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些教育各自发挥着职能作用,其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基础。因此人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起步的。家庭教育有三大作用;早期启蒙作用、终生的决定作用、终生的影响作用。家庭教育基本内容包括:道德教育、习惯养成、心理教育、智能开发、健康教育。
一、 道德教育
德,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貌,决定着个人的发展方向。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把德放在重要的位置。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对于子女的德、智、体、发展起着奠基、形塑的作用。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名字叫<到底怨谁>有三对新婚夫妇相约到了送子观音处祈祷:“请赐给我们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我们将感激不尽;第二年大家均如愿以偿。便相约还愿。张氏夫妇说:我们的孩子聪明漂亮都说将来一定有出息;王氏夫妇说:我们的孩子人见人爱,爷爷奶奶看也看不够;李氏夫妇说:我们的孩子健康可爱并吸纳了我们两个人的优点······。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张王李三对夫妇又来到了送子庙,张氏夫妻说:“观音奶奶,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给我们一个好吃懒做打架骂人,不学无术唯我独尊的孩子,将来是否进监狱难说啊!”王氏夫妇说:“观音奶奶,我们的孩子他变得懦弱冷漠、网游成瘾,没有责任心以后可咋办啊!”李氏夫妇说:“您真是普度众生的菩萨,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聪明好学、知恩感恩我们幸福极了!”这个故事中三个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别越来越大,到底是谁的错呢?
有个幼儿园的老师说,从小朋友入园就可看出端倪来。有的文明礼貌、有的蛮横无理;家长有的是满脸自信、而有的满嘴指责。再如小朋友相互碰撞一下,两类家长表现不同;有的说在一起玩耍哪有不碰谁的,而有的家长就并非如此。虽然你带领孩子占了上风但是孩子的内心并非本意,他或许会同时失去其他的小伙伴,在人生的征途中长养他的自私心理,不利于他能够结交到良师益友。
二,智能开发
研究显示:人的智力开发要在5岁之前完成。一旦错过5岁对他一生的智力发展都不利。狼孩的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人的脑细胞大约140亿个,其中70%~80%是在3岁之前形成的,脑的成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美国心理学家杰明·布鲁姆通过研究认为:如果把17岁智力看做100%,那么4岁时就获得50%的智力,4~8又获得30%的智力,余下的20%智力是在8~17岁获得的。南北朝时期教育家颜之推说:“人生幼小 精神专注 长成以后 思虑散逸 因需早教 勿失良机”。近代爱国良将朱庆澜先生说过:“人生下来如雪白的丝,0~6岁在家庭里如进入第一道染缸,6~20岁进学堂如进第二道染缸,20岁以后进入社会如第三道染缸。丝白时随你怎么染就怎么教,本来是极要紧又容易的事情可是家长却忽视了;偏等到大了已定型了不容易教的时候去教,又费力又无益,岂不怪事哉?”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情感交流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幼儿园的教育属于孩子进入社会的开始,他从家庭教育过渡到幼儿园教育,会有理念的冲突,方法的不适,如何顺理成章的适应幼儿园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在诸多方面的外在体现。在幼儿园将接受尊师爱生教育,爱护公物教育、爱国教育;遵守公德教育、生活游戏教育;感受集体生活和礼让美德教育等教育。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l 缺少方法
教育是一个严肃而漫长的工程,是动态发展、静态平衡。
当你做了父母,就等于踏上不可逆转的列车,只能前行不可后退,不可请假、不可旷工、不可懈怠,在角色中且行且学习,做任何工作都有岗前培训,唯独父母这个职业没有培训直接上岗。我们有的家长是一种随性教育,缺乏科学的规划、理性的指导,缺乏耐心和尊重,教子经验是从父辈那里传承而来。过去的理念、方式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家庭的教育需求。掌握科学的、专业的家庭教育素养是当今家长急需的生活“必备品”。
l 缺少时间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 社会活动日益增加占据着家长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工作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孩子。独一代的父母们依赖性强,殊不知为人父母者不可一日懈怠。可能今天你没有给孩子做早餐而给孩子预备了“硬币早餐”就是明天晚年时孩子回报你的“钞票孝心”。陪伴孩子成长才是家长一生当中最富有的精神财富。
l 推卸责任
寄托于隔代教育、寄托于幼儿园。教育的失衡就在于德智的错位,和生而不养、生而不教。据深圳某报:“一个博士生的妈妈在喂他饭,不喂就不吃,因为母子是死对头。编者题了字,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陶行知说:“父母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忽视、一种是期望值太高。忽视则如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值过高不免揠苗助长反而夭折。”家长在孩子生命成长中扮演的是精神食量的供养者、而非替代者。
l 家庭教育要避开错位、越位和缺位
错位,抓教育当助教管教。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他要按着教育方针去施教,按着教学大纲去逐步教学。
越位,越俎代庖,过分包办代替。古代有个故事叫“拔苗助长”家长因心急而超越了孩子所应该接受的教育范围。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无休止的作业会打碎孩子的耐力,继而厌学焦虑烦躁。
缺位,监护责任缺失。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其令不行。”生活就即教育、身教胜言教。据有关调查显示:孩子没有教育成功家长占90%的责任,社会和老师占10%的责任。作为父母孩子教育成人成才为最大成功,也是唯一标准。
四、了解幼儿家庭教育误区、避免无谓伤害
