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浅议青春期孩子心理现象及对策

9年前 [03-16 22:24 周一]




浅议青春期孩子心理现象及对策



摘要:青春期一般指的是中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身体在各个方面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跟生理发育速度来比就相对平稳,如此以来,身心发展就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很可能在日常行为、心理方面出现各种偏差,所以,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以前很可爱乖巧听话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仿佛一下子就不认识了,家长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也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总跟大人较劲儿,你说东他偏要说西,凡是都要和家长拧着干,像中了魔法一样,让家长感觉播种了爱,收到的却是失望。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的心理转折期的附属现象。当我们知道了这一特殊时期的表现后就会明白,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最终会给孩子引导出一条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道路。家庭是最好的学校,如果我们顺序自然规律,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为目标,心与心的距离就不是遥不可及了。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对策



一、青春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现象



青春期是个体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其身高、体重、体形及面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外形上逐渐接近成人,这种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而且由于诸如遗传、营养、生活条件等因素,个体青春发育期普遍存在着提前的趋势,这使青春期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矛盾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再加上他们心理水平有限,有许多期望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情绪也是不断的发生变化,有时心情愉悦,有时抑郁寡欢,有时焦虑烦躁,有时恕不可遏。这种身心非平衡状态 就引起种种心理问题和危机。



1、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们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就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由于身体外形使他们产生成人感,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心理也成熟了,因此希望重新获得一种社会评价,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有种种困惑。另一方面,由于性的发育及青春萌动期,他们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好感,出现异性敏感期,开始对涉及性信息的话题感兴趣,开始在异性面前表现出对自己外表的关注,这种情绪体验滋生的对性的渴望又不能公开表现,所以内心会有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心理上成人感与不成熟感性的矛盾



这时期,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渴求,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感受及表达方式都发生了明显改变,不再希望家长把自己当小孩子对待,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他们成人的信任和尊重。但由于他们思想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使他们缺乏成人的深刻和稳定、社会经验以及面对困难的意志力。



3、拉大与父母的距离



不再喜欢跟在父母身边,更愿意和同学及朋友在一起消磨时光;开始有意疏远父母,不再把父母作为第一个敞开心扉的对象;不愿意主动和父母交流学校发生的事情,不喜欢父母进入自己的房间;非常讨厌父母的唠叨,把同龄人作为第一倾诉对象,与父母的距离比以前远了。



4 情绪多变,难以琢磨



进入青春期后,逐渐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内心的心理活动增多了,但不愿意表露出来,与此同时,又感到孤独寂寞,希望有人来关注和理解,如果有谈得来的同学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一会儿嘻嘻哈哈,一会儿又莫名其妙的惆怅,有时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天不怕地不怕,有时又“前怕狼后怕怕虎”,一切变化无常,常常让家长摸不着头脑。



5、无知无畏的创新精神



由于好奇,他们不计后果的敢想敢做,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不存在过多的顾虑,表现出无知无畏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常常是做了才想,寻求标新立异;有时为了突出自我,甚至事事逆向思维,对他人的行为和要求采取怀疑的态度。



6、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



由于他们不能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潜力和性格,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只是凭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导致对自己的自信把握不当,甚至可能因为一次的偶然成功而沾沾自喜,或者一次偶然的失败就否认自己的能力而丧失自信心。



7、自我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独立的愿意日趋强烈,要求与成人平等相处;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两部分,凡事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里,都没有象在青少年期这样如此关心价值观问题”,而正确的价值的确立,使他们逐渐地学会将自身努力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



8、特殊时期引发的现实问题



青春期一般会引发痴迷网络游戏、躁动、抑郁、早恋、自杀、学习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师生关系等现实问题。



二、青春期常见心理现象的根源



青春期常见矛盾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追溯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家庭方面



许多家长工作很忙,对孩子关心不够,不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在干什么,没时间听孩子说一句完整的话,有些家长只顾自己娱乐、打麻将而忽视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让孩子参与其中,以至于孩子听不到麻将声就写不了作业。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伟大的教育是不露痕迹的教育”,孩子是模仿力很强的,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正如斯特娜夫人所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中国家庭的父母不好意思跟孩子谈论成长方面的话题,特别是性,不知道怎么开口,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很多家长就是买本书放在孩子桌上让孩子自己看。



许多家庭难以与孩子沟通,主要原因是家长看不惯孩子的行为,有的甚至讨厌孩子的追求,比如不赞同孩子的发型,穿着等;把关注点只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只关注考了多少分,排列多少名,除了学习成绩其它爱好一律不管不问不赞同。



父母教育观点不一致也是导致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孩子在父母家人之间游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那方,甚至挑拨父母关系。主要表现有:一、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一致。父亲让画画,母亲让唱歌;一个要练琴,一个要做题,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二、对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一个严管,一个袒护;一个施压,一个放松等。三、教育方式的不致。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四、对孩子的情感不一致。比如再婚家庭对待亲生子女和非亲生子女的情感不同,最终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成为家庭矛盾的中心。



