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一位母亲的教育反思

9年前 [12-14 21:27 周日]

反思一: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个从收到放的过程。

  一个朋友谈到家庭教育时说道,是孩子改变了她。她谈到,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个从收到放的过程。其间,有两件事让她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来的教育观念。第一件事发生在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冬天,当时,他还不足8岁。那天,外面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雪景很美。朋友想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写一篇《下雪了》的日记,就把他领到阳台上,让他仔细观察,把看到的景色讲出来,再帮助他补充一些。然后,她引导孩子说:“雪景这么美,咱们写一篇下雪的日记吧?”可孩子却坚决不同意,说:“老师没有布置,我不写。”朋友好言相劝,他还是坚持回答两个字:“不写”。

朋友权威受挫,非常恼火。一把把他拉到客厅,扬起手照他的屁股上连打数下,每打一下,追问一句:“写不?”越打越气,和孩子较上了劲,几乎不知道怎么停下来。无论我怎么打,他只有一个回答:“不写!就不写!”她打得越重,他越不屈服。最后,还是我不得不先停了手,选择了妥协。因为朋友发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已经黔驴技穷,无法左右孩子的意志。


  意外的是,孩子挨打后,一言不发地走到书桌前坐下,边哭边写。这篇日记,没有写下雪,而是对朋友做法的“声讨”。孩子年龄还小,很多字还不会写,这篇拼音夹杂着汉字的“声讨书”的开头是:很多父母认为,打是亲、骂是爱,父母打骂孩子是为孩子好,但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爱”!如果爸爸妈妈分开,我选择跟爸爸,不跟妈妈!看到这些,我的这位朋友很震惊。一方面,惊讶一个不到8岁的孩子内心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另一方面,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不自觉地重复我母亲的方式,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会让孩子重复我当年经受的痛苦。

  反思二: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多一些反思,并主动地加以改变。

  其实,回想起来,我之所以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进行研究,并对家庭教育问题高度关注?这实际上也是源于我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让我有更强的成长动力。


  我们要时时警醒,家庭会伤人,爱也会。我们的爱要让孩子舒服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压抑、感到窒息,甚至想要逃离、想要自伤、想要伤人。我们决不能以爱子之名,行害子之实。爱的有无,爱还是害,取决于被爱者,而不是施爱者。给孩子所需要的爱,而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爱,才是真正爱孩子。

  反思三:遗憾的是,现在能够主动体察孩子内心的父母很少了。


  我们都知道,现在学生活得特别累,他们除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上父母给他们报的各种辅导班。他们很忙,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娱乐,甚至难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这样的辅导班,孩子有多少兴趣呢?学习效率如何呢?父母似乎并没有想,他们只是觉得,报了班,自己就尽力了、心安了。


  我想告诉家长们的是,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一种批量培养的模式,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这一点。所以,作为父母,要保持对目前教育体制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清醒认识,要对自己的从众心理有所觉察,要对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进行理性分析,并有所取舍,要避免完全被社会、被他人的价值取向牵着走。要能够跳出社会的框架去看自己和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育儿焦虑。避免生孩无意识、养孩无意识。


  一些父母不太会体察孩子的内心需要,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和独立性,被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牵着鼻子走,甚至有些父母对那些虚幻目标的追逐已经陷入疯狂的、非理性的境地。望子成龙的心,每个父母都有,这无可厚非。关键是,父母们能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觉察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影响,避免爱孩子变质为害孩子,甚至为孩子所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I5ODYzMA==&mid=203167725&idx=1&sn=b9c2e724eb9225fb08857fb92ad4eb9e&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