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家长沙龙分享

11年前 [04-15 08:35 周二]
 

郑州 家长沙龙分享

小朱朱的快与慢

——对在学校和家里表现不一致孩子的个案指导

我是2013年七月份在濮阳参加的中华家庭教育网高级讲师培训班,八月初开始学习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参加这个培训也非常的偶然,因为孩子上小学了,无形中就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他的成绩,也是浏览网页时无意中看到了中华家庭教育网的专业化课程,就留言咨询,后来老师也回复了,也算是缘分吧,走进了中华家庭教育的大家庭。

我家小孩儿今年五月份就8岁了,上小学二年级。前一段,岳老师安排我做一次家长沙龙的分享,我和聂老师沟通时,给她看了我的个案材料,主要是我和小孩儿的一些变化吧,因为学习家庭教育内容也快一年啦,总体来讲还是向着好的方面进展的,当然也有反复啊。我分享的题目是:小朱朱的快与慢——对在学校和家里表现不一致的孩子的个案指导。小朱朱也就是我的儿子朱洞阁。

我家孩子的优点有:

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品德优良,这连续两年都是三好学生,四好少年,少先队中队长。他做事情认真,行动也快,是班主任的小帮手,收发检查作业,举队旗管路队等等。

他的缺点也不少:

1、班主任说他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老师提问时都会就是不主动举手回答;

2、虽与同学相处较好,有好“哥儿们”,但有争强好胜,想赢怕输的思想;

3、在家里表现不是很好,自理能力差,做事儿慢慢腾腾,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摆放碗筷,扫地、洗袜子)但不坚持去做;

4、他特别爱较真儿,和家长顶嘴,喜欢哭闹,乱发脾气;

5、特别贪玩儿,看动画片打游戏玩拼装玩具,但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

在这里我也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情况:

按书上所列:我们属于主干家庭,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孩子。

1、祖辈的教育表现

朱朱奶奶和姥姥都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在家里是倍受宠爱,他

想要干什么老人总会满足他,做错了事,奶奶常常是一句“孩子还小着呢,他哪懂那么多,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啦”的话庇护过去,还常常代替孩子做事儿,穿衣叠被,端水喂饭,背书包拿玩具……因和姥姥家居住的较近,孩子每周都会到姥姥家里去,姥姥姥爷更是娇惯,无法无天。当妈妈管教孩子时,姥姥就出来护短:“别怕宝贝儿,妈妈再吵你给我说,我来教训她,只有我才敢打你妈妈呢。”在孩子心里,奶奶和姥姥是最亲的人,是他的保护伞。

2、爸爸的教育表现

朱朱爸爸是单位的一名中层领导,平时上班路途较远,工作特别

繁忙,平日不参与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相对较少,但与孩子关系非常好,疼爱孩子,从没有责骂过孩子,只有孩子在犯很大错误时才会给予批评,爸爸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慈祥、可亲的爸爸,他愿意和爸爸说悄悄话,喜欢和爸爸一起玩儿。

3、妈妈的教育表现

朱朱妈妈曾是企业的一名技术管理人员,做事严谨,原则性很强,平时上班较远,从小就缺乏对孩子的陪伴。而在家里时,妈妈对孩子生活、学习上的要求又特别高,非常严厉,属于专制型妈妈。管教孩子没有正确的方法,一味地督促监管,以至于孩子看到妈妈就会感到害怕,常对姥姥告状“妈妈总逼着我做事儿。”妈妈说一孩子绝对不能说二,同龄孩子的妈妈们都非常羡慕,都说孩子学习好,理解能力强,学什么都掌握的快,聪明又可爱,妈妈也常引以为豪。

我家孩子出现这些原因的分析:

孩子从小就有老人照顾着,家庭教育的方式不一致,使得孩子出现了诸多问题:

1、奶奶庇护,事事包办,小朱朱在家什么都不用干,认为别人都是理所当然地为他服务,自我意识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2、姥姥宠爱,事事迁就,孩子觉得这就是依靠,爱较真儿,和家长顶嘴,哭闹耍脾气;