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有自己的强项也有自己的弱项,而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更是弱得出奇。比如说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独自一人在家时,竟然打电话问家长不知道吃鸡蛋从哪下口等。这也是我们独生子女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都代替孩子的结果,父母对他们不是没有爱,而是爱的太多,爱的过分,甚至溺爱,全家几代人都转着“小”的转,出现了爱的错位。这些现状使孩子心理脆弱、寻求过分关注、唯我独尊、独生不独立,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和过分保护,剥夺了孩子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客观上阻止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实际是代替了孩子成长,使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



2、        
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



我们所处的时候是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孩子们率先掌握了共享信息的能力,孩子凭借信息技术工具,凭借他们的敏锐,可以从多渠道获得信息,正面负面都有,如果不能正确筛选,可能会被表面现象蒙蔽。环境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对孩子感情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华盛顿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葛林斯本认为:感情能力是孩子认知发展能力的基础,它不只是未来发展亲密关系与依赖的基石,也是智能与许多认知能力的基础。



3、学校方面



学校不同于家庭,在学校孩子过的是集体生活,与老师和同学会发生各种各校的联系,包括学校环境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往往有其它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崇高和权威的地位,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对孩子有很强的影响力,老师的态度、言谈举止、行为处事的风范都像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当家长给孩子讲一些道理时,孩子们往往更相信老师说过的话。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对这个老师所教授的那门课程也有偏好,



孩子在与同伴的相互学习过程中学会接纳和帮助,合作性、竞争性、理解他人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与他人交往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当然如何择友、与同学怎样相处也会影响孩子,这也是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实践中得来的。



4、        
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对身体和情绪都会产生影响,这时候的心理需求也和以前不一样了,要求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有足够的尊重,维护他们的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隐私。逐步发展起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干什么都富有热情,精神力充沛,可塑性也极大。因此,在教育和培训青春期孩子时,只有牢牢抓住他们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使他们安全渡过这个特殊期。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个体,就跟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三、青春期孩子健康发展的对策



1、与孩子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可以了解孩子,从而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启发和引导他们自觉思考,培养在竞争环境下独立生存的能力。前提一定是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随意评判孩子,不要在孩子想说的时候随意打断,充当孩子的“顾问”,最好让孩子自己思考。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题,解决了就会欣喜若狂,如果还烦恼着,就会苦不堪言,如果没有一个明智的人给他指引,要立马改变现状不是可能的。



2、引导孩子发泄情绪



孩子每天都会遇到烦恼,会引发他生气、愤怒、痛苦、情绪低落,如果没有人去倾听他的心声,他就会把一些一些负面信息压抑在心里,时间越长,负面能量越多,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泄和释放,等他承受不住的时候就象火山般喷发。孩子有情绪时,引导孩子有意识的发泄而不是压抑,压抑只会导致无法控制的爆发,这将会引起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给孩子找一个适当发泄的出口,也是尊重孩子的体现。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没有在学校找到好朋友诉说自己的不如意,在家里也受阻,时间长了势必会引起心理问题而影响正常的成长。



3、鼓励孩子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肯定和认可,孩子也是如此。一位教育家说过:“在教育孩子这个事情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其它什么方法”。通过鼓励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传达一个讯息:“孩子,你能行”,“孩子,我相信你”。通过不断的鼓励消除孩子的压力,从而引发动力,让其茁壮成长。可是很多家长不懂这个道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周遭充满了恐惧,作为家长只在站在孩子背后不断的鼓励他,孩子才能逐步学会做事的方法,包括学习也是一样,家长把自己积累和学过的经验告诉孩子,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他们知道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使他们有能力来克服遇到的困难,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鼓励不仅是语言上的,也有身体接触,比如拥抱、抚摸孩子的头或肩膀,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



4、理解和陪伴孩子



理解是打开与孩子沟通的渠道,只有常常有同理心,才能和孩子做到最好的沟通。不管我们有多忙,事业做的有多大,都不忘初心,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在你和家长的陪伴中,孩子感受爱,受会爱,传承爱,而不是一味给他钱,让他独自面对生活。有些家长以为给孩子吃好穿好,送最高级的学校就是爱孩子,还有一些家长从小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一年还要交很多钱,以为这是爱孩子,却不知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是多么的孤独,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安全感,让孩子可怜兮兮的盼望着周末可以回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提供给他的优质的生活,有一个小短文这么说,一个孩子花钱买爸爸的一小时,让爸爸陪他玩。如果在早期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上学以后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价值低,脾气差、没有自信心,这些状况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没有心思去学习,因为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没有一点兴趣。卢梭的《爱弥儿》中也说道: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天职,别人是无法越俎代疱,只能由家长来承担。作为家长,不论我们每天有多忙,都要抽时间来陪孩子,哪怕只有五分钟也好,这样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管是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罢,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让孩子充分信任我们,先建立好关系再来谈教育,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而不能以父母的所谓权威来打压、控制孩子。只有做到了尊重,让孩子感受你对他是全然接纳,是无条件爱他的,他才会向我们吐露心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有耐心等待孩子自己成长,只有体验了、经历了才会慢慢成熟成长,因为成长需要等待。



参考文献:《家庭教育指导师教材》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董进宇《有效沟通  伴随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