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转)

10年前 [04-22 18:55 周二]

心理引言:不是问题抓住了家庭,而是家庭抓住了问题。我们对他人的感受,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射。一样的,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言语有一种能量,你说孩子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更重要的,你觉得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正好是你内心中认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他就会真的成为你说的那样。   ——心灵咖啡网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不是问题抓住了家庭,而是家庭抓住了问题。我们对他人的感受,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射。一样的,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实际上是在面对一面镜子。言语有一种能量,你说孩子是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更重要的,你觉得孩子是什么样子的,正好是你内心中认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他就会真的成为你说的那样。  

 

对错判断与神经症冲突 

 

1、神经症冲突就在于否定自我中的一部分,而又不得不接受自己的那一部分。二分法的价值判断造成了对自我构造中的一部分的否定,不喜欢自己的一部分,不接受自己。只有完全的接纳自己的全部才能避免神经症冲突。

 

2、孩子5岁时突然对外部世界发生很大的兴趣。家长要好奇的、欣赏的看着孩子他在干什么,不要忙着纠正他,阻止他、教育他。用文字去干扰他,而不是去评判他的对错。

 

3、孩子在5岁前,对语言的理解是比较难的,对孩子太多的价值观、对错的判断会让孩子感觉妈妈不喜欢他。

 

4、不要过早的把价值系统塞进孩子脑子里,对孩子对错的判断造成了孩子自我的分裂,他的眼睛就会比较暗淡无光。

 

5、尽量减少跟孩子交流中的非此即彼的交流模式。

 

左右脑与早教  

 

1、过早的发展左脑比不发展还遭。左脑细胞发展语言思维,历史较短,人的右脑细胞很古老,最早先发育。6岁前,孩子以发育右脑为主,7岁之后发育左脑,7-11岁左右脑共同发展。右脑发展的越好,左脑就会越好。对左脑刺激过强发育太快后劲不足。右脑其实与心脏联通,右脑主管感觉。

 

2、所有左脑的信息都要经过右脑的处理,所有过早开发左脑的人,在到了初中2年级的时候就会落马。

 

3、早期聪明的人以后只能成为匠人,很少能成为大师。大师在小的时候,看上去都比较笨。过早的对孩子进行人类音乐的刺激,会让他缺乏很多,让他多听大自然的声音,更有利于他的创作。

 

4、左脑的东西都是需要用语言描述的,右脑的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当我们过早的开发孩子的左脑时,孩子就习惯于用语言去描述他的所见所闻,但是他所能够描述的仅仅是他感受到了的极小的一部分,所以当他在用语言描述时,他就已经丧失了很多东西。

 

5、当孩子在涂鸦时,千万不要让他去学画画,因为当他要画出被别人认同的画时,他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

 

6、我们的教育是让他保留他的那份天份,而不是去发展他的什么潜能。你教他什么,他就会失去什么,因为他丧失了他原初的东西。

 

7、对于刚出生的小孩,应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保留孩子的敏感力。

 

8、在孩子没有学会分类之前,不要让他认字。过早的认字会让孩子丧失掉他的图形思维。文字思维是趋向于简单化,这是脑神经的运作机制:它能用两个神经完成的事情,就不会去用10个神经去完成,而图形思维则是需要大量神经参与工作的。一旦孩子过早的认识字,他就会仅仅发展文字思维而丧失图形思维。他就会习惯于用简化的、概括性的文字去描述世界,而这种描述是极不完整的,因为他只能用文字描述,而不能很好的画出来。

 

9、在孩子3岁前,要让孩子饱受刺激,去大自然中感受信息。教他说话,但不要教他认字。7岁时开始认字最好。

 

10、人在胚胎中的发育会重复所有生物的演化过程。心脏细胞最古老,最先发育,左脑是比较年轻的细胞,右脑细胞比左脑更古老。不要在右脑饱满之前开发左脑。当我们用语言去描述孩子的时候,就很有杀伤力,应多使用非语言的交流。

 

关于孩子的学习与养成教育

 

1、不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不舒服,要让他有快感,不要在孩子学习时批评他的坐姿,写字潦草,等他学完之后再说。

 

2、投射性认同:妈妈关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你关注他撒谎,而且只关注他撒谎的行为,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他撒谎的坚实的证据,那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liar。

 

3、陪孩子学习、读书,孩子用的不是自己的智商,而是用了你的智商。你唯一不能帮孩子的是帮他读书。

 

4、4年级以下的小学教师必须要长得漂亮,要温柔,这样孩子就较少出现青春期逆反。

 

5、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少的可怜,而且大多数将来都用不着,鼓励孩子多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

 

6、看书只取所需,不必全部都看,做到好读书不求甚解。

 

7、让孩子的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当智力在某一点上达到优秀时,智力是会拓展的。若孩子厌学,你可以让他专攻某一门他最喜欢的课,其他学科先放弃,当这门课达到优秀时,其他课就会自然也好起来。