3、爸爸爱孩子,处处维护,因陪伴较少,心里觉得亏欠,就对孩子有求必应,有时还会在孩子面前说妻子管教太严,使得孩子任性贪玩儿;

4、妈妈严厉,时时管制,孩子一旦犯错,就不断指责、埋怨,纠错,唠叨,很少鼓励、赞美、肯定孩子。

孩子问题诊断:

1、小朱朱表面上看起来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开朗热情,实际上他内心深处缺少被认同,被关怀,缺少家庭的合力带给他的温暖,缺少正确的爱、恰当的爱。

2、由于长期缺乏感情的正确沟通,孩子的心理状况出现了异常,同时孩子又过于争强好胜,在学校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处处都想领先,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他只有在家里呈现出真实的自己,表现自己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情绪,任性哭闹,磨蹭贪玩儿等等。

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改进:

1、生活自理方面

以前的做法:一大早,奶奶就催:“宝娃儿,快起床啦!宝娃儿,快去洗脸!宝娃儿,快来吃饭!要迟到了,快背上书包(甚至帮着拿书包,带水杯)。小朱朱毫无反应,睁着眼在床上翻来翻去就不起来,刷牙洗脸慢慢腾腾,一看快到点儿了,饭也顾不上吃,哭闹着下楼,狂奔着去学校……

现在的做法:与老人约定早上去晨练或买菜,不用叫醒孩子;定好闹钟,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一天的生活计划表,包括起床,整理床铺,洗漱,吃早饭,上学,完成一项打上对勾,坚持做好一周满足一个心愿。

刚开始,孩子很不情愿,也会赖床,无理取闹,后来家庭成员思想一致,到时间了也会提醒他做某事,经过几次反复,看大家都不动摇,他也慢慢习惯了,早上按部就班做事情,即使慢了些,没做到位大家还是表扬他:“瞧,小朱朱,今天比昨天提前了两分钟呢,多好啊。”“看小朱朱叠的被子,长长的豆腐条,好好玩儿,明天就变成方方的啦对不对。”正面的鼓励,放手让孩子做事情,他也有了责任心,有了劳动的热情,渐渐地由以往慢腾腾变得有序进行,起床、洗漱、吃早饭、上学都有明显好转。当然,这中间也经历了反复、坚持,再反复,再坚持的一个过程。

2、孩子脾气倔强方面

小朱朱特别爱较真儿,和家长顶嘴,乱发脾气,举个例子:吃过晚饭,奶奶和孩子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或是孩子打游戏入迷时。

以前的做法:妈妈做完家务,上去啪地一声把电视关了,手机没收,声音高八度:“你怎么回事儿,还看还玩儿,多长时间啦,眼都看近视了,没个头儿啦不是。去,读书!去,练字!去,弹会儿琴!”

奶奶在旁边护着说:“刚开开,没看多大会儿呢,哎呀真是的,小孩子嘛。”

小朱朱在旁边撒泼:“我就看啦,你凭啥管我!你都没看过,你还开电脑呢!”

“我那是看新闻,在电脑上学习,你呢,就知道玩玩玩!”

“我那是看动画片,我没玩儿,爸爸说了打游戏聪明。”

“你还有理了不是,该做的事情一样都没做呢!”

“我作业都完成啦,那些都是你安排的,我偏不做!”

“还犟嘴呢,看我不打你!”……

说着说着都急了,于是一家人乱作一团,妈妈的吵声、孩子的哭闹、奶奶的拉扯……原本美好温馨的夜晚常常是这样不欢而散!

