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爸爸承担好育儿责任,不仅对下一代有利,还有助于男人自身的成长,同时提高妻子的幸福指数。“承担父亲角色,其实是男性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有助于个体心理的完善。有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男性在成长过程中父亲教育有所缺失,而他自己能够很好地承担父亲角色的话,这可能弥补他早期的遗憾或者不幸的经历。这个养育子女的过程,同时也是父亲疗伤的过程。而当一个男性很好的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他的幸福指数也会很高。
李文道认为,“80后”“90后”们比他们的父辈更加重视父亲教育,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小,而且也比以往有了更好的物质和经济条件。
“在中国进行父亲教育的外部客观条件是非常好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引起每个家庭的主观重视。
”
夫妻关系不能让位于亲子关系
秉持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专家有一句著名的建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教好孩子,那就善待你的配偶吧。孙云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认识到一个家庭的核心首先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这是在中国讨论家庭教育时特别要强调的。因为这不仅对夫妻关系的建设有利,对家庭教育也有利。
”
孙云晓接触过这样一个家庭: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儿子,儿子跟母亲关系很好,在一张床上睡到19岁,父亲则在客厅里睡沙发,一家三口都不觉的这有什么不对劲的。
“表面上来看,夫妻俩太重视儿子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扭曲的关系。第一,这样的夫妻,婚姻关系就是个悲剧;第二,这无形中给孩子一个误导,让他认为世界就是这样运作的,夫妻、父母、亲子关系就是这样的。你能想象这孩子以后怎么进入恋爱和婚姻生活吗?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到什么是男人、丈夫、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到什么是女人、妻子、母亲,从父母身上认识到爱情、夫妻、婚姻、男人和女人的交往和合作。夫妻关系好,就给家庭提供了很大的正能量,整个家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夫妻彼此忽视,那就是把关系颠倒了。没有好的家庭,何来好的家庭教育?
”
李文道也指出,在有些家庭当中,“母女关系”或“母子关系”过于紧密,形成母子或母女形成联盟,爸爸被冷落在一边,容易导致家庭的矛盾和悲剧。比如在夫妻关系恶劣但母子同盟坚实的家庭当中,儿子会下意识地承担起“母亲的丈夫”的责任,这会对他自身成长以及日后的夫妻关系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而在某些离异家庭中,如果取得监护权的一方经常对孩子强调另一方是如何不好,“抛弃了家庭”,也会直接导致孩子对婚姻的悲观和恐惧情绪。对一个家庭来说,无论从存在的先后顺序还是时间长段,夫妻关系都应该优先于亲子关系,而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夫妻恩爱。
“双性教育”最有利孩子成长
孙云晓引用哈佛大学一项关于父教的研究表示,美国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要发展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是亲密性,一个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而父亲的天然优势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如果父教缺失,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较差,退缩行为比较多。
孙云晓曾经做过这样一期电视节目。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来节目组求助,怎么才能改变自己“懦弱”的个性。用外人的话说,他“很窝囊”,发生争执时曾经不止一次被女同学殴打。到了工作岗位之后,他难以适应,总觉得别人都在背后议论自己。心理专家们追问下来,发现他母亲是个很强势的女人,而父亲在家就是一个很“窝囊”的形象。孙云晓分析说:“他的母亲经常当着他甚至外人的面,说他的父亲是多么没用。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认定他父亲是没用的了。他虽然经常跟父亲在一起,但有父亲而无父教,唯一的男性榜样就是这样一个被扭曲的形象。从心理学上来说,他属于"习得性无助"的典型,跟他的父亲一样,从心里认定自己就是不行,也习惯性地方接受失败。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共识是,"双性化"教育是最理想的教育,母教和父教都不能或缺。
”
“双性化”要求父教与母教并存,作为一种有效的平衡与纠偏机制,可以阴阳互补,防止家庭教育走向极端。对“双性化”教育的要求已经从家庭教育延伸到学校教育,上海有项调查显示中小学阶段的男教师奇缺,有专家指出这不利于学生发展。孙云晓认为:“在我个人看来,没有男教师的幼儿园和中小学,都是不合格的。在发达国家,幼儿园里面男教师的比例达到7%~10%,国内可能达不到这么高,但要占一个起码的比例。男女教师呈现出来的性别方面的差异,是儿童成长的天然需要。这已经超越了传授知识的范围,更关系到思维方式、示范特点,以及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一定不是单一性别的。”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