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篇后小思】教育不听话的孩子不用总讲道理

10年前 [03-29 08:09 周六]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护下长大,个个都聪明、胆大、淘气、顽皮、可爱。虽然我们常说淘气和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这种淘气和顽皮已经发展到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事情,这就成了不听话,这种习惯若不加以改正,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报怨:“我那孩子不听话,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做,他根本不听大人讲,真让人头疼。”我们还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吵,打人、撕书、破坏玩具都有他的份,你和他讲道理,转个身他就忘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呢?我想谈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认为应该从孩子的家长入手。在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为先”。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学校。”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通常是无济于事的,而这样的行为正是我们训诫孩子正在做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言行就成了一种反面教材,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和孩子一起做深呼吸

 

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的情绪往往很不稳定,这时我们先别急于训斥,可以对孩子说:“来,让我们一起安静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将气吐出来,并示意孩子也这么做。大家都平定一下情绪。这种动作孩子很容易学会,等大人与孩子的情绪都平和了,解决问题才会有效。

  

我们要记住:发火时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方法的。

  

二、问题环境的转变

 

有时行为上的问题是不需要大声叫嚷或争吵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把问题的环境转变一下。比如:不让孩子玩剪刀,我们可以把剪刀收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而不用大声、反复地讲:“不准玩剪刀。”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越不让玩,越好奇,就越想去试一试,而我们反复地讲:“不准玩”,反而成了一种强化性提醒,更加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其实我们只要把问题的环境转变一下就可以了。

 

三、孩子也学会有责任感

 

责任感对于成人来说是应该具备的,而对于孩子来说,是应该培养的,它能使孩子进步,能使孩子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孩子把玩具、图书到处乱丢,不会收放到原处,这时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应该对孩子说:“你应该把玩具收好,这是你的责任,因为是你在玩玩具,我相信你可以做好这件事,就像老师收书一样快。”很多孩子乐意看到自己的进步,当听到自己与大人相比较的评论时,他们会觉得很自豪。

 

四、交换角色进行体验

 

在孩子的交往中,争吵与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孩子的心情、态度都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可以让他们相互交换一下角色,互相体验下,这样做可以教导孩子哪些事要这样做,哪些事不能这样做。比如:两个孩子在绘画时发生冲突,一个孩子没带油画棒,向另一个孩子借,而这个孩子又不愿意借,因此发生了冲突,借油画棒的孩子出手打了不借油画棒的孩子,这时,我们让两个孩子交换角色,让他们再进入到借油画棒的情景中,结果两个孩子的冲突解决了,相互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不需要我们讲什么道理,两个孩子就相互谅解了对方。

 

五、让孩子明确你给他的指示

 

孩子常因为不明确成人给他的指示而做出不当的行为,因此,在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听话时,就必须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该怎么做。比如:有时在活动中孩子随便发言,我们并不介意,而有的时候,这却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随便发言,什么时候不可以。我们可以出示两张不同的牌子:一张是红色画有手形的,一张是绿色画有口形的,并明确地告诉孩子:当活动区挂有红色牌子时不能随便发言,挂有绿色牌子时可以随便发言,这样的标志,小班的孩子都能明白,最主要的是必须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该怎样做。

 

六、适度的惩戒

 

顽皮和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的专利,但如果孩子一味任性而为,那将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此,当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不能总是温和地讲道理,特别是在处理攻击性行为和危险性行为时,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懂得这些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能再做的。比如:在手工活动时,有的孩子用剪刀去戳其他孩子的脖子,他虽然是无心要伤害谁,可是这样做也说明了他不明白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因此,我们这时除了给他讲道理外,还必须让他受一点惩戒,我们可以让他抬着小椅子一个人到活动室边坐一会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他的确做了一件与平时撕书、丢玩具不同性质的错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是不能再做的事情。孩子独自一人时会感到很难受,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这种事情的严重性后果,从而帮助他树立是非观念,我们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七、直接向孩子表明你的态度

 

我在一本怎样制止孩子犯错误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精神健康专家有时直接用行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看到自己的儿子伸手到别人盘子里取食物,可以将孩子的手轻轻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盘子里,并说:“这样好,我喜欢你把手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当我们教育孩子要听话时,不能只是讲道理,我们还应该加以引导和制止,当然应该是友善、温和的制止,而不是粗暴的干涉。比如:我们看到孩子把玩具丢在地上,准备离开时,我们可以用温和且肯定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可以把小熊送回家吗?我会很高兴的!”这样一句话可以省去你许多句的道理。

 

八、以身作则,与孩子平等相交

 

孩子学习的一大特点是模仿,而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极力防止自己的坏习性及于学生”(奥尔科特)。这一说法,我相信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教育孩子要面对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时,我们自己应该以身作则,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与孩子平等相交,自己做错了要主动向孩子说声“对不起,是我错了”。那么当孩子面对错误时才会道歉,才会承认。

 

总之,要让孩子听话,我们只是发火、只是反复讲道理是不够的,让我们都来进行一下深呼吸吧,只有在平静的心态下才能想出教育的良方。让我们都来倡导爱心教育吧!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话来结尾:“好心情加好方法就是爱的教育!”

