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杂谈

10年前 [10-31 13:02 周五]

文/桌子

不知从何时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风靡中华大地,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家长们纷纷你追我赶,看到别的孩子上早教班了,我孩子也要上;别的小朋友都会说话了,我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就开始着急;别的孩子会背唐诗了,我的孩子还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担心孩子是不是有问题要去找医生。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幼儿园,想尽千方百计,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还要进最好的班。听不少家长说,送孩子上补习班就是因为别的孩子都在上,自己的孩子不上心里不踏实。这就象一个战场,象一个永不谢幕的赛场,天天,时时,刻刻都在比赛,不容许孩子有半点闪失,甚至有家长因孩子考不起某所中学而担心孩子一辈子都完了!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在这个“输”字上面,想赢怕输!

为此,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输”是指在较量时失败,既然较量,就有对手,这个对手是谁?如果把这个对手定义为他人,这个输赢的结果就不是仅仅靠自己所能决定的,要视对手情况而定;如果对手是一个群体,想在一个群体里永居首位的想法更是缺乏理性。我不由想知道,“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的想法?孩子的愿望?还是一种商业炒作?

 我发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个“起跑线”特别有意思。起跑线在哪里?从何而定?庄稼的好坏,与土壤是否肥沃有关,与种子是否优良有关,与阳光、水份、养料、养份是否充足有关。而孩子从生命形成开始,发育得好与不好,成长得顺与不顺,将来进入社会,是否适应,幸福感如何,也皆与土壤、种子、阳光、水分、养料与养分有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与遗传、家庭、学校、社会息息相关。起跑线不能确定,输赢就难以确定。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成长决定细节”即使出自同一家庭,即便是同卵双生子,也会面临不同的成长细节,因而,每个孩子的起跑条件和起跑线是不相同的,这种没有统一参照标准的比赛,其输赢自然就失去了可靠性和可信度,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个初二的孩子,父母为了享有成都的优良教育资源,放弃了在北京的事业基础和已打开的局面,举家从北京迁来成都,这本无可厚非,但把全家人的希望和重托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目的是希望孩子“赢” 如此之重,孩子能否承受?

一位妈妈告诉我,几个月大的孩子不会抬手做再见,她非常担心别的孩子先学会,她的孩子就落后了!在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妈妈产生了焦虑情绪,虽然这个程度的焦虑还不至于影响妈妈的正常生活状态,表面也看不出对孩子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谁能保证孩子在所有方面都超前呢?谁又能保证妈妈的焦虑不会因此而升级?这样的焦虑情绪,延续积累下去,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重大的。在家庭教育中,不怕出错,就怕一错再错,持续犯错!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说:“教育错了的儿童远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其作为一个生命体自身的发展任务,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给予提供相匹配的条件和支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不要去干扰孩子的发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父母尊重他人,待人有礼,就不必担心孩子不懂礼貌;父母放弃自己的事业,甚至有的单亲爸爸或妈妈,为了孩子不考虑重新组建家庭,把自己的人生和幸福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除了承担自己的一份人生责任以外,还要承担来自父母之重托,无疑,他为了让自己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成为让自己幸福,并能为身边人带去幸福的人,将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最好的教育是把日了过好!干好工作,过好日子,树立言传身教的榜样,孩子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来源:http://user.qzone.qq.com/1477932689/2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