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式的批评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你知道吗?
长批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点到为止,留下思考的空间,孩子才容易接受。
当孩子犯错时,有的父母喜欢翻旧账,把许多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拿出来说,把孩子的种种“恶行”全都数落一遍,往往越说越激动,越激动越来气,越说越多。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父母应当一事一议,犯了什么错就纠正什么错,不要加以引伸。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质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家长唠叨太多,会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经常性的唠叨,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还会让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点到为止,让孩子自己从错误中成长,这样的教育方法或许比鞭打与责骂要管用得多
学生姓名:谢欣悦
家长姓名:付家宁
唠叨式的批评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你知道吗?
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你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地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结果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他们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越发高亢起来。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所以不要试图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必须要言而不烦,并且尊重孩子,留给孩子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学生姓名:张思萌
家长姓名:孙红艳
唠叨式的批评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你知道吗?
很多父母喜欢唠叨孩子,本意是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督促,其实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施压,利用孩子的弱点和父母的权威对孩子施加无形的压力,但孩子的叛逆心很强,这样往往只能收到相反的效果。因此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唠叨。那么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呢?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他们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时更容不得家长的过度唠叨。青少年阶段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阶段。他们要自我发展,但是知道还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他们认为自己会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干出一番名堂,但是也知道,由于知识面的缺乏,还要去继续学习与奋斗。在这样情况下,青春期青少年有一种闯荡的特点,当然还有一种自闭的特点,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同龄的孩子,而不愿意告诉家长。所以当家长过度询问和建议,即使是正确的,但由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怪,嘴上说的也是持反对意见的。这种青春期逆反心理,是青少年阶段正常的心理状态,家长不必过度惊慌。
这恰恰忽略了孩子是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别人的话要通过他的消化才起作用,而且孩子对事物逐渐产生自己的看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父母的观念和习惯往往和孩子有很大的差异。父母不懂得耐下心来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味的灌输、强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结果导致说了没效果、没效果更要说的恶性循环。
学生姓名:陈迪
家长姓名:狄艳杰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