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父母的错误认知导致孩子心理问题
一、案例:
明明的爸爸妈妈认为,只有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于是从明明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对明明的学习成绩要求很严,而且不停地灌输“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出生在一个中等城市、性格内向的明明,把劲都使在学习上,不爱交朋友,一心只读圣贤书。果然小学、初中考试成绩一直第一,上了高中,偶尔考第二,非得使九牛二虎之力把第一名争回来不可。但高考时,因为太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个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病逝,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很紧张,上了这一普通大学。大学就读期间,与同学交往很少,业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学习上。毕业时,去了几家大企业、大公司、均未被录用。每天晚上在想:为什么找不着工作?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语犹在耳边响起:“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着工作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真后悔,后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心情烦躁 、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但认为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网聊天,心情稍微好一点。
见到这位临近毕业的大四男生(22岁)时,他眉头紧锁,来回搓手。说自己每年体检正常。
对他进行了心理测验,结果是,SDS:40 SAS:60 EPQ :40 N : 65 E:30 P :40 L: 30
二、主要症状:心情烦躁 、焦虑、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体检正常,说明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 该求助者主客观一致,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跟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问题又是局限在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该求助者的心理特点是:有现实刺激引发,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但是,引发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烈,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如下:
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疾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别原则,该求助者客观与主观一致,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相符合,没有变形的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在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近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对于22岁的男生来说,工作问题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问题。
2.社会因素:
A .存在社会负性事件:找工作失败,没有被大企业、大公司录用。
B.家庭教育问题:(病根)父母对他的学业要求高,对他的教育也不准确,不客观,比如说,固执地认为,上名牌大学是找上好工作唯一的充分必要条件。
C.该求助者缺乏社会系统的帮助。
3.心理问题:
A.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不是名牌大学,就找不上好工作”,认为在大公司工作,才算是找上了好工作。
B.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有被录用,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
C.被焦虑问题所困,不能自己解决。
D.人际关系方面,从小就缺失,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
E.人格特征: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明明心理问题的演变过程:
明明爸爸妈妈的错误认知——只要求明明学习成绩———明明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要第一,用心很重————明明没有兴趣与精力跟同学交流,将自己封闭起来,只争第一。 争到最后,心力憔悴————高考失利,只考得一个普通大学______成长过程社会化程度一直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社会适应性严重缺失,认知出现问题,沟通能力欠缺,最后找不上合适的工作————继续用错误的认知来解释问题——导致明明束手无策————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不再改变错误认识,一般心理问题有可能发展成为严重心理问题,乃至精神疾病,想想是多么的可怕!)
上名校、进大公司本身一点问题也没有,多少人都有这样的梦想,但是,不是人人能实现,关键要看孩子的天赋如何,更不能以牺牲孩子社会化成长的需要为代价,以牺牲童趣为代价!明明就是这种理念的牺牲品,尤其孩子还小的父母们,不要以为,你是为孩子好,你如果认知上有错误,你越使力,孩子越苦,不仅是现在,更可怕的是将来!所以说,一定要善于平衡孩子学业成长与社会化成长之间的关系,只有这两种关系的协调,才与孩子的未来!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