 

8、11岁以前,小学阶段暗示的技巧:当孩子考的不好时,你可以表现出不高兴,但当孩子问你是不是因为他考的不好而不高兴时,你要说:不是因为你考的不好,我只是今天不知道为什么不舒服、不高兴。当孩子考的很好时,你可以表现出高兴,但不要告诉他你是因为他考的好而高兴。

 

9、当我们的孩子被老师骂了,我们应该抚慰孩子而不是成为老师的帮凶。撒切尔夫人,侍者洒汤在大臣身上,撒切尔夫人拥抱那个侍者说:“我们谁都会犯错。”

 

10、学校里的老师从来不想去理解孩子什么,只会想当然是什么。

 

11、代币疗法:只针对孩子某一个关键的问题进行奖励,而不是对所有的问题的改善都奖赏。 

 

12、夫妻双方应避免高度一致性的教育方式双方的教育方式应有一定的差异,高度的一致性会对孩子产生压抑。本人理解:大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父亲有父亲的特色,母亲也要有母亲的特色。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双方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尽管不同,都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两种方式都是孩子喜欢的,可以接纳的。双方只是方式的不同,但是不可以存在对立。不同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到世界的丰富多彩,而严重对立的教育方式却会让孩子分裂。

 

 

关于规则

 

1、一个不服从规则的孩子就是一个创造规则的孩子。

 

2、作为父亲一般不怎么评价孩子,不喜欢对孩子进行价值判断,而做母亲的则经常评判孩子,所以3~5岁之间最好由父亲来带孩子。

 

3、外在的规则越少,他自身自在生成的规则就越多。

 

4、只给孩子一条规则——尊重爸爸妈妈就足够了。

 

北京123中学,校规有200多条。北师大附中校规只有几条。

 

美国只有一条规则:你的行为不要影响他人。

 

与孩子沟通的八大要点

 

第一、无知 

 

孩子十岁前,妈妈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岁青春期来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孩子十五岁后如果还表现出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听我的,就极其糟糕。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妈用无知的方式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二、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兴趣是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如果在一个部门当领导,对大家保持兴趣、好奇,就会是受欢迎的领导,如果满脸都是价值判断、好恶,别人跟你在一起就会觉得不舒服。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结果是觉得是在为别人活着,为别人学习。让青春期的孩子品尝逆反情绪给他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好奇地、用欣赏的眼光分享他自我选择的价值观、美感、哲学概念与逻辑。当然,幼稚在所难免,但这些幼稚的思想打着孩子自己的标识,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尊重这些就是尊重孩子。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来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第三、积极假定。使用正面的解释系统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

 

第四、非语言交流

 

第五、重视感觉。当孩子做错了时,表达你难过、着急、紧张、担心的感情,而不要直接说孩子错了。

 

第六、坦诚

 

第七、改译孩子的行为。五岁的小孩偷拿幼儿园的书回家。改译他的行为:“老师是不允许把书拿回家看的(不是想占有,而是想继续阅读),你要把书还回去,明天在幼儿园里接着读。”母亲可以收起书,在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托付孩子把书带着,并微笑着让孩子在自己面前把书交还给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并说放学后妈妈要听孩子讲书中的故事,看他是否把这本书看完了。处理孩子的破坏行为或出错,只有两个原则。一是要孩子自己承担责任:让他把书交还老师。二是帮助孩子从错误中获益:仔细阅读这本拿来的书并回家给父母讲述。要实现这两个目的,有两种方法。一是避免说孩子错了,更不能说“偷”这个字眼。因为这样的词极容易引发孩子的焦虑,感觉妈妈不喜欢自己。要说“不怎么好”,或“这样不太好”,可以隐含一种委婉的责备。

 

当然,首先还要把他的行为导向一个良好的动机,而非一种糟糕的动机,使他好的意愿被强化。二是要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孩子觉得虽然自己干了件不太好的事,妈妈仍旧是爱自己的。

 

第八、Yes——Maybe——No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啊,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家长可以先说“yes(是的)”,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maybe(也许)”,尽量不说“no(不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实现要求,而是要看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

 

孩子应该经历的8件事情 

 

1、独处

 

2、受到挫败并学会自我安慰

 

3、友情与分享

 

4、养育小动物和植物,最好是狗,兔子也不错。

 

5、犯错并为之负责。负责但并不一定要坦诚,通过做正确的事,好的事情去补偿他的错事就足够了。

 

6、为父母做一件事

 

7、一项爱好(音乐、绘画、模型、运动等)

 

8、一项体育运动:如游泳等

 

孩子就像自然界里的树苗,大自然给他阳光、土壤和水分就好,它会自己成长。孩子的成长就应该像孩子本身那样去成长,沿着每个孩子自身的成长轨道,慢慢成长。大人只需要在路上给予鼓励和引导就好,不必刻意和强求,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成长!(文章来自:腾讯空间)

 

 

转自: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42103_1.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