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
文/赵云红
周一,呱呱讲堂学员必修课,于俊卿老师对家庭教育根源问题的精彩剖析入木三分。课上,我第一次听到了“原生态家庭”这个词,并从老师的分享中了解了原生态家庭对后代潜移默化的影响原来那样巨大。整节课,于老师都在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理念:育人的核心位置在家庭,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婚姻关系,而影响婚姻关系的根本是原生态家庭。
那么,什么是原生态家庭?基本上,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人从小成长的家庭,也就是有成人照顾的家就是原生态家庭。
每个人的成长都带有原生态家庭的烙印。原生态家庭中成人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价值取向,甚至家中排行都带给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他们成人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习得的观念、思想和行为来开始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原生态家庭的理念传递下去。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听起来空洞枯燥的道理,于老师选用了一个看起来门当户对,却正在闹离婚的小两口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双方家长给子女造成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子女的婚姻幸福。
我虽然结婚已经十六年,儿子也已十四岁,说实话,在听这次课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些。现在,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目前的婚姻是否受到了原生态家庭的影响,我该怎样做才能带给儿子好的影响,传达给他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我和老公同在一个单位,是在我师傅的牵线搭桥下走到一起的。我们俩的原生态家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说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老公的父亲是一名厂矿小学的老师,我父亲是一名养路工人,他们经常不在家,家里的一切事务都由母亲一人操持,母亲都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除老公的父亲外,文化程度都不高,我父亲甚至没有进过一天学校。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父亲离开自己的家乡,到母亲的家乡生活。
再来说说我们俩。老公兄妹两人,排行老大,初中毕业后进了厂,他继承了母亲吃苦耐劳的优点,什么事都拿得起放得下,是他们村人见人夸的能人、孝子,在我的朋友圈里,他则是令很多人羡慕的模范丈夫。
我家兄妹三人,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17岁外出上学,中专毕业后进了老公所在的工厂,可能是上有哥哥的缘故,我没吃过多少苦,但也继承了父母的心地善良。每天除了上班,照顾好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就是我的主要工作。
和老公结婚这么多年,我和他的主要矛盾有三个:一是他不注重家里的整洁,往往是我前脚收好,他后脚就给你摆得乱七八糟;二是他们家的人待人接物的礼节方面我不能认可,没有人情味;三就是教育孩子的理念有严重分歧。我认为教育孩子应以鼓励为主,顺应他的个性,并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自理能力,至于学习,我要传递给孩子的理念是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必须自己负责。我教育孩子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而老公认为我太溺爱孩子,我说的做的都是花拳绣腿,起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要让孩子学习好,就要压,让他做大量的习题,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
在我写下这三个问题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这正是我们的原生态家庭影响的结果。
老公家地处城市边缘,由于公公长期不在家,婆婆忙于生计,根本无暇管教孩子,也不太会收拾房间,待人接物也是粗枝大叶的那种。老公的童年是自由散漫的,当然也吃过很多苦。公公退休回来时老公已进厂多年,我们都已经开始谈恋爱了。在我的印象中,公公一直都是沉默寡言的,从来不主动和人交流。
我的故乡虽地处农村,却是一个礼仪之邦,而父亲又是一个极重礼仪的人,他虽然经常不在家,但我们都怕他。只要他回来,就会在礼仪方面要求我们很多,比如餐桌礼仪。吃饭坐姿要端正、脚不能搭到桌子或凳子的横杠上、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包括坐位的秩序、汤勺的摆放位置等都有明确的要求。父亲退休回来时我12岁,直到出来上学,可以说那几年从父亲那里学到很多,而母亲的勤劳善良则让我学会了与人为善。尽管我对婆婆有很多意见,但我从来没大声说过她,也没在孩子面前说过奶奶一句坏话,还教育孩子要孝顺奶奶。我爸妈对我影响最大是他们从来不当着我们的面吵架,所以,我和老公吵架也都是避开儿子的。
如此一分析,我对于老师今天的课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原生态家庭是能塑造人的个性的,它在无形中灌输给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一旦它传递的不良行为模式或不良认知被我们接受,其影响将是巨大的。那我们在接收这些信息后,如何来改变呢?,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三个解决办法:
一、彼此尊重,相互信任;
二、接纳对方,改变自我;
三、就事论事,不翻旧帐。
想想是不是这样呢?是的,两个不同生活轨迹的人走到一起,要相处融洽是非常不容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时,心里将会变得平和,更容易理解接纳对方。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无法改变的,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原生态家庭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从我做起”,这是可以做到的!
非常好的反思!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或多或少都会受原生态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只要我们具有“彼此尊重,相互信任,接纳对方,改变自我,就事论事,不翻旧账”的这种能力,为家和孩子负责,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的很好!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
原文地址 【晓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