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牛,就让我想起30多年前上山下乡的那阵子,春耕的季节到了,赶着水牛犁田,水牛那慢悠悠的样子,实在叫人生气,于是时不时地就举鞭子抽打水牛的屁股,刚开头还挺管事的,抽一下会快走几步,后来可能是被抽麻木了,尽管你一个劲儿地抽,它依旧慢悠悠地走,最后索性就停了下来。带着这种印象,现在总把一些做事、办事慢腾腾的人形容成“水牛”
在印象中斗牛是很火爆的,一触即发的,总是睁着火红的大眼,朝着挑逗物或对手猛冲、猛挑,跟你对着干。因此形象地就将很叛逆,逆反的孩子比喻成“斗牛”
在德慧泉早教中心给家长们的测试中,有一项我是特别在意的,那就是:一天至少命令孩子5次以上,如:你要。。。你不要。。。你必须。。。等等这一项。凡是在这一项上打钩的家长,我一定会问,孩子是很被动,做事慢腾腾或者经常跟家长对着干的吗。家长们的回答,八九不离十回答是:yes。
之后,我总会告诉家长们,如果继续使用这种方式,那你将培养出“水牛”,进而发展到培养出“斗牛”来。这是从水牛和斗牛的特性中得出的结论。
这样看来,“斗牛”“水牛”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由我们的家长培养成的。
我还常常形容命令、要求、指责、否定式的教育方法比喻是在孩子身上培育“癌细胞”。如果你持续不断地在孩子身上培育“癌细胞”,那么等着瞧,到时候,不仅家长会崩溃,孩子也将无可救药地变成“水牛”或“斗牛”。我想这是家长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既然不想看到这种结果,那么只有趁早将命令、要求、指责、否定式的教育方式戒除、消灭。取而代之的是用问问题的方法。就是不断深入地提问孩子。
命令、要求、否定式的教育方法,还会让孩子习惯性地被动接受,不习惯思考。而问问题的方法,恰恰开动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习惯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今天膝盖破了一大块,哭着回到家。如果我们用问问题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的话,该怎么进行呢?首先家长做的第一件事是利用“远山回响法”以达到与孩子之间产生共振共鸣的效果,这是建立起信赖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仅仅需要一句话便能达到效果。当看到孩子着哭回家时,家长便可以问孩子:“宝宝怎么了?”孩子会哭着说:“我跌倒了。”这时候,家长即可重复一遍:“哦,宝宝跌倒了。”这简单的回应,其实能产生很好的共鸣效果。可是往往会有一些家长会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乱跑,你看又摔倒了不是?”
“远山回响法”给予孩子回应后,紧接着用问问题的方法与孩子交流。“宝宝,在什么地方跌倒了?”“为什么今天会跌倒呢?”“你想想看,怎么做会防止跌倒呢?”“跌倒摔破了皮,流血了,你知道怎么紧急处理吗?”一连串的深入问问题,能开启孩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所谓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问问题的方法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家长何尝不多用呢?问问题的方法几乎可以应用到所有教育孩子的地方。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喜欢短期收效快,而同时会产生强大的长期副作用的命令、要求、指责、否定方法。这些家长,是否尝试一下能产生持续、长期正面效果的:问问题的方法呢?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