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盲目的过分奖赏赞美孩子
陕西省商洛市平民就业能力训练基地 首席训练员
卢书民
2014年12月20日
家长千万不要掉进盲目的长期过分奖赏和赞美孩子就是良好教育方略的陷阱里。
因为,长期盲目的过分赞美和奖赏方法会比我们想象的风险性更大,而且极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的。
因为,如此下去会使得孩子做事的动机演变为不再去关心做事的内在本质的目标性,而是外部的奖赏形式。不仅如此,孩子还会从这种过分奖赏和赞美中逐渐的品尝到了接受贿赂的滋味。这种滋味一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蔓延和深入,家长几十年的培育心血很可能前功尽弃,这是不堪设想的后果。
因为,盲目的长期过分奖赏和赞美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家长懒于探索家庭教育方略的表现,想以此博得孩子一时的欢心,殊不知这种懒惰只是害了孩子,让孩子的骄横心里从此产生、膨胀。
比如,媒体如果对一个善举者的行为过分渲染,政府如果再对其行为过分的奖励,如给个什么委员、什么代表之类的闪闪发光的帽子戴上,就会导致善举者下次不再把善举当成目的,而当成了谋取某种利益或者某种光环的手段。
再比如,媒体总是对明星、政要过分渲染,某种活动组织者总是给出高昂的出场费、辛苦费、广告费等等,其结果如何呢?最终不过是越来越难以填满这帮人的贪欲之壑,越来越让这帮人丧尽人之良知而已,再也没有什么让人留恋的有价值的东西了。
说到我们的孩子,长期不当的奖赏和过分的赞美也一样:“如果你打扫一次房间,爸爸给您五元钱”,“如果你洗一件衣服,妈妈给你两元钱”,“如果你到市场给咱们买两斤胡萝卜,剩下的零钱就归你”,“我的孩子真‘聪明’”,“我的孩子‘真棒’”,“我的孩子真漂亮”(不懂如何用“努力”、“投入”、“用功”、“弥补”来代替容易让孩子产生骄慢的“聪明”、“真棒”、“漂亮”一词)……最终在孩子的眼里,“做事”这一行为不再是既定的目的,而是为了那点容易让人迷茫的钱和陷阱式的赞美。
说到孩子的学业,如果一味通过浪费奖赏的钱财,不吝啬让人肉麻的过分赞美词藻来换去学习成绩的优良,那么,“分数”这个怪物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浓厚氛围中就会成为孩子穷追猛赶的真正目标。学习是为了改进自身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目的,对科学和社会问题的质疑、探索激情就会逐渐消失,应该,也必须接触的一切课外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学生们都会首先画上一个大大的疑问号?:这些会出现在试卷中吗?会让我拿到好成绩获得奖赏和诸多的赞美吗?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学生中部分人看起来很“聪明”,其实并不“智慧”,也不能创造有用的社会财富,只知道狂妄消费的原因。
这里,并不是要一律取消赞美和奖赏的培养方法,只有机械学院毕业的家长才会那样认为。而是要懂得奖赏和赞美的比例、场合、方法,以达到培育孩子成才的真实目的。
所以,“聪明”的家长会一味通过长期盲目过分的奖赏和赞美孩子以换取学习的怪物——高分数。而“智慧”的家长则不会长期盲目的滥用赞美之词,也不会毫无节制的奖赏孩子,还会伴之以通过自身的榜样,通过和孩子朋友式的相处,通过孩子兴趣和想象能力的开发,通过社会规律演绎的启迪,通过与孩子心灵的真诚接触和碰撞以及自身的完善,从而达到育子成鹰,育女成凤(而不是“望”子成龙<天上哪有“龙”啊>、“望”女成凤,“望”,只会是“望”星空)的目标!
附:QQ:1131586869 13387857054 13909142004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