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致高考生——俞敏洪

9年前 [02-10 18:26 周二]
摘要:“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无穷无尽的马拉松。”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跟你聊聊高考的事!

 

  我对高考的感情是比较深厚的,当然也比较“恨”高考。深厚的原因在于,高考给我提供了上北大的机会。如果当初中国不恢复高考的话,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全靠谁跟领导关系好,或者推荐谁是干农活最好的,而不是凭着你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相关知识领域、知识结构来上学的话,我估计我不一定上得了大学。说“恨”高考,是因为我考了三年才考上北大,这对于我来说,是相当漫长而纠结的过程。

  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在1978年,也就是高考恢复的第二年。能够参加高考,都是出于机遇和巧合。1976年,我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回到农村了。在母亲的支持下,我进入了高中继续读书。那是1977年,这年年底,高考也恢复了。但是,刚进入高中学习的我对于高考也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直到有一天,我们的班主任,一位从南京翻译局下放到我所在的中学的老师对我们说,我知道你们这帮孩子一个都考不上大学,但是我还是建议你们要努力争取,因为一旦考上,个人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即使你们努力了考不上,在地里干活累了,拿着锄头看看天上的云,还可以想想“我那时候曾经考过大学”。这样富有诗意的鼓动让我们心情十分兴奋,全班的农村孩子都报名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

  很快,1978年的高考就要来临了。1977年的高考是各省命题,只是作为一个过渡。1978年的高考是全国统一进行的。最终,我们全班只有一个学文科的人被录取,考进了常熟市地区师专。现在,他是我们镇中小学联合学校的校长。

  第一次高考的失利并没有给我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毕竟考上的人很少,家里人也没有给什么压力,但是我也不得不重新回到农村干活。

  就这样在家呆了两三个月,直到我们大队初中的校长把我找去当学校的英语代课老师。重新回到了学校的我,一边当老师,一边自己复习,准备再参加一次高考。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1979年的高考又开始了。我报了名,再度进入考场。结果出来后,我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英语考了55分,比去年的分数提高了很多,但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我再度落榜。这一年的高考,我的同学中有两名考上了。

  我参加第三次高考的机会来自当时县里举办的一个辅导班,这是江阴县教育局在江阴举办的专门针对外语的辅导班。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想法,之前的两次失利已经使我基本放弃了高考,但我妈却很坚持,一定让我去报名参加这个辅导班。

  当时报这个班的大概有八九十人,录取标准基本是按照高考的分数往下排,再加上面试。我面试成绩并不好,这个外语老师大概知道我现在是第三次冲刺,所以,尽管我的分数排在前40名的最后,他还是录取了我,并且还让我当上了副班长,原因是其他孩子都只参加了一次高考,而我参加了两次。这本来是句玩笑,但对我却是个很大的促进。我开始了真正的脱产学习。

  每天早上,我带头起来晨读,和大家一起背单词,背课文,做题,讨论。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全部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这个班是1979年10月中旬开课的,到1980年春节的时候,我的成绩还在倒数第10位。当年的寒假就放了一个礼拜,我一天没落,整天背课文。结果,四五十篇课文被我背得滚瓜烂熟。不知不觉我超过了很多同学,在1980年3月份第二学期的时候,我的成绩就变成了全班第一。我的目标也从最初的常熟师专变成了北京大学。

  1980年的高考很快又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我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我们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我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把自己给毁了。他认为我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做好。但是,我是一个典型的直觉型思维的人,如果做完题一检查,可能就改错了。

  总分是500分,本来我估计自己能考400分,结果只考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但是,填志愿的时候,我不敢填北大了,因为有个老师说,如果你想上北大,语文一定要及格,不然北大不会要你。而我当时的语文只有58分。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就问我,你到底想不想进北大,我说当然想。他说,那就行了,想当初你的志愿不就是一个师专吗?现在你都能有机会进北大了,即便北大不要你,说不定能进另外一所好学校。但我还是不敢下笔,那个老师就帮我填了北大。我后来想,他的钢笔字写得极好,我可能占了这个便宜。

  我的高考总复习,现在想想就是这样一幅画面:每天晚上点着煤油灯学习,连电灯都没有;早上五点起来背课文,没有累的感觉,也不管别人学得怎么样,就是自己拼命学。

  在我们那个年代,想得更多的是用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能那时候我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只能用特别痛苦的方式来弥补。现在的孩子本身条件都很好,但考试、成才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少,可能更甚。他们的优势在于,现在有各种各样优秀的教师,帮他们归纳学习方法,探索考试规律。这将会大大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由教学考试杂志社与新东方优能中学推广管理中心共同设立的教学考试科研机构——全国中高考教学考试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就是开展中高考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推进中学生高效学习,使中学生脱离“疲劳作战”、“题海战术”的学习困扰。

  在本书中间也有很多教育专家、中学校长、特级教师以及新东方优能中学教师总结的高考命题趋势和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考试起到指导作用。我希望能够给中学生一个好的成绩,更希望给中学生一份快乐的心情和美好的未来。我希望在中学时光,大家有更多的时间看蓝天上白云飘过,有更多的时间一起品味《同桌的你》,而所有这一切在现实中都是以成绩为基础。通过有效的学习把时间挤出来,才会有时间来体会中学时代的美好。我希望新东方能够为中学生做些什么,让他们的中学时光更加轻松,更加美丽,也更加有成就感。

  不管高考怎样被人诟病,它依然是体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条线。我们不妨先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用这样一场考试,来让自己12年的学习发一次光。可以说,高考的过程,也是展现一个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人格素养的过程。

  如果你为了准备高考,心中充满了怨念,不堪于老师、父母的唠唠叨叨,疲于应付大大小小的月考、模拟考而无法自拔,那我可以说,你没有考就已经快输了。这就像爬山一样:从山底到山顶一共有20公里的路程,你爬到一半,累得不想再爬了。这时候有三种选择:一是继续爬10公里到山顶,二是往回走10公里回家,三是在原地等死。第一种方案和第二种所花的力气是一样的,聪明人会开开心心地爬到山顶。

  应该说,学习学到这里,比拼的已经不是智商了,而是你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心态。你以为高考状元们就一马平川,没有遇到过困难吗?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为什么能做状元呢,因为学习的心态好,走上考场没有负担。决定人生成败与否的,恰恰就是心态。

  我从来就不认为高考是一个学生的终点,可它恰恰能锻炼一个学生的心智。人生一辈子就几次奋斗的机会,尽管高考这样的奋斗机会不是你自愿的,但是它却是你人生的一个战场。既然战场摆在面前,无论如何要展现最好的自己,如果你想闪耀你的“全能”,这是必须经历的第一步。这种成长,不是用分数、排名来衡量的。如果你能说服自己,向高考发起一个完美的跨越,那我会为你喝彩!

  通过高考上大学,可以实现梦想改变命运。不过,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成功之路也不尽相同。不管成绩如何、读什么大学,都不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决定个人成败的是伴随一生的胸怀、精神和勇气。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无穷无尽的马拉松。

  同学们,加油!

 http://jtjy.xdf.cn/201405/9977947.html【晓岩转】


本博客转自中华家庭教育网,原文地址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