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放飞梦想,播种人生

10年前 [07-03 18:04 周四]

 放飞梦想,播种人生

  文/万平

  在诸多事物中,有两种事物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种子,二是孩子。

  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经过生长衍化,可以绵延万代,生生不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拥有无限成长发展的天地,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带来一片生机。

  教育,是人类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的劳作和耕耘;

  教师,既是开拓者,也是播种人,是将良种播植于孩子心田的人。

  对于班主任而言,“教书,育人”,有着它充沛的内涵:不仅仅意味着班级管理的严谨有序,重大活动的有声有色,主题班会的生动活泼,还意味着,一名班主任对于班集体的整体建设要有思想、有规划、有创造、有追求、有超越:给良种一片沃土,给孩子一片天空。

  何谓良种 ?古圣先贤讲:对亲以“孝”、对学以“专”、对人以“爱”、对事以“诚”、对国以“忠”……今天,我们则让孩子知“八荣”、明“八耻”,从小奠定道德的基础。

  是啊, 班主任,就仿佛一个班级的“思想之母”,她的道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她的所作所为如同无声的准则带动着学生,她用才学能力品质魅力给她的学生以成长的力量,她用无私的热切的关爱给学生终生永恒的记忆。

  何谓播种? 在11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至于对他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就是播种!这发自内心的话语,就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信念和追求,它就像一盏灯,在我的心头明亮地闪耀着。

  一、  以人为本,家校协同,构建班级育人环境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两个可以各自深入展开的话题。

  作为班主任,我们常常面对的家庭教养环境是什么样的呢?我曾这样形象地描述: 一个学生一个点,爸爸妈妈两条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姑八大姨……围着孩子团团转。

  是的, 接手一个班,班主任面对的就不仅是四十几名孩子,还要面对四十几个家庭和近百位家长,实际上,班主任面对的就是一个复杂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小社会”。

  老师们聊起天来常常说:“5+2小于5” (即5天的学校教育效果最终被2天的家庭周末影响所削弱)。确实,不论老师有多么高明,一旦孩子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学校教育是敌不过家庭影响的。

  小小班集体,连接着孩童,成人,老人……形形色色的背景、五花八门的环境……我们的社会每一天都在变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着的,是变化中的一切又都是那么微妙地作用于孩子。

  曾经标榜“儿子第一”的母亲,为了拉保险挣大钱,可以连着数十天对孩子不闻不问;任某大饭店任主管的父亲甚至连自己孩子的校门冲哪儿开都不太清楚; 开着奔驰跑车,带着小蜜来开家长会的款爸,单亲家庭含辛茹苦的母亲; 专职太太,保姆家教带大的孩子,低保家庭的贫困子女……是的,史家小学是一所名校,但是班集体的构成却也是既普通又复杂的。

  家校协同,就是要在这样复杂的状况下,通过班主任的努力,使一个集体蕴含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教育的合力。

  一个班集体的德育环境=一个班集体的人文氛围=一个班集体的育人品质。

  古老的故事“南桔北枳”曾经告诉我们,不同的环境氛围可以导致不同的育人结果。

  而班集体的育人品质归根结底是由教育的合力所决定的。

  班级教育合力的核心就是班主任。

  为学生,我曾与破门而入的醉汉恳切长谈直到他心服口服,也曾面对闯入校园的大款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曾解决过即将离异夫妇的情感纠纷,也曾帮助失望落泪的父亲找回对孩子的信心……我发现,与孩子和家长“一对一”的工作要做,但是还远远不够。

  要想实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班主任就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细——善用班集体所蕴含的教育资源,致力家校协同的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育人环境,同时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作班级教育的倡导者,引领者,实践者。

  十年来,我始终致力于家校协同的构建就是为了实实惠惠地将优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

  1、为需要个别矫正的孩子建立教育档案(《家校直通车》,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笔谈,进行个案指导。

  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孩子需要班主任特殊的关照:有的是由于学习能力的薄弱,成绩太差,有的是因为自理习惯不良,在集体中与大家格格不入;有的是家长平素溺爱过度导致孩子任性骄横;有的是厌学、懦弱或自闭多动……

  深入的教育必然是一对一的,有规划的,科学、系统、持之以恒的。

  出现“问题状态”的孩子,必然有问题状态的成因,总体上讲,家长的情绪化、对教育认知的简单化和概念化甚至是无教育状态,直接导致了孩子的问题种种。

  实现儿童教育由恶性循环到良性的循环的转化是班主任个案指导的根本目的。

  一位学生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在四年级时话还说不清楚,人称“鸟语”。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全班51名学生中被他打过、攻击过的有40多名。从98年3月开始,我与他的家长合作,从进教室,进座位、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做起,一点一点地对孩子进行引导矫正。几乎每天,我都与他的妈妈进行教育笔谈,辅导、鼓励家长坚持与我配合,一学期下来,我们就积累了近万字的资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自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显着提高。十一年来,我先后为近二十名不同程度需求的孩子做过个案矫正,短期的一个多月,长期的可达三年,刚才谈到的那个孩子,在上初中二年级之后,我还和家长及孩子的初中班主任建立相关联系。

