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转]理想:孩子成长成才的“能源”

10年前 [05-12 19:03 周一]
    理想:孩子成长成才的“能源”

 

 

如今处在高科技、数字化的时代,社会发展迅速,父母们对孩子理想的教育引导也应该与时俱进。当孩子的理想能够与社会的发展合拍时,理想就会成为孩子成长与成才的巨大“能源”,理想可使孩子明确生活学习的目标,鼓舞孩子努力学习,自觉完善自己,并坚持不懈积极行动。

在家庭教育的咨询中,经常有家长说孩子“不求上进,缺乏理想,学习没有动力”等等。但这样的说法往往是不够客观的,甚至对孩子的评价是极不公正的。每个孩子都有各种美丽的幻想,有他自己的独特的理想,关键是父母们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接纳孩子的理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有意或无意间扼杀了孩子的理想,自己却并未察觉,随后反而说孩子没有理想。

 

例如下列现象是笔者耳闻目睹的具体实例:

父亲从幼儿园接女儿娜娜回家,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时,娜娜指着高高的吊车说:“爸爸,我长大了要开大吊车,盖漂亮的大楼给你住!”这位父亲却说:“那是农民工干的,咱不干那个!”

五年级的小茂是个心灵手巧的男孩,他在心理咨询室里用纸折叠出十几种惟妙惟肖的小动物。而父母对心理专家说:“小茂太好动贪玩,家里的东西不知道让他拆坏了多少,学习成绩也一般,这孩子今后怎么办啊?”小茂委屈地说:“爸妈老批评我学习不好,我在班上是第12名,也不算差呀!说我没有理想,我不服气,我长大了要当发明家,做中国的爱迪生!”

奶奶送小弓上学,路上小弓看见天上的飞机,就说:“我长大了要开飞机,让奶奶坐我的飞机周游世界!”奶奶忙说:“宝贝儿,开飞机太危险了,你长大了当科学家,当大学教授多好!”

中学生小芦看到电视上关于国外以高科技手段处理垃圾的报道,就对父母说:“我以后一定学环保专业,咱们国家这方面太落后,这一行可真有意思!”父母竟说:“你懂什么啊,处理垃圾有什么出息?环保呀,国内且排不上号呢,你得学经济、金融专业,挣钱多才实惠!”

父母们对孩子理想的引导常常陷入各种误区,简单归纳一下,常见的“理想误导”主要有:

一是以舒适的生活、金钱、名利、地位、吃香的职业等同于理想;

 

二是有些父母以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代替孩子的理想;

 

三是将成人的过高期望、想当然的“理想主义”强加给孩子;

 

四是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理想挂钩,成绩稍差的孩子则会倍受打击,感到理想无望;

 

五是在创新精神、劳动观念、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方面对孩子教育引导较少。

 

 

上述的家教误区,则有可能将孩子误导,如果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并毫无实现可能,则就是“空想”,空想是有害的幻想,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会造成各种阻碍。

 

 

从心理科学上来分析,理想是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认知、想象、信念、智能等心理活动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也是心理上的“内化”过程。理想属于“幻想”的范畴,它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理想的品质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价值观念紧密相联系。

 

 

在儿童时期,孩子的理想一般是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例如,寄托在孩子所崇拜的偶像、英雄身上,或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活动中。成人往往感到孩子的许多幻想非常幼稚可笑,但幼稚的幻想恰恰是崇高理想的宝贵萌芽,要倍加呵护,应抱着“不否定、不嘲讽、不设限、不干涉”的态度,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引导,而不应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动不动就斥责批评,更不应人为地强制孩子停止自己有兴趣的课外活动。

家庭教育中应注重理想中的“人文科学含量”,这主要是理想所承载的社会性意义,即理想的个性心理特征,尤其是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所上的学校、所读的专业、从事的行业、职位的升迁、薪酬的多少等等,都受到社会发展与机遇的制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一个人如果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则可以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理想,是孩子成长与成才的“能源”,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一个有理想的人都可以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会用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胸无大志的人,很可能是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遇到挫折失败就退缩。

作为父母,要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的理想,就应特别重视以下方面――

1.理想,是孩子对社会认知的思索。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参与劳动和社会实践,懂得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益于锻炼能力,开阔眼界,知识面广,可促使孩子善于思考,识时务者为俊杰。例如,对农业劳动有兴趣的孩子,可能产生当现代农业专家的理想。

2.理想,是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成果。分数和名次不是衡量孩子智能的唯一标准,有些孩子会对学校课程以外的知识有浓厚兴趣,这是难能可贵的,应该支持他们的学习探索精神。

3.理想,是孩子对表现机遇的把握。近年来,许多孩子都有“明星梦”,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如愿以偿,但喜欢“出风头”的孩子,多半较有自信心,即使不能成为文艺体育明星,也可能成为其他行业的领袖人物。所以,应该鼓励孩子多多参加文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4.理想,是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发挥。有些孩子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标新立异,父母可能会不理解,甚至认为是荒唐和胡闹;但这样的孩子多是创新意识强,且勇于尝试各种新的事物。

树立理想,是孩子自身成长和成熟的标志,而决不是靠灌输或说教能够实现的。父母们在孩子形成理想过程可做的事情主要是: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课外活动、读书、上网等方式,满足其探索欲望;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注意引导孩子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提供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强能力是实现理想的捷径;

 

支持孩子创造性的思维与活动,渴求创新是理想的先导;

 

锻炼孩子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毅力与抗挫折能力,是追求理想的先决条件;

 

关注孩子心身健康,关注孩子的快乐感、幸福感的满足,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基础。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的理想之舟扬帆启航的港湾,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和自强的风帆,乘着时代的东风,启动心灵的“发动机”,相信您的孩子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徐岫茹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曾在江西赣南师院、武警学院任教。1987年开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任副研究员。(已退休)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者,至今发表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等方面科普文章一千余篇。 长期从事学校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每年做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培训与讲座数十课时。已出版的个人专著有《中学生心路》丛书、《开心是一种能力》《父母与子女沟通28法》《公务员心理健康快读》等20多种,与他人合作的科普著作与教材30多种。(转http://blog.china.com.cn/xuxiuru/art/2002288.html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