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艰苦磨砺翱翔天空》

10年前 [10-13 20:23 周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同时作为一名校长,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是优厚的条件、舒适的环境,而是艰难困苦的锻炼。雄鹰翱翔天空的翅膀,只有在风雨中才能练就。

  我的儿子曾经在读高二的时候,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留学一年,那时他才16岁。我只有这一个独子,这么小的年纪,送到人地生疏、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去读高中,万一出点什么事儿怎么办?面对众多善意的劝告,我做了深入冷静的思考。

  第一,孩子确实年龄小、能力低,但是能力低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经受锻炼!家庭环境的优越制约了孩子的成长,这种环境与他将来所要面对的社会生活的复杂与艰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他将来的生活便会有很大的危险。

  第二,我长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比别人更了解中学教育的弊端:追求升学几乎成了我们工作的唯一目标。我们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很少关心孩子的心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第三,未来社会、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与其单纯地接受一种文化的熏陶,然后再去适应社会的新潮流,倒不如现在就迎上去,主动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教育,是为未来做打算的,必须有前瞻性。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判断的正确。在美国,儿子生活在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父母、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还收养了一个残疾儿童,我的儿子成了家里的老大。他不仅要自己上学、读书,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到农忙时,因为家里有2000亩地、600头牛,他还要帮助家长到田里收割庄稼、喂牛、清理牛粪……不管多么苦,他都要忍受,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

  我经常和他在网络上联系,彼此沟通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这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一旦出去就无法控制、不再控制的放任自流的局面,孩子的成长环境丝毫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影响。

  留学即将结束时,我的孩子不幸患了肺病,需要住院手术。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曾暗自垂泪。但是还要鼓励孩子要战胜困难、相信自己、相信医生、好好配合……最后,孩子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医生很好地配合,终于康复了。

  回国后,儿子恢复了正常的学习,而且变得成熟和自立了。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对未来也有所打算。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的托福考试取得了630多分的好成绩,并顺利地拿到美国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他最终选择了密西根大学。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认为学校的任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是人才的摇篮,但是人才的培养周期很长,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就必须考虑社会的发展,要有超前性。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的思想、视野本来就比较封闭、狭窄,只有到风浪中搏击,才能练就一双坚硬的翅膀。因此,我们积极创设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并与国外学校进行零距离接触,感受不同的文化,从而建立起国际型的、新的价值观。几年来,学校有很多学生去香港、美国、英国读本科,无不得益于我们学校的这种前期引导。

  确实,高中毕业之后,由于尚未真正进入社会,思考问题往往肤浅。本科毕业后,学生基本成熟,从家长角度说,可以更加放心。但是,在我这个搞教育的人看来,生米一旦煮成熟饭,也就难以进行二次加工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学生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大学的学习很容易变成自身的素养。而一旦进入社会后,人要面对更多的需求,再进修时,大多功利性很强,即使可以学到手,可要变成自己的素养就相当困难了。我们把孩子送出去,不是要他们去镀金,而是要使他们的心智发生改变,真正吸收一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所急需的素养,而高中阶段正是最佳时机。(作者: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刘垠锴《中国教育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751d201007svt.html【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