爱孩子是天下父母相同的职业。为什么有的爱变成了害?因此要求家长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掌握其成长规律,避免带来无谓的伤害。
1、幼儿家庭教育理念误区
l误区一:不输在起跑线上——早期教育就是提前教育
错误内容:送进早教机构学识字、读诗、特长····重智轻德拔苗助长违反了教育规律。案例:孩子进入早教机构,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在幼儿、小学期间崭露头角名列前茅,显而易见的收效。到了初中开始厌学(物极必反),家长只关注智力开发忽略童心童趣,即便出游也强压家长意识,剥夺其探索世界的权利和机会,稍有小错立即指正剥夺思考和犯错的机会,玩的不开心学的不愉快。该玩的时候没玩不该玩的时候肯定去玩。
l正确做法:在“玩”中学
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什么能让他快乐他就喜欢什么,进而能做好什么,生活是最好的教育。例如识字:随性而教属于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你带孩子到公共场所都是教孩子识字的机会。大家做个互动幼儿识字的目的是什么?a 为了突破小学低年阶段的识字关,b为了使孩子进行早期阅读,正确答案是b。在孩子5~6岁时期出现一个阅读敏感期,引导好阅读,识字量会突飞猛进的提升。
l阅读的培养方法是:a家长示范读书,因为幼儿最大的学习方式是模仿;b每天定时陪读,幼儿是具有秩序敏感期,会遵守秩序;c家长要声情并茂,激发他的阅读欲望。
l阅读的好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会阅读使幼儿聪明伶俐,学会阅读使幼儿思维敏锐,做事有条理增强判断力。
l鼓励孩子探索欲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吸引他的事物,并在自我尝试中不断成长,我们不要过多干涉,过分代替。比如,拆玩具、捡拾小物品、用嘴尝试物品、模仿成人姿势这些都是在探索,不要阻止其探索过程。
2、对孩子行为认识的偏差
l对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
案例:5岁的宝宝在洗澡时把沐浴露,洗发水,香水等混在
一起叫妈妈看他的新发现。家长错误做法是责骂,贵重的化妆品被弄洒家长心疼,责骂打击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很可能扼杀了一个小发明家。可是父母鼓励的一句话很可能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l幼儿成长的密码——敏感期
执拗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
执拗敏感期:出现于3~4岁截止于6岁左右,关键词为“重来一次、我说了算、按我说的做”。此时的幼儿思维先于行动,以为思维就是行动,具有不可逆性,“任性”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稍有不适都会成为又哭又闹的理由,而且事情必须重来一次哭闹才会结束。如:他正在做事情你打断则会大哭起来;上楼梯他要先上、有人敲门他先去开门·····他的内心已经输入既定程序,打乱程序则会哭闹焦虑,表现出极端的任性。没有可调整性,家长首先要观察理解、懂得幼儿的身心发展,其次要安慰幼儿的情绪。
秩序敏感期
一旦哪件事情输入了程序,就每天不厌其烦的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漏,先后顺序也不能打乱。专家解读:当幼儿2~3岁时以为这个世界是按照不变的程序而存在的,这就是幼儿的思维,秩序是幼儿内在的声音。秩序和程序给孩子以安全感,一旦被打乱孩子会感到焦虑不安,能重来则重来,不能重来要安慰他。
3、混淆爱与溺爱
溺爱的表现:A、幼儿能做的事情怕累着他,不让做。
B、做违反规则伤及他人的事,不阻止。
C、损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不阻止。
D、只要不哭闹,无底线的满足。
4、家庭纷争,教育难成合力
家庭关系紧张,夫妻互相贬损指责。孩子最大的不安全感来自家庭的争吵,他会认为家庭随时都可能分散,自己成为无人要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统一更会使孩子任性,他会两边倒两边跑,造成两面性格和巧取玄机的不良习性。
5、身教与言教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更是镜子,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父母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父母做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我们在孩子面前每天都在现场直播,但没有后期剪辑、删除的工作。在家庭中要制定同一版本的管理制度,否则你无权管教他,他也不会信任你的。例如勿将抱怨、唠叨、谩骂、自私······等不良习性展现于孩子。
五、幼儿家庭教育语言误区
l家庭语言误区
1、 你真笨,你怎么这么傻(听到最信任的父母说出这样的话他会把这些评价确认为最终的评价,越骂越笨越不自爱)
2、 再哭让***抓你,不要你了,揍死你,告老师去,不哭要什么都行(任性,自私的开始)
3、 小孩子懂什么一边玩去(不尊重,仿佛一个物件用之即来,挥之即去)
4、 攀比(无原则的比较、比的是自卑和反感,如一把双刃剑打击孩子,痛恨对方)
5、 少管闲事(一个无责任心的孩子诞生了)
6、 走开,烦死了(觉得自己多余,产生无以名状的孤独感)
7、 我没本事,全靠你了(表露自卑,诱发孩子自卑心)
l表扬与批评的误区
无论表扬与批评,表扬(批评)的是行为,而不是自身。太笼统的语言让其无所适从。如,你真棒你真行,孩子有时觉得自己优秀有时觉得自己不行,难免自相矛盾。
l消极暗示与积极暗示
智慧家长用积极心理暗示使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从而坚强勇敢直面挫折;消极暗示把批评做为巩固缺点的口头禅,违背了人的成才规律,越打越骂越不成材。
l爱的表达
亲子相处都存在着爱的链接。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传递着心灵之间默契的碰撞,这些足以让其感受父母的爱,从而获取足够的安全感。
六、怎样成为合格的父母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才能读懂孩子成才的规律,才能智慧地去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才能降低育人的错误率,才不会伤及我们的孩子。近期我在微信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学习型父母与不学习型父母,在每天看无任何区别,在每月、每年看差异也微乎其微。但每五年就是教子理论的最好见证,十年再看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所以再忙也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再累也要给自己的智慧充充电。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