  2、  为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办“家长沙龙”解决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

  从98年开始、,连续几年,我会不定期地在星期五的晚上,为不同类型的家长举办不同主题的“家长沙龙”:《从收拾书包做起》是关于学生自理习惯的培养的;《快一步与慢半拍》是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第一时间》是关于时间的有效利用的、《举起我的手》是关于课堂参与积极性的调动的,《阅读,思维的半径》是关于阅读及障碍的克服的,《不能忽略的……》是关于优秀学生与自身薄弱环节的克服等等。“家长沙龙”的举办使班级的教育拥有了不同的层次和针对性,教育的效果是多元的、立体的。

  3、  不忽略每一个学生,为全班家长建立《家校通讯》:

  “不忽略每一个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有记工作日记的习惯,现在越来越忙,日记也越积越精简,但是,我无论多忙也要补记一下工作日志,回忆一下当天有什么遗落之事:哪个孩子病了需要致电慰问、哪位家长来电需要回复,哪位同学的个别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等等,想到了,便放下手头的事情,马上解决,不再拖延……  此外,我还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一两周之后,便将全班学生的名单默写一下,一时想不起来的,(或写在了后十名的学生),可能就是自己日常忽略的,要在新的一周及时补救:有意识地跟孩子聊聊天、和他谈一些关切的话语等,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他的点滴进步都在老师的心里。为使全班家长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的整体教育情况,我建立了《家校通讯》,定期印发给全班家长,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结合班级状况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及时调整……

  4、  把每一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变成“专题讲座”, 使家长们能够有系统地吸收相关的教育理念、方法,并通过班主任的综合评述,真切感受到孩子在集体中的进步。

  “科学,有序,积累,有恒” 这是我的家长们都知道的“八字方针”:  因人而异地科学对待每一位学生,由浅入深地将工作循序渐进,遵循教育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规律,坚持不懈,始终不渝。 这样,按需要、分层次、有重点、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地进行家校协同的建设,也只有这样,一位班主任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让班集体成为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一个健康细胞,成为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一片绿洲。

  二、  以文载道,以教养德,育人贵在润物无声

  韩愈在《师说》中曾经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将做人的道理告诉学生,让孩子懂得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文以载道”,语文学科,自古以来倡导“文道统一”,而作为班主任,能够善用教学资源,以教养德,更是得天独厚。

  我进行了十年“日记教学”,让学生们用小小日记本“以我手写我心”,而我,则“以文载道”,将班主任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融入日记评语中——

  日记中,孩子的心事是多么丰富:

  小伙伴间闹了别扭甚至动了拳头,在日记中互相告状——老师呢,则在日记中给孩子讲开了道理,劝他们彼此先找自己的错。第二天,老师又将两个小伙伴的日记互相给对方看,原来,第二天的日记上,俩人全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一下子矛盾就解决了。

  日记中,教师的评语是多么温馨:

  03年,我接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班上一个男孩子,以“散”(上课不听讲)、“慢”、(做任何事都心不在焉) “拖”、(能拖一分钟算一分钟,宁可发呆也不写作业) “磨”(一边写一边玩,没人盯着,就想入非非) 着称,让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斗志”全军覆没,用他的家长话说:没招了!

  在新年将来的日记中,我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你好着急!2004年新年到,快马加鞭好努力!要像骏马驰草原,不做蜗牛慢吞吞:因为精品在分秒,点点滴滴要努力!孩子拿着老师的评语,对家长说:我不能让万老师失望!结果,在日记评语的引导下,孩子的行为发生悄悄的变化,使得本来喝斥声声的家庭,便成了其乐融融。 仅半年多的时间,这个孩子写下了近万字的日记,评上了三好学生,还出版了自己的小小日记专辑。

  班上的学生们逐渐喜欢日记也离不开老师的评语了:日积月累中,他们观察,思考,认识,自我教育,锻炼意志,成就品质,提高能力、形成素养。在日记本的伴随下,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有心人。

  十年来,我每天评改学生日记,每周(近两年由于工作太忙改为两周)设立日记讲评课一节。 累计评改学生日记的总量达到五百万字以上,并先后接待了北京、天津、大连、山东、深圳、上海等地的几百名班主任及领导听课——这种寓教于文的课型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在这样的课上,孩子们拥有了一个学习、生活的指导者,班集体拥有了一种良性的深刻的德育氛围。

  现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的李林琢教授在听完日记讲评课后写到:“很高兴地参加了史家胡同小学六十年校庆活动,听了万老师组织的六、四班的日记讲评很受感动,从一方面来讲展现的学生日记都平常,这里虽没出现什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但却让我和许多家长感动,因为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日记的背后,我们看到老师的日日夜夜的辛苦,每篇日记的批改,指导、鼓励……教育孩子写小事,鼓励有志气,爱祖国,教育孩子仔细观察,从生活发现兴趣和美……教师没有死板的说教,有的是春风化雨的浸润。我们相信,在万老师的苦心、爱心之下,绝大多数学生会受益,这种对生活对工作,对品德的细微教育会使很多孩子受益终生……”