现在的做法:晚饭后,一家人约定看完新闻联播、听天气预报后。奶奶去学做广场操,妈妈陪孩子下楼做会儿运动。回到家,妈妈打开电脑,学习视频课程或是听呱呱讲座,爸爸和孩子玩儿象棋或是一起看漫画,玩拼装玩具。即使特殊天气下,孩子看电视时间长啦,妈妈先控制情绪,允许孩子把正看着的一集动画片看完再关电视。如还会发生冲突,奶奶不参与拉扯孩子中,小朱朱发脾气哭闹时,大家都统一不理会他,冷处理,待情绪平和后再进行疏导教育。

指导效果:近三个多月来,家里因为孩子的问题引发的争论明显减少了,吵架的时间缩短了,问题不隔夜,当天都能平复情绪。首先是妈妈的教育方式改变了,家庭成员意见逐步地统一,孩子的急躁和撒泼行为缓和了许多。

3、积极主动性方面

以前的做法: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妈妈不挺地唠叨着:“老师说你上课不积极发言,你到底会不会啊,有没有认真听讲,脑子天天想啥呢,不许开小差啊,会了就赶紧举手。”

孩子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多了还会来一句:“妈,你烦不烦,我都说了举手了老师没看见,我都会着呢。”

现在的做法:和孩子一起边走边聊:“昨天你读书真好听,预习得很认真吧,有没有不明白的今天听听老师怎么讲,妈妈也很想知道呢。”

“当然啦,我都圈起来了,我今天还得问王老师呢。”

“你这样做很好,听王老师说,你昨天举了好几次手回答呢,都答对了,真用心。”

“那是,我都会着呢。”

指导效果:据学校班主任反馈,孩子新的学期思维很活跃,朗读课文比较好,还有意地让他带领同学一起读书,还在继续进步中。

4、孩子交往方面

小朱朱与同学相处还算是比较好的,用孩子的话来说有好“哥们儿”一起玩儿,但孩子比较要强,有些敏感,也有想赢怕输的思想,这方面表现不是特别严重,现在主要是以引导为主,从亲子关系开始,尊重孩子的交往,也理解孩子的思想,鼓励他一起游戏不必太较真儿,比赛输赢也是常有的,化解他的情绪,让他赢得起也能够输得起。平时会在家里和他一起玩儿扑克牌,互不相让,逐步让他淡化输和赢的思想,重在享受游戏过程中的乐趣。

我的一些感悟:

身边也有很多家长苦恼着,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而不听父母的话,孩子怎么会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里另一个样儿呢?分析原因,关键就在于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烦恼并快乐着!教育孩子也需要有智慧,“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所以,父母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育人素养,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在这个案例中,小朱朱的快与慢引发的是一系列的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必须高度一致,长辈要放手让孩子自我锻炼,父母要适度地爱孩子,特别是妈妈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最大限度地宽容孩子,纠正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正面引导鼓励,让孩子体验成功,扩大交往,同时还要与学校教育形成互动,与班主任或是任课老师及时沟通、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改变孩子在家在校不一致的行为表现,进一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现在还有一些困惑:

我觉得在日常中会反复,比如发脾气,我总是控制的不好,过后又后悔,反复无常,孩子也有这种情况,反正是好的时候一个样,不好的时候又一个样,不能持续改进。

再有就是学完后,也迷茫了一阵儿,不知道下一步做些什么,因为我现在是空闲在家,也没有开展工作,具体说也不知道怎么来做。前一段和几个要好的家长在一起商量,带几个孩子一起读书,现在每周都读个两三次,孩子们也有兴趣,只是在我家里读,我无形中对我自己的孩子要求严格,也让他参加周五呱呱房间里的诵读活动。对于以后还很迷茫。

还有就是传播方面做得不太好,和家长们也聊的很多,但效果不明显,成人改变起来似乎更难些吧,大家愿意让我来教育孩子,愿意和我一起聊天,一起玩儿,很少愿意去学习的,他们经常说:你学就行了,我们把孩儿交给你一百个放心。

我现在最主要做的就是坚持把读书活动做下去,希望会有收获吧,因为我带的四个孩子都是二年级的,三年级会有写作课,也是这一个时期让他们在阅读量上有些积累吧。

今天就谈这么多吧,不足之处还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