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培养
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培养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做人的习惯
做人的核心是要有爱心。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儿童明白道理是由近及远、由浅及深的过程,古人在《礼记》中说“立爱自亲始”,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孝敬长辈开始。对孩子关爱最多的人莫多于他的父母和家人长辈,如果孩子对这些最亲近的人也产生不了爱心、孝敬之心,你还指望他去爱别人,这是不现实的。所以,看一个孩子有没有爱心,做人方面有没有好习惯,首先看他有没有孝心。现实问题在于,现在的父母包括父辈和祖辈对孩子很有爱心,而孩子对父辈、祖辈的孝心是很不足的。比如,问父母孩子的生日是哪天,没有一个父母不知道,都记得牢牢的。给孩子过生日是家庭的大事情,可是倒过来问孩子,父母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如果不经过教育、引导,能记住的不超过一半。而且在孩子生日那天,庆贺的第一主题应该是感谢父母,因为孩子生出来的那天是“父忧母难日”,但现实中很少有哪个生日会是以此为主题的,好像我们的孩子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是因为没有形成习惯。〈〈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介绍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国家有国庆日,这家有家庆日,是什么日子?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一年一年地过,孩子现在都已经很大了,但家里最重要的一天还是这个家庆日,每逢这一天,孩子就会给父母准备很好的礼物,然后盛装聚在一起庆祝,非常有意义。是父母的相亲相爱才有了这个家庭,难道不值得庆祝吗?可以说,这是爱的教育,这是性的教育,这是感恩的教育,这让孩子懂得了家的意义,并养成了一种好的习惯。
〈〈三字经〉〉说得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孩子生下来都是很好的孩子,只是受到不同的教育养成不同的习惯,所以才会有很大差别。比如对小孩子说,叔叔想吃你手里的冰棍,小孩子一般都很乖,同意了,你就把冰棍拿过来,假装放到嘴边,就开始夸孩子:你真乖,叔叔不爱吃,还是你吃吧。要是有哪个大人不开窍的,真把冰棍塞进嘴巴了,那孩子多半会“哇”地哭起来!连小孩童都知道真吃是不对的,假吃才好,这叫什么教育啊?很多家庭,父母买了好吃的都留给子女,自己不吃,也不让别人吃,而是看着孩子吃,这样培养孩子,一开始还觉得是乐趣,后来才发现孩子变得很“独”,独吃、独占、独霸、独享!等受不了了,再想去改变就很难了。
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案例。北京有位周妈妈,一家三口人都爱吃桔子,可她买桔子不按斤数去买,而是按3的倍数去买。晚饭后吃桔子时,妈妈的规矩是叫儿子拿3个桔子,洗净了每人一个。有一次,就剩3个桔子了,儿子没像往常一样把桔子递过来,而是用眼睛看着爸爸妈妈,那个意思就是说,就剩3个了,你们俩还吃啊?这位妈妈对爸爸使了眼色,吃!结果夫妻俩就开始剥桔子吃,爸爸妈妈这边剥桔子,儿子那边就开始流眼泪,心里话就是“真吃啊,都不留给我,你们真狠心啊!”这位妈妈后来告诉我说,我把这个桔子吃下去了,但一点味儿都没吃出来。我说你做得对,现在的孩子他不缺两个桔子,他缺的是心中有他人。所以我给诸位父母一个忠告:千万别让您的孩子吃独食!您教育孩子的最低水平就是吃东西一人一份,您要把自己的那份有滋有味地吃下去就是好的教育。孩子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什么叫社会化,通俗点说就是当孩子的心里能想到别人了,他的社会化就开始了,当他能处理好你我他之间的关系,他的社会化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个分桔子的孩子2000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收到了亲戚朋友祝贺给的500元钱。连他妈妈都没想到,春节回家看奶奶,这孩子就把这500元钱都给了他的奶奶。大家想想看,如果现在的孩子有500元属于自己的钱,能舍得给一位远方的老人,那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有孝心?这就是一种习惯的养成。美国人认为21天养成一个习惯。根据我们的研究,养成不同的习惯需要的时间不同,一些复杂的习惯需要30-50天。这位周妈妈怎么培养儿子的孝心呢?家里只要做好吃的,就让孩子先送一份给住在附近的姥爷姥姥,每月给远方的爷爷奶奶汇款让孩子去邮电局办手续还写上问候的话。多少个21天过去了,孩子有孝心的习惯就养成了。这也是孔老夫子的忠告,叫做“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表现得很自然。明智的父母要对孩子藏起一般的爱心,越爱他就越不能让他独吃独占,因为一个独吃独占的孩子是不可能与大家友善相处的。
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现在孩子出现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小的时候太娇惯,太放纵,到最后看不行了,就严加管教。但是往往孩子已经养成坏习惯了,你突然又不许孩子这么做,他肯定受不了,这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离家出走。所以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是双轨道的,是两个轮子前进的,既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平稳发展。如果两者缺其一,孩子有可能会畸形发展。给孩子自由快乐的童年非常需要,但是决不等于放纵孩子,爱孩子就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培养做事的习惯