  班上的孩子变得特别有情有义, 特殊的纪念日,我也会带领全班一起写“主题日记” 。

  回报父母恩——《爱的故事》;

  三·八节——《我的母亲》;

  家长会前——《我们的心里话》;

  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

  即将毕业——《再见了,大槐树》等等。

  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其中,最后汇编成集,成为小学生活一份珍贵的记忆。

  97,我创办了班级刊物《小木桥》, 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刊印了上百万字的童年心迹。近十年来,《小木桥》出刊已逾两百期,同步地记录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我教过的所有孩子也都珍藏着它。

  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由我点评的十三万字的小学生在校日记专着《马方日记》, 其中系列日记“仙人掌”还入选了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

  近十年来我的学生中曾先后有三十几名获全国、市级作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我想,这也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以文载道,以教养德,润物无声,小小的日记,让孩子进步了,转变了,获奖了!

  一个淘气包的妈妈知道孩子春蕾杯获奖后给我发来了手机短信:

  “一个曾经逃避写字,逃避上课,濒临厌学的孩子,居然获奖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奖!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您!因为您的包容、爱心、耐心、理解、坚持、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细致有效的训练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集班主任与母亲于一身的温情互动,职业与敬业的专业品质,理性与人性的完美体现——这一切是一个特写,却不会定格,我们感谢您,我们爱您!”(摘自手机短信05-06-19)

  三、  以行为路,面向社会,学习实践启迪人生

  我们不能想象年仅十二岁的小学生会利用一个暑假走街串巷地对首都的城市文明现象进行深入考察,并拍摄了上百张照片,发出《呼唤文明》心声;但我们班的李晟同学做到了!

  我们不能想象,几个十一岁的男孩为了“和平”的主题收集了将近一人高的媒体资料,热诚地将拉宾、甘地等和平英雄介绍给自己的同学和家长,但是孙毅、杨焕章他们做到了!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孩子能够连续一周对身边工作的工人叔叔进行跟踪采访,从而感受到了平凡劳动者的奉献与伟大,但是隋斯聪同学就是这样做的!

  我们不能想象,全班48名孩子为了环境保护凝聚在了一起:关注城市垃圾分类,关注一次性纸杯对环境的危害,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关注藏羚羊,关注白色污染,关注街头小广告……即使在“非典”期间,孩子们还是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着“我们与环保”的探讨……

  是的,这就是我的学生们,在行动中,走出一条全新的学习之路:面向社会课堂,走进现实生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孩子们学会了同伴间的合作,学会了与成人的交流和对话,学会了面对困难不畏挫折,学会了对多种类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而,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皇帝”、“小太阳”变成了小主人,小公民,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意识从孩子的心头升起,亲历亲为的学习实践启迪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公民责任。

  非典期间,几个研究藏羚羊保护的女孩子在学校的演播室里对着摄像镜头完成了自己的课题宣讲,镜头前,她们留下了热泪,因为当他们初步完成了课题研究的时候,他们感到要实现保护藏羚羊的愿望太难了,责任太重了,心头的压抑远比他们出发前要沉重的多。因为他们意识到——绿色的地球,甚至藏羚羊的保护要等待“人类的觉醒”。

  “人类的觉醒!”这是一个多么沉重而遥远的话题!我从中看到的远不止是他们稚嫩却不乏深刻的热情,还是希望与未来。我相信孩子们会将它融成一颗种子,深埋在心里,为之努力,并等待着,使之的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是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在人人,责任在我。

  一位班主任,当她意识到每天平凡的工作连接着一个集体、数个家庭、每个孩子的今天、明天与未来的时候,生命的意义就由此真正地与“祖国”这个崇高的字眼相连了,我,为此而欣慰!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定是“和谐的”:

  实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相辅相成;

  实现了教师引导与家长配合的和谐——相互促进,

  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学相长,

  实现了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心心相映。

  和谐的班级乐章,是一首源自班主任的心曲,交织着教育者的智慧、信念、追求、恒心!寄托着孩子们的今天、明天、未来和希望!

  “勤勉,文雅,活泼。奋进”是 史家小学的八字校训,也正是我所带班级的班风特色,热心、爱心,诚心,恒心,平凡的“四心”教育渗透在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当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地在集体中散发着光和热的时候,班集体就是快乐的,积极的,团结的,欣欣向荣的……

  工作平凡,但决不平庸,回顾25年的工作历程,我感受过春风化雨的辛劳,也体会过桃李芬芳的快乐!我曾先后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北京市教书育人优秀个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集体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作为史家小学的一名班主任,“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至于对他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带着这个朴实的愿望,我会继续在班主任工作的良田沃土中精耕细作,播种人生,让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中迎风展翅,放飞梦想!

http://www.banzhuren.cn/gongzuoxinde/5189.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