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等你有了时间,孩子已经长大

9年前 [01-18 20:11 周日]

等你有了时间,孩子已经长大

转载▼

    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由家长自己决定
    儿子被心仪的中学提前录取后,有不少同事、朋友见到我时免不了要聊聊育儿经验,每次我都说,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一定要拿出时间来多陪孩子。大家往往不相信:你天天那么忙,怎么会有时间陪伴孩子?
    
事实上,就如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所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所以,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完全由家长自己决定。
    
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9年,大多数家长正处在事业上的焦虑期、攀爬期、转折期。家长们往往既要照顾家庭,又要打拼事业,常常身心疲惫,总觉得没精力陪伴孩子。
    
没时间是绝对的,但是,什么事情重要是相对的——所有没时间做的事情,都是相对不重要的,至少在我们意识里不是最重要、最紧迫的。
    
我们常碰到家长很自责和遗憾地说,忙得连管孩子的时间都没有。真的没时间吗?好吧,那等你有了时间,孩子就已经长大。那么,等孩子长大了,他还需要你吗?等孩子长大了,你还能对他有多大影响?
    
所以,身为家长,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把孩子的教育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自我价值选择问题,别人是无法替我们做出判断、进行取舍的。你今天付出多少爱,将来也能收获多少爱;你今天付出多少辛苦,将来也能收获多少幸福。


    
有没有时间,要看家长肯不肯牺牲
    我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要给他读书讲故事。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小学四年级。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应酬多,精神压力大,很多时候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有时候自己回家较早,但实在太累了,也不愿再拿起书本。
    
有一次,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发短信告诉我,孩子在作文里流露出怀念的心情——怀念那个过去在晚上睡前陪他读书的爸爸。孩子理解爸爸在外面奔忙也是为了这个家,但是,他心里对我却充满期待。我看了短信,泪流满面。我以为不那么重要的睡前读书讲故事,却在他心中是那么重要。于是,我想法设法挤出时间恢复了睡前的老习惯。我最开心的是,孩子因此喜欢上了读书。古今中外的名著,已经读了好多。
    
其实,坚持陪孩子睡前读书,我也是做出牺牲的。我爱看电影,每晚8点经常在电影频道发现好片子,到9点孩子睡觉时,正是电影最精彩的时段,欲罢不能。这个时候,你是继续看电视,还是关掉电视去陪孩子?陪孩子,你就需要牺牲自己的爱好和乐趣;你也可以选择继续看电视,但是,时间长了,你也会失去孩子的信赖和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儿子的小伙伴里,就有人经常抱怨他的爸爸天天晚上看电视,就是不和孩子聊天、不关心学习。
    
工作日我们有应酬,总不会天天有应酬吧?周末了,你是愿意睡个懒觉,还是愿意稍微早点起来,争取和孩子去公园跑步、钓鱼?放假了,你是愿意出去会会朋友,还是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去郊游?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虽然细微,但也都需要放弃一些东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虽然牺牲了个人的一点小爱好或兴趣,却可以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中收获更大的快乐。


    
父母的陪伴可以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在孩子小学阶段,父母拿出时间给予陪伴、关心和教育,还有一个重要意义:为他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奠定基础。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的很多话是要大打折扣的,叛逆心理甚至会让父母完全失去对孩子的影响力。所以,在孩子的青春期到来前,父母必须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地位和影响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我们在睡前给孩子读的书,也许不会帮他写出好作文,不会立刻让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但是,我们会通过一点一滴的陪伴,了解他内心的矛盾,了解他对同学和老师的看法,了解他思维上的局限和亮点。最重要的是,我们会通过这些点滴时间的积累,与孩子建立起沟通和交流的渠道,让他养成对家长倾诉的习惯,鼓励他与父母一起讨论怎么处理各种难题。
    
有一点毋庸置疑:9年义务教育,仅仅是孩子人生的一小节。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更为重要,这关系他一辈子的幸福。表面上看,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或偏激行为在青春期出现,而实际上,根子在于青春期之前。孩子越长越大,情感和思想会越来越丰富而敏感。如果我们只关心孩子的温饱,而不能在他小时候走进他内心,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迷失和焦虑。
    
等到那时候我们再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和父母说就已经晚了。他已经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他觉得父母不是他的朋友,不值得吐露心声。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