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3岁时,萌生了第一个明确的人生理想——当空姐。那时她每天都会拍着自己的胸脯说不下10遍:“我是空姐!空姐就是我这样的!”“空姐”基本上就是“长大”的代名词,说她长成大姑娘还不高兴,非要重申自己是“空姐”。
记得当时先生就很紧张,总是想方设法阻止女儿的这个理想继续膨胀,当爸的实在不想女儿将来涉足任何娱乐和服务行业。而我却很淡定,琢磨着女儿才多大的人儿呀,无非是跟着我们走南闯北多乘了几次飞机,空姐的漂亮可亲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才萌生了近乎追星那样的狂热崇拜,这种情感与她将来的现实人生相距甚远呢。我不但没有阻止她,反而经常配合她进行角色扮演,让她在游戏中当了一次又一次的空姐。结果呢,这个空姐崇拜只持续了两个多月,就换成了“我是小天使”的新理想了,“我是空姐”偶尔还会挂在嘴边,但已经很淡然了。
在女儿周围的小朋友中,也有很执着的。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因为看了一本《鳄鱼怕怕》的绘本,就立志长大要当牙医,至今未改。我们楼上一男孩立志要当警察,他的父母也以此为荣。女儿一个小哥哥因受爸爸职业的影响,明确要当科学家。所以说,幼儿虽然对于将来的职业和社会分工还是相当懵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人生之初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于幼儿的这些理想萌芽,新加坡的家长一般都会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但多数家长会直接告诉孩子:“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各门功课学好了,将来想当什么都行。”
规划不现实,熏陶很重要
对于4岁多的女儿,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她规划人生,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因势利导。我和先生都出自中文系,又身在海外,中英双语的背景下,为了能抢时间让女儿学好中文,从小培养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我是颇费了心力去引导她的。从1岁开始坚持中文亲子阅读,到3岁半开始每天半小时教她读书识字,基本没有间断过。小家伙在书墨之香的熏陶下,始终在快乐主动中学习,现在已经对文字很有点感觉了,目前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角色扮演和编故事。
学习才艺,关乎一个人的素养,而不是为了将来要当艺术家。女儿从小对音乐很敏感,喜欢听着音乐打拍子和翩翩起舞,我们就经常放中西古典音乐给她听,慢慢的,她就逐渐能感悟出音乐的情绪,并根据节奏去想象情景,编故事。舞蹈方面我只给她报了一个芭蕾舞班,也是她自己的兴趣所在,完全放松,没有压力。
说到因势利导,我认识的一个天才儿童的家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男孩今年6岁,4岁之前父母对他基本上是放养,只是发现他特别爱读书,他的妈妈就每天读中文书给他听,这样坚持下来,虽然他开口说话很晚,但是现在语言能力特别强,而且能完全自主阅读中文书了。
更重要的是,男孩的父母在他4岁多时,发现他记忆力特别好,而且对数字非常敏感。身为数学系教授的爸爸,想了很多寓教于乐的方法,用趣味教学的方式,以孩子兴趣为中心,用半年时间就把小学数学的加减乘除全部给教会了,现在开始学分数、代数。平时父母也注意给他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刺激他的发展,现在这个男孩挂在嘴边的就是将来要当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问及男孩爸爸的经验,他说,他不帮孩子规划人生,但是发现孩子有某方面兴趣特长时,就要及时引导和鼓励。现阶段,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性、创造性。
新加坡的幼儿园怎么做
那么幼儿园老师有无必要帮助幼儿树立人生理想?我专门调查了好几家新加坡的幼儿园。多数园长表示,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也没有开展很多相关的活动。当然,平时孩子们在幼儿园做游戏进行角色扮演,会涉及医生、老师等各种职业,多数新加坡幼儿园会组织孩子们去参观警察局或消防局,参观超市、面包店,还有参观科学馆,定期上实验课和烹饪课,等等。这些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对幼儿最初的职业启蒙吧。而要真正启发孩子理性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则是上小学以后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在幼儿期对孩子进行人生规划,有点像中国旧时的习俗“抓周”,即在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以孩子抓到的物品来预测他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这种习俗无疑带有随机性。我们觉得,顺应孩子自身成长规律,发掘他们的兴趣特长加以适度引导才是真正可行的。如果真的要为幼儿规划人生,那么我们应该规划他们将来要成为“什么人”,而不是“什么家”。
http://www.snsece.com/show.php?id=131&cid=17【晓岩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