他们做人的基准---人性向善的力量,感受别人情绪的能力接纳他人的胸襟,对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更多一些精神的鼓励,发展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不要因智力超前而情感、个性、人格、道德养成落后成长为不健全的“畸形儿”。所有不和谐的成长都是教育潜在的危机,如一颗定时炸弹,总会因某个契机而显现,比如我们上次讨论过的最强大脑,中国和意大利孩子的较量,我们看到了最强大脑有一个输不起的脆弱情感,也看到了意大利少年懂得同情别人,接纳别人的情怀。这是多么鲜明的例子啊。
如果家长都懂得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逼着他立即开放。要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二.做一个懂得情感智慧的父母。
亲子沟通有很大一部分建立于情感,也会因父母的处理不当而让孩子关闭了对父母信任的情感之门。因此家长要学会情感智慧,做一个高情商的父母。我女儿小时候,养了两只小鸡,没过多久死了。奶奶把小鸡扔到垃圾桶里去。孩子哭的特别伤心,奶奶说:“小鸡死了,再买一只就好了!哭什么?”殊不知,在孩子情感世界里,这只小鸡可能胜过一个人,胜过大人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她亲自喂养过,一起嬉戏过,倾注过孩子最真爱心的小鸡,在她小小的世界里第一次体会失去的难过,她不明白什么叫死,她急切的呼唤她的心爱的东西。爸爸说“乖,别哭了,爸爸给你买个你最喜欢的大猫熊,好吗?”可是女儿说什么也不要,就要小鸡。
小孩子的执着有时候让大人费解,如果我们站在孩子心理天空看,这件事确实是意义重大的,是她人生童年经历中重大事件,大人对此可以举重若轻,不值一提。但孩子不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只能用消极的哭来表达对此的不满。家长如果简单的站在成人理性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屑嘲笑甚至呵斥孩子在无理取闹。其实可能会因此失去了那个最好的、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情感智慧的机会。孩子在家长的严厉无情中就学会漠视情绪、压抑情绪。但是,那些心细,情感智慧高的情感教导型父母,就是那种能够当孩子情感教练的父母,会帮助孩子用情感词汇来标明心里的感受,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就会告诉孩子说:“小鸡死了,你好伤心,是不是?”“伤心”是一个情感字眼。“你是不是觉得孤单寂寞?”“孤单寂寞”又是一个情感词汇。“是不是觉得好像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这是用语言的图像来帮孩子梳理情绪。再加上肢体语言,抱住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好伤心难过!妈妈以前失去我最爱的东西时,也有这样的感受。”一面帮助孩子疏解情绪,一面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让孩子知道,你的悲伤情绪是自然正常的,情绪是可以被了解接纳、被疏导、被转移的。
如果反复经过类似的学习,这孩子将来碰到痛苦与挫折时,就懂得自我抚慰、梳理情绪。长大以后,也因了解自我和别人内在的情感世界,比较容易与人建立好的关系。反之,当一个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哭着回家时,如果爸爸说,“全校那么多人,他为什么只欺负你一个,一定是你先惹他!”孩子的情绪得不到疏解,反而伤上加伤。这样的孩子将来如果碰到挫折时,情绪很快就被引爆,容易伤人伤己,损害人际关系。
这是我在学习情感智慧时收获最大的一点,那就是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要先接纳,再帮她梳理、继而才能疏导。不要轻易去否定、压抑别人的情绪,因为情绪反应本身并没有对错。情绪是可以被疏导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得这个重要的观念:“行为可以有好坏之分,思想也可以有是非之别,但每一个人的感觉反应本身,并没有对错。用是非或道德论断去否定别人的感觉,会造成心理距离,损坏最值得珍惜的亲密感。”
正因为这种智慧,我们在和孩子相处时,更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心理和情绪。有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适当的示弱,也是欣赏孩子成长的妙法。特别是双方父母事业成功的家长,总爱站在全知全能的角度俯视孩子,批评孩子,要求孩子,不是溺爱就是权威武断,让孩子活在自己的高大阴影里,致使孩子不自信甚至叛逆。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够向孩子真实地呈现所谓“脆弱”的部分,比如你的无奈、你的悲伤、你的痛苦……而不是把这类感觉都化作“愤怒”去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将会增长,孩子会用自己的成熟成长来回馈你的“弱”。让孩子在完美父母身上找到弱点,就是给他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父母何乐不为呢!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但如果你的孩子已足够承担一切风雨,你是不是会更欣慰呢。
以上是我的两点体会,其实追寻智慧的道路本身就是没有终点的路,但一路追寻,一路欣然,我在成长,孩子也在成长,还有比这更欣慰的吗?智慧就在其中。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