做事的核心是要遵守规则,培养责任心、抗挫能力。大家一定有感受,觉得没有责任心,没有抗挫能力的孩子长不大。今天最让我们担心的也是孩子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这都源于我们成年人从小剥夺了孩子的责任。1993年我写了一篇引发全国教育大讨论的文章,叫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揭示中国的教育危机四伏。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体现了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啊!孩子光学习好就行吗?有一年,我在教育部开会,听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大学的负责人说,考进这所大学的学生里有35人有自杀的倾向。考进中国最好的学府,那在成绩上都是百里甚至千里万里挑一的,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格上有问题,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问题。就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教育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在反思教育的时候,都认为对孩子太严厉,批评太多了,从而提倡一种激励教育,对孩子要多加赏识和表扬,而忽略或放弃了批评和惩罚的教育。
我一向认为: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但是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也永远是对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曾经有一所私立学校规定不许批评孩子,我说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父母的一个神圣的职责就是对孩子说“不”,并且坚持到底。在这个世界上,父母不对孩子说“不”,还有谁对孩子说“不”呢?
一个从没有被批评过的孩子是很危险的。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讲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4岁的男孩子和老师发生了矛盾,他上课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向老师背后甩钢笔水,“啪”,往老师的衣服上甩了1滴钢笔水。老师感觉到了,一看衣服上有4滴钢笔水就问,干什么?男孩就说了,我只甩了1滴,其他3滴不是我甩的,这老师就特生气,说不是你甩的是谁甩的?做了坏事还不承认?我看你就像人渣!这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是很没水平的,说这种话的老师有违师德,应当受到处罚。谁知这个男生回家就上吊自杀了,留了封遗书说,我要用我的死维护我的尊严,证明我就甩了1滴钢笔水,不是4滴。一个14岁的孩子就这样死了!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老师说学生是人渣,这绝对是错的,但是中国那么多老师,你怎么能保证每位老师都像圣人一样呢?老师也会犯错误。老师犯点错误,你受了点委屈就自杀吗?况且这件事跟你还不是没有关系,你也不是没有责任的。如果受点委屈就自杀,我们哪个孩子能长大?后来,我遇到出事学校的校长,我说这样的孩子太脆弱了,应该多经受挫折训练,谁知校长说,我们现在哪还敢批评学生啊!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您再爱您的孩子,也不能指望全天下的人像您一样爱您的孩子。一万年都不可能!
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您的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到委屈、麻烦、挫折、打击,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那您做好准备了没有?您的孩子能不能承受打击与挫折?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有没有让他看到自己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很多父母在带小孩的时候,小孩摔倒了,大人就跺地,怪地面不好,撞到树了,用手打树,在孩子面前怪树不好。长大了,小孩在外做错点事,倒是会说自己孩子不对,让孩子道个歉。接下来就会说,去学习吧,这件事就过去了。好像只要孩子回家学习了,就万事皆休,天大的责任就跟孩子没关系了。这样长大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责任心的,因为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所体验的结果是不管做错什么事,只要说声“对不起”就可以走人了,其他事就可以丢给父母操心解决了。中国的父母似乎是爱孩子的世界冠军,什么事都替孩子扛着,您替孩子扛得越多,孩子就越没有责任心,碰到什么事都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父母操透了心,孩子却跟个没事人似的。因此我建议:明智的父母应该藏起一半的爱心,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经受一点挫折。
另外,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性侵害,我们要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再晚也要回家;二是别人不能触摸你的身体,你也不能随便触摸别人的身体。我们不用说什么强奸、猥亵等,我们只要和孩子说,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对你的身体可能有损害,同时讲每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的,都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别人是不能随便触摸的。当你给孩子打下这样的观点基础后,孩子遇到性侵害时才会拒绝和反抗,侵害者才会收敛。
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blog(王宏搜集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