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学随笔

10年前 [05-29 21:15 周四]
 

我的发型已有七八年没换了:烫过的卷发扎起来,高高地盘在脑后。特别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自己也习惯这么梳头了。可是最近身边的朋友总是“怂恿”我,要我换个发型改改形象。众说之下,我终于来到了美发店,把头发剪了剪,烫了烫,披在了肩上。望望镜子中的自己,这回确实多了许多“女人味”,但总觉得怪怪的,感觉有些不习惯。

第二天早上,我梳着我的新发型如期来到教室。教室里只来了几名同学,只见他们抬起头来看了看我,目光中带着几分新奇。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教室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我仔细观察着他们的表现,以判断自己的转型是否成功。我的新形象确确实实引起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注意。走进教室的他们,有的目光中带着诧异;有的边向座位走去边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我;更有甚者,一只脚刚迈进教室瞟了我一眼,马上把脚又缩回去,看了看班牌,确定是“四年二班”,才又走了进来……而在座位里的同学们也无心认真看书,都在那窃窃私语些什么。

见此情景,我感受到了我的新发型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而我也知道,这一切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我即将讲授的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于是我灵机一动:不妨把数学课改成习作指导课。我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换了新发型,你们觉得怎么样啊?”同学们的表情顿时放松了,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于是我追问:“认为老师梳新发型好看的同学请举手?”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举起了手。“认为老师梳原来发型好看的请举手?”我又接着问。只见小手“刷”地举起了一大片。看来同学们还是习惯了我原来的样子。可是我并没罢休,继续调侃道:“认为老师梳什么发型都不好看的请举手?”没想到还真有两个淘小子把手举了起来。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跟着笑了起来。待同学们的笑声渐渐减弱,我接着说:“老师也喜欢新鲜事物,也想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漂亮,所以也尝试给自己换了换发型,这个初衷并没错。但是事实证明:生活中,有些新鲜事物并不适合自己,就像老师的新发型。所以,老师提醒大家,今后生活中遇见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时,一定要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尝试—反思—改进—提高,凡事你都这样做,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接着我把话题一转:“同学们,生活中发生的有趣事,新鲜事,令人高兴或悲伤的事,都可以作为日记的素材,就像今天老师换了个新发型就算一件新鲜事。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老师的新发型”为主题写一则日记吧。”此时的同学们仿佛都有好多话要表达,于是便奋笔疾书起来。30分钟过后,多数同学的“作品”已经完成了,于是我便找了几名同学范读。一贯很有性格的刘镕瑄这样写道:“老师的爆炸式披肩发,我看起来很不习惯,整个人就像一只暴怒的母狮子,我责令您明天必须换回来”。乖巧的陈秋彤说“我喜欢老师的新发型,把老师显得更温柔了。一贯天真可爱的李雨竹说“无论老师梳什么发型,她在我心中都是最美丽的……”是啊,在孩子的心中,我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妈妈,“儿不嫌母丑”啊!而我呢,孩子们无论说什么,我都不生气,只有会心的微笑。因为从孩子们稚嫩的言语中,我感受到的是他们心灵的纯真;看到他们滔滔不绝的文字如泉涌出,我更品尝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

   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怨孩子们的作文字数少,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善于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还愁孩子们没话可写吗?还愁内容不够真实感人吗?就让我们努力探索并挖掘身边这些永不枯竭的“习作资源”,让孩子们的习作“言之有物”吧!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