 

转自:http://www.g12e.com/new/201012/ga83374252241712101024056.shtml

 

【篇后小思】

我很喜欢读这样的平和而睿智的文章。前几天,我重新打开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视频,这套课程是我曾经比较喜欢的,当时也听了两三遍,总感觉人家讲得挺好,挺在理,而且还是年轻有为之士。这次我是抱着相同的心情想再听听的,可是,听了不一会儿,我就听不下去了,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为什么呢?我进行了短暂地的思考,是人家课讲得不好吗?这课是几年前的,当时我听着挺好的,现在又过了这么几年,不能再用现在眼光去评价这讲座,人都是在成长的。只是我想说的是,为了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孩子负责,这种坚持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这篇文章,我之所以收录它,可能有这样几点原因。

 

1.讲道理,比较其他的批评、指责、否定、打击等教育手段,要更加的合理一些。很多家长意识到对孩子不能太粗暴,要多给孩子讲道理,于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讲道理给孩子。可是很多孩子转个身就忘,家长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还在做。家长困惑了,怎么这么讲道理,孩子还这么淘气、顽皮?这能怪孩子吗?我讲讲我小时的故事。我记得我两三岁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我妈妈就说我,类似于给我讲道理:“你不能巴虾(说谎话的意思),这么大了怎么能巴虾呢!?”我听了就像是天书一样,若有所思地嘴里嘀咕着:“巴虾呀,巴虾。”这件事成了妈妈以后的笑谈,我记忆也深刻。这是为什么?原因是我妈妈跟我说的,我一点都不懂。她说我“巴虾”,什么是“巴虾”?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家长给孩子讲道理,尤其是幼小的孩子讲太多的道理,孩子根本就听不懂。因为他们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7岁以前的孩子,家长不适合讲太多太深奥的道理。

 

2.讲道理之前,先解决彼此的情绪问题。其实,学前的孩子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课——情商训练,这项功课是在解决问题之前,可能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什么呢?一是,学前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是非常自然的,来易来,去易去,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他们的情绪特点。可是,如果我们家长在面对孩子这些情绪问题,比较忽视,或比较粗暴的话,这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并使它们固着下来,潜藏在他们记忆最深处,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二是,情绪之下,家长解决不好问题,孩子也听不进家长的话。所以,对学前的孩子,家长要关注、理解、尊重他们的情绪状态,并要给予适时地引导。做深呼吸是平定情绪的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为三步走:一是命名孩子的情绪,比如,“没有吃到巧克力,宝宝一定很生气。”“妈妈没有陪宝宝玩,宝宝一定很难过。”二是表示接纳和理解,“妈妈了解你这种感受,你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陪着你。”三是,表示对孩子的爱。

 

3.对孩子具有危险的事物,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对于幼小的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只要他们对某个东西感兴趣了,就会不厌其烦地去摆弄,头脑里根本没有什么危险概念。家长的“不许动”“不许摸”,他们可能根本就不明白,相反,家长反复限制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所以,家长担心孩子糖吃得太多、小食品吃得太多、玩剪刀危险、摸电插座危险……不必反反复复强调不要怎么怎么样,也不必一遍遍大声训斥,只要把这些东西管理好,孩子看不到了,自然就不会好奇。而我们也鼓励家长能给孩子放宽环境,孩子想拿剪刀虽然危险,但剪刀的练习对孩子的手的活动能力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只要家长看护好,尽量满足孩子拿剪刀剪纸之类的活动。

 

4.不用总讲道理,指导孩子具体怎么做就行了。家长看到孩子随地乱扔东西,搞破坏,马上就会训斥孩子,教训孩子,给孩子讲道理,以为这是对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道理讲得太多,孩子可能能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未必能清楚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比如:孩子把玩具、图书到处乱丢,不会收放到原处,这时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应该对孩子说:“你应该把玩具收好,这是你的责任,因为是你在玩玩具,我相信你可以做好这件事,就像妈妈收书一样快。”妈妈的示范会让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再比如:看到自己的儿子伸手到别人盘子里取食物,可以将孩子的手轻轻地拉回到他自己的盘子里,并说:“这样好,我喜欢你把手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周玉萍)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