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妈妈亲述:如何与青春期的儿子“交火”(转)

10年前 [03-30 20:25 周日]
本文选自《韩博士的中美教育博客》

  

瑞在群里有个自己的小栏目——“历史上的今天”。这个小栏目每天大约要花他半个小时的时间。本来我和瑞爸爸不支持他继续这个栏目,原因是他的历史知识已经相当丰富,现阶段历史方面的学习应该主要集中在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它们对世界和人类历史的影响。再说,我们希望他更多的时间花在写作上,而不是编辑上。在家学习,瑞的时间比上学的同学时间灵活,但是他的时间一点点都不多,总是让我们感觉不够用。于是我和瑞爸爸希望他考虑终止这个栏目。

 

当我们提出这个建议时,被瑞强烈地拒绝了。他的理由主要是要为栏目的读者负责,这件事不能半途而废。比如他的钢琴老师就是一个忠实的读者,每天早晨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读这个栏目,已经形成了习惯。第二个理由,瑞说这是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我和瑞爸爸听了,最终决定同意他继续这个栏目。我们的理由是,有些事尽管在我们的眼里可能是要费些时间,但如果是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又是正经事,我们就留给他一些空间和自由。在一件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中,很可能他会学到我们当初意想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要给他一些自己的空间。当然这个自由空间是有限度的,每天大约半小时算是达到限度了。看似这是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在教育中非常重要,执行起来也有些难度。既然要接着花时间,我决定也要来关注一下这个栏目。这一关注,我发现了问题:每一天,网上列出的历史事件有几十个;但是在重要性方面,什么性质的都有,而瑞需要在这几十个事件中筛选出最重要的几个列出来,这件事对他来说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时候,他不能成功地筛选出相对来说最重要的。所以,我告诉他,但凡这方面有困难的时候,他可以寻求我的帮助。你看,这就应了我上面说的,其实这件事里他还是可以学到东西的,虽然我们不一定能事先预见到具体学习到什么。

  

瑞今年十三岁。这半年来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层面有了一个突变,就像猛地跃上了一个台阶。他还没有“正式”进入青春期,但是和他沟通的时候,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对自己和别人的意见都更加敏感,也有一种更想坚持己见的倾向。

  

比如今天早上,我和他就“历史上的今天”沟通的时候,就发生了这么一个小插曲。

  

和往常的早晨一样,他又在寻找“明天”相对来说重要的历史事件,编辑明天一早就要发出的内容。今天好像有点难度,于是我就参与了进去。过了一下网上长长的单子,有很多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事件。要挑出两个相对重要的,还真有些难以取舍。最后我建议他考虑马丁路德金的生日。瑞没有同意,他的理由是:第一,这是个生日,不是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的日子;第二,他应该选择对中国读者可能更熟悉的人物。我认为他的第一个理由有些道理,但是第二个理由,我没有同意。我的观点是,筛选不应该以读者是否熟悉为标准,事实上读者不熟悉的东西,才是他们更需要学习的东西。瑞没有马上接受,两轮沟通过后,双方的情绪明显都开始要有些激动了,瑞耸耸肩,嘟囔了句“Whatever”(意思是随便你)。这是孩子们在不屑于争辩时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其实成人任性的时候也会,任性的时候我们都是孩子哈),意思是我同意了,但是并不认可,所以同意是无奈的。但是我不想争了,随你便吧。

  

这个态度可是不能放过。青春期的孩子难“搞掂”,特别是男孩子,火气更足些。但是在教育上我一向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家长[微博]必须迎着困难上,不可以退缩。不管孩子是一岁还是十岁,如果你现在就“搞不掂他”,那么你只会越来越“搞不掂他”……一次次搞不掂,家长的尊严和话语权就一步步丧失,最后我们就只能眼看着他自己在人世间沉浮,该引导该帮忙的地方我们却是无能为力。这是失败的父母,因为我们虽然生了孩子,却没有能力尽培育孩子的责任。

  

所以,搞不掂,必须学着搞掂!没有第二条路。  

 

我告诉瑞,我是来给他提建议的,是来帮助他的。我的建议他可以不采纳,但是他必须就着我的建议说,给原因给理由,寻求双方的共识。他不该碍于父母的尊严,无奈地让步,更不应该给帮助他的人一个消极的态度。还有,在与给建议的人发生意见冲突的时候,如果感觉双方已经有些“交火”,讨论进行不下去,出于理智想要暂时终止讨论,一定要表示自己觉得对方说的可能有道理,虽然自己一时还不能完全消化,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这样可以平复双方的情绪,特别是帮助你的一方的情绪。尽量不要把对方逼到要反复捍卫自己观点的地步,或者让他觉得他在talkingto the wall(对牛弹琴)。对方是来帮助你的,因为意见不同而“交火”了,大家都会有情绪。但是对方是非常委屈的,因为人家并没有义务来帮你!当你能够平静而理智地暂时结束话题,你也为双方未来的沟通买了时间。将来大家在情绪平静的情况下,还可以重拾话题。别人可以接着帮助你,多好!

  

这样的学习,都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只学习知识的课堂里学不到的,但是对孩子的成长却是如此的重要!将来走向社会,孩子每一天都要面对和别人的沟通,不是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