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养育方式,明天的赡养方式
文 罗敏畅
1、 “爸爸为什么打我呀?”
前几天听到一件事情。虽然自认为自己现在已经过了那个会为别人的生活方式而纠结的状态,但是,我仍愿意将我所听所想分享给大家。谁也无法去改变别人什么,但是,积极的努力、平和的分享,如果能够带给看到文字的你一些启发,那么,我会感谢文字让我们相遇并思考的瞬间。
或许这是很常见的一幕。
一个8岁的男孩,在教室里和同学一起叠纸飞机,叠好之后,飞机掉到地上了,男孩去捡的时候,自己摔下来了,并且顺带着也将同学绊倒了。
老师看见了,以为是这个男孩去抢别人的飞机,还把别人推倒了。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下午爸爸来接男孩的时候,老师顺口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
爸爸当时忍住气,回到家,孩子还没放下书包,两个耳光就扇过来了。冬天很冷,本来就冻得快僵掉的脸,忽然被挨这么两下子,嘴角都出血了。还有不停的训斥。
孩子最开始还哭,骂到最后,就傻傻地站在那里,没有任何表情。
等到爸爸骂完了,到书房了,男孩子找到妈妈说,妈妈,我的嘴巴出血了,爸爸为什么要打我呀?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有点儿听不下去了。
2、 打过之后的事实真相
接着往下听。
吃完晚饭,男孩家里电话响了。是男孩的那个同学的家长打过来的。妈妈接的。男孩回去之后,也和大人说起了这件事情。说他们一起玩纸飞机如何地开心,说他们一起摔跤了把右手给摔疼了,说男孩是如何照顾他喂他吃中饭......全是感谢。
这位妈妈放下电话,终于忍不住哭了。她把男孩抱在怀里,给他擦嘴角的伤。后来,他的爸爸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很不在意地说:老师说的,老师还会骗人吗?不给他一点教训,不长记性。
妈妈说那你也不应该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就动手打孩子呀。
爸爸说,嘿,还不能打了,男孩子,没关系的。
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场经历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不是那个孩子,无法去代替他的感觉和想法。但是那位妈妈和我说,当她听到电话里的声音里,她整个人就是僵住了,眼泪哗哗地流。她不是那种会发脾气会爆发的妻子,放在以前,还有那么点逆来顺受的感觉。此刻,她说她的心里堵得慌,她很想走到男孩子面前,好好地帮他看一下刚才被打过的地方,好好地抱一下孩子。
3 、一架摆着生锈的钢琴
另外再说另一个28岁男孩的事情。是我亲耳所见。
男孩子申请美国读博,一切手续顺利,即将出发。在即将出发的前两天,男孩子来到一家琴行,花两万块钱定了一架钢琴。相当于男孩子三个月的收入。其实不是一个小数字。父母不解,问男孩,为什么要买一台钢琴放在这里,你又不弹,摆着干嘛?
男孩不说话。只说他就要是买钢琴。几天之后,他就出发了。
后来,这个男孩子在美国读书,两年时间,就往家里打了两个电话,而且拒绝让他爸爸接电话。这位父亲非常不解,我辛苦把他养大,现在翅膀硬了,就不理老子了。但也许他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压抑让这个男孩在出发之前,买一架钢琴就这么摆在家里。两年之后再来看,或许男孩在准备出发的当时,就已经想好了未来和家里没有太多来往的打算。是用这样一架钢琴来宣告自己的独立,还是让父母有一个代替的念想,我不知道。
两年之后,这个男孩,成为这位父母不能提起的一个火药线,一提就会生气,一提就会跳起来。他说,我养他这么大,他怎么可以对待他的父母?我能够理解这位父亲的心结,但我也在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尚且在国内,有着熟悉的环境和家,尚且对孩子这么思念;这个孩子,来到异国他乡,需要熟悉和适应的东西那么多,在这种非常需要支持和抚慰的人生阶段,是什么,可以让他狠得下心来,掐断和父母的联系?
4 、其实陪伴只有那么几年。
很多时候,看着一些老人家老了,但是孩子却不是特别孝顺的时候,心里会有一些心酸,但是,我想到曾经听到过的一句话:当你拿着手机玩游戏,和孩子说自己去一边玩的时候,也就要想到,未来当你老了,孩子也会玩着他自己的“游戏”,让你自己“到一边去玩”。
我们现在对待孩子的养育方式,或许就是未来孩子对待我们的赡养方式。我深信这一句话。孩子的孝敬与否,不是天生的,而且从我们对他、我们对父母的举止言行中一点一滴地学到的。我们对他们说教了多少大道理那似乎不太管用,我们实际用行动向他们阐释了什么样的人生,那才是经久不衰地印刻在他们心里、他们的潜意识,想抹都抹不掉。
有人说,当我们慢慢地长大,我们就自然不会表达了。我不认为是这样。表达我们的爱、对得到的东西感恩、用拥抱来进行彼此内心的连结,这些都是人的天性,生下来就会。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进行一些掩盖和淡忘,而且我们相对含蓄的成长环境并不鼓励我们用语言或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久而久之,当我们想这样做的事情,也丧失了这样一种能力。
一个孩子,从每天粘在我们的身后说“爸爸抱”“妈妈抱”,到自己独立地面对生活,这个时间,并不会太长。0-6岁或许需要付出的心力要多一些,6岁以后,就开始慢慢地变成独立了,等到上了初中,如果这些表达的习惯没有保持的话,估计到了那个年龄,孩子不嫌我们烦我们就该在心里窍喜了。
龙应台的《目送》里,有这么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是的,不管是哪一种陪伴,不得已的,随意的,或是用心的,都只有几年的时光。而这几年,会打下未来你们这一辈子相处的基础。今天的养育方式,就是明天的赡养方式。你可以说你不需要孩子经济上的赡养,但是,精神上的牵挂和联系,会不会是年老之后的我们,